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特大城市论文范文资料 与特大城市构建中运量公交系统战略意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特大城市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4

《特大城市构建中运量公交系统战略意义》: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特大城市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导 读: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规模的增长并未带来交通出行结构中分担比例的同步上升,与预期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可以考虑发展“中等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以增加公共交通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竞争力,促进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的顺利调整.作为发展策略,有必要对中运量公交系统模式选择、中运量公交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衔接要求、规划审批制度、投融资模式与政策以及运营组织管理和票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引言

“十一五”期间①,上海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取得显著成就②,已经基本形成了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网络设施建设方面,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由147.8公里增长到452.6公里,运营车辆由695节增加到2842节,分别增长了206%和309%;地面公交线路条数由940条增加到1165条,线路里程由21794公里增长至23131公里.运营服务方面,公共交通日均运量由924.7万人次增长至1285.5万人次,增幅40%.这期间,轨道交通运量增长迅速,由162.8万人次增长至516.2万人次,增幅217%,占公共交通的比例由17.6%提高到40.1%,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带来的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但是,公共交通客运规模的增长并未带来交通出行结构中分担比例的同步上升,与预期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7%~8%).公共交通相对非公共交通机动化方式依然缺乏竞争力,未能实现以高水平公共交通出行服务阻止个人机动化出行模式扩张、整体性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预期发展目标.“十一五”末,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18.6%(2009年数据),与2004年基本持平(18.5%).同一时期,其他机动化方式出行比例(客车+摩托车)由16.5%上升到20.0%,比公共交通高出1.4个百分点(见图1).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2004~2009年,全市出行人次总量增长了31.9%③,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增长更多是满足了新增需求中的部分出行和原有非机动化交通方式出行需求的转移,而并未展现对其他机动化交通方式的吸引效果.另一方面,在轨道交通客运量快速增长和分担率上升的同时,常规公交客运量增长乏力,甚至有略微下降(分别为778万人次/天和762万人次/天),对新增出行需求和其他方式出行都缺乏吸引力,出行分担率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16.0%下降为2009年的12.9%.公共交通系统内部这种此消彼长的“对冲效应”制约了公交整体分担比例的提高.

当前公共交通体系中,常规公交因受出行速度、可靠性、舒适性等先天劣势制约,其客运量增长的潜在空间将十分有限,只能将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大幅提高和遏制非公共交通机动方式化出行比例继续上升的目标要求完全依赖于轨道交通方式承担.但过去5年的经验表明,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增加所新增的运输能力和服务供给更大部分是承担了新增总出行中的部分需求、常规公交和非机动化出行的转移需求,对其他机动化方式的出行需求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也未能带来公共交通整体出行分担比例的提升.因此,期待轨道交通独力实现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考虑在轨道交通之外,发展与常规公交相比具有更大运能、更快速度、更可靠服务的中等运量公交系统,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吸引力,共同保障公共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中等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的特征与国内外发展经验

(一)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分类见表1.而从系统运量来划分,可以分为大运量公交、中运量公交和常规公交系统三类.“中等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一般是指单方向断面最大运能每小时1万-3万之间的系统模式,常见的系统形式主要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系统(BRT)、轻轨系统、单轨系统、中低速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自动化电子轨道运输系统等.

大运量、中运量公交、常规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各司其职,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见表2.中运量公交虽然在运能、运速上不及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但相对而言其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灵活性高的特点;常规公交与中运量公交相比虽然投资更小、灵活性更高,但是运行车速受实际交通影响波动较大,可靠性不高,舒适性也较差,与大运量和中运量公交系统相比呈现吸引力和竞争力不足.总体而言,中运量在大运量公交系统缺失和覆盖不足区域,能够提供相比较常规公交而言更大容量、更快速度和更高服务质量的公交出行服务.同时,在财政投资、建设周期和系统灵活性上也具有较大弹性,赋予系统规划、建设和后期运营调整更多的变化选择.

(二)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经验

1.国外城市发展中运量公交系统的三种类型

国外城市发展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发展经验和路径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见表3).

(1)以香港、*、新加坡等为代表的高密度亚洲城市,将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一体化衔接,利用新交通系统节省土地资源、提高系统客运效率,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一体化复合交通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中,轻轨、单轨、中低速磁浮、高架导向公交等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在一些城市得到成功运营.

(2)二战后传统欧美城市,以中心区复兴为契机,以城市铁路和有轨电车系统提升利用及新兴绿色交通系统推广为手段的公交振兴经验显示,有轨交通和新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中心区活力改善有显著效果,并可以带来城市空间结构和出行方式的良性调整.

(3)城市化处于快速进程中的南美城市,受公共财政能力和审批程序的制约,则选择中运量系统中的BRT作为公交体系的骨干网络.波哥大以BRT系统来推行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模式、城市道路使用权分配理念;库里蒂巴为了降低项目建设的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而建设BRT,同时也为今后轨道交通保留必要的道路用地.这些城市以中运量公交系统来推行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模式、制定长远的中运量公交网络和分布实施规划.

特大城市论文参考资料: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问题期刊

城市建设理论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社

结论:特大城市构建中运量公交系统战略意义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特大城市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2017特大城市名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