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情境论文范文资料 与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情境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3-12-27

《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本论文为您写情境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分别是对园林的外向与内向研究方法,以18世纪的扬州园林为对象,从外向和内向两个视角分析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想观念,以及造园要素、风格样式、设计和空间.结合当时的园林发展背景及其产生的新现象和趋势、与运河密切结合的园林建设和游赏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扬州园林在特定时期的嬗变与内涵,*其特点,以及园林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园林史;公共园林;扬州园林;情境分析;形式分析;运河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1—0057—05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扬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类型,在明末清初逐渐发展蓬勃,清乾隆年间其建造、数量和影响都达到峰值,并做到“扬州园林甲天下”之美誉.《扬州园林品赏录》中记载的有二百四十余所,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游赏体验,产生了“扬州园林”这一特有名词.“扬州园林”一词在18世纪开始形成,出现在社会各类文本中,从地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地处扬州的园林”或“扬州历史上有过的园林整体”,在园林历史中可以认为是“特定时期发生的关于扬州、关于园林的现象与事实”,包括扬州一带具有相同特征的园林,以及园林中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相关内容.

追溯扬州园林的发展,可以从诸多文字、绘画记载中发现运河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扬州园林因此具有公共园林的特征,发展出了完整的水上游线和船行视角的游览体验.本文通过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外向和内向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扬州园林的嬗变,探究该时期的社会情境和园林内在发展.

1外向研究和内向研究

在园林史研究中,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将研究方法分为“外向研究”和“内向研究”.外向研究即“情境分析”,指将园林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中,基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将园林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情境来分析,研究方法和视角因受到相关背景的影响而多样化;内向研究即“形式分析”,指将园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造园要素、风格样式、设计、空间等各方面,解读园林在时间维度下的演变,把历史和设计相联系.

内向研究侧重对园林本身的研究,外向研究考虑园林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结合,从这两个互补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园林体系,有利于*园林自身和相关领域的内在联系.

2情境分析

情境分析属于对园林史的外向研究方法,是将园林置于社会情境、历史文化情境和思想观念情境中,分析园林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和特征变化,把握运河对扬州园林和园林中的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

2.1社会情境分析

江南园林建设主要集中于扬州和苏州,在清同光年间转移至苏州之前,扬州一直是江南园林的中心.受到经济、文化及盐商消费风气的影响,18世纪扬州的社会生活和园林具有更多的公共性.

18世纪前扬州园林有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两种主要形式,18世纪开始出现了基于运河发展起来的公共风景园林,性质接近于城市风景名胜.随着新形式的发展,扬州园林的内涵逐渐演变成为城市场景、风景园林、社会生活三者融合的综合性空间.

18世纪的扬州园林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大多认为是乾隆六次南巡引发盐商邀宠而大肆修建园林,而根据史料有关南巡和大兴园林的时间分析,当时南方水灾频发,政府为了灾后的民生恢复,选择了“以工代赈”的政治决策鼓励建园,《扬州画舫录》有描述“从香阜寺易轻舟,由新河直抵天宁门行宫,乃众商新开,既表敬公之心,且以工代赈,即此地也.”由政府推动兴建园林,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园林游览活动,以消费拉动内需,缓解灾后经济低谷.

2.2历史文化情境分析

18世纪为扬州园林发展的鼎盛期,在当时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包括选址、园林命名、记录方式、风景叙述与认知路线、园林归类等,它们的出现与运河在建设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一定联系,也受到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影响.

2.2.1选址

18世纪前,扬州园林的选址主要分布在旧城东、旧城北、新城南、新城北、新城东、城西北郊(图1),这6个区域均沿着被疏浚作为“御道”的瘦西湖,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依据水系、地形等因素点缀园林,此时运河是园林“因借”的外部条件.随着运河疏浚,新建园林多集中于西北郊,通过水上游线到达,运河作为支流被引入园中成为园内要素,园林之间相互因借、互为对景并被运河所串联,形成运河为基底的园林群体序列.18世纪中期,园林选址多依托于大尺度的自然景观进行集中建设,形成风景园林综合体.

2.2.2园林命名

以园主人名号命名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较为常见的,如扬州园林中的王洗马园、郑御史园、乔氏东园等.在园林选址有所改变、建园依托大型自然山水之后,出现了以周边更大的景观特征取名的园林,例如冶春诗社、竹西芳径、莲性寺林园、跨虹阁等.

2.2.3记录方式

扬州园林的记录方式在18世纪之前与其他地区相同,以文字记载为主,如顾一平的《扬州名园记》和程梦星的《平山堂小志》、汪应庚的《平山揽胜志》等都对扬州园林有着详细的记述.随着社会、经济和扬州园林的整体发展,记录方式逐渐演变为以图像记载为主,例如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赵之璧的《平山堂图志》等,绘画直观地反映了园林中繁荣的生活景象以及园林建设重点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

2.2.4风景叙述与认知路线

基于运河发展的园林建设和游赏,影响了对于风景的叙述方式和认知路线.叙述方式的转变为由点到区域、到陆路游线、再到水路游线,对风景的记叙从独立的景点到形成片区的景点、再到由完整游线串联的一系列景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在对风景的认知上,同样完成了一个从“点”到“区域”的转变,在景点较为密集的“区域”产生了具体的游览路线,游览变成了目的地和游线并重的过程.当游览的重点“区域”由山向水转移,游览路线就相应变成水上路线,即船行的游览路线,水上游线和船行视角则成为了重点.

情境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为关于情境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情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