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画脸论文范文资料 与丹巴纳顶嘉绒藏族画脸表演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画脸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8

《丹巴纳顶嘉绒藏族画脸表演记》: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画脸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在丹巴县嘉绒藏族聚居区的岳扎乡纳顶村,有一种地方特有的剧种,其表演形式有东北二人转的影子,然而又不完全等同于二人转,表演者在表演前要将整个面孔涂上颜色,穿着自制的衣物,戴着自制的首饰等,在田间地头开始自己的表演.因为表演者都要将自己的面孔涂上不同的色彩,从而掩盖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连自己的乡邻也不知表演者为谁,所以在表演中语言可以随心所欲,极具诙谐幽默,嘉绒语称这种表演形式为“大唷呷勒”或“术术呷布”,意为“互相追逐”.因为所有的演员在上场时都要将面孔涂成颜色,因此也俗称其为“画脸”.表演场地不限,表演时间为每一年春节期间或者重大的喜庆节日,表演人数不限,可以为单人表演,可以是双人表演,也可以是多人表演.

近日,我深入该剧种的发源地纳顶村,走访了许多画脸表演艺人,通过几日的调查了解,该剧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大体的轮廓.首先从该剧种的起源说起,目前在纳顶村有着两种不同的起源版本,一种版本说,该剧种起源于两千年前,严格意义来讲,应该是源自某部佛教经典里的一则故事.相传在两千年前,嘉绒大地上邪魔鬼怪啸聚于山林之间,趁着茫茫夜色,驱赶着成了精的动物来到村寨里,强行掳走家中的小孩,在山洞里召开人肉宴,当地民众苦不堪言,有些人只好背井离乡,一时间嘉绒大地赤地千里.有一年,一位得道高僧路经此处,看见眼前荒草萋萋、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后,决定帮助人们驱赶恶魔.这位高僧知道在一部佛教经典里,有着“情景驱魔”的记载,遂决定效尤而行.某一日,高僧让几位表演者潜藏于密林深处,以锅底灰将整个脸面涂成黑色,穿着奇装异服,其余的寨民们则围成圈,站在空地里.当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一大批恶魔倾巢而出,慢慢地向寨民们围拢过来.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田野里,鼓声骤然响起,这群恶魔被忽然而至的鼓声吓得魂飞魄散,然而他们心有不甘,决定继续蹲守,看看人类究竟想要干什么.此時,从树林中走出表演者,看着黝黑的面孔,鬼怪们感觉仿佛是天神下凡.在空地里,表演者极具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吸引了众多观众,人群里不时发出震天的笑声,邪魔鬼怪们仿佛感觉到自己即将大祸临头,纷纷抱头鼠窜,一直走到听不见笑声、听不见鼓点的地方才敢停下脚步,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踏入嘉绒大地一步.为此,这种表演就一直延续下来,不过从夜晚的演出逐渐转化为白天的演出.另一种版本说,该剧种起源于东女王统治时期,具体年代不详,不过应该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当时,每一年的春节,在东女国王宫门前都会跳起欢乐的锅庄舞,然而因为节目太过单一,在每次看表演时,女王直皱眉头,大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出谋划策,让属民们将各种舞蹈搬上舞台来.然而不管表演什么节目,依然讨不了女王的欢喜.有一年春节,大臣们照例簇拥着女王来到王宫前的广场上,观看节目表演,锅庄舞一曲接着一曲,女王的眉头更加地紧锁起来,后来,干脆闭上了眼.就在这时候,来自纳顶的女王娃子(佣人)夫妇因为家中丢失一件衣物而发生了争吵,女人操起一根木棒,丈夫看见后,只得抱头鼠窜,在跑的过程中丢了鞋,散了发辫,头上也挨了几棍子,衣服也被扯破了,就这样一路追一路打,最后跑到表演场地里,然而妻子依然不依不饶,丈夫为了那一点面子,据理力争,妻子更是火冒三丈,出言不逊,引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女王赶紧睁开眼,跟着大臣们一起观看两人的争吵,看到高兴处,也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在大臣中,一位来自纳顶的大臣忽然间发现,这无厘头的表演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表演形式,回到村寨里,他让自己的子民们将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提炼出来,凝练成一幕幕滑稽幽默的故事,为了保护隐私权,他们允许表演者以锅烟底涂抹脸面,在演出中才能无所顾忌地演出.这一剧种就这样流传下来,一直至今.

其实,对于这种画脸的剧种,我以为,它最初应该来源于地头文化,古时候的嘉绒农村,文化生活异常贫乏,在历史的长河中,原住要依靠放牧及种地为生,在一起劳作时,男人和女人之间常常会开一些关于性的玩笑,一般无所避讳.加之横断山脉腹地的冬季十分漫长,人们除了短暂的在地里劳动之余,大多数都围坐在锅庄房内烧火取暖,这时候,都要磨一下嘴皮子,这时“荤段子”就成了他们插科打诨的作料.为此人们将这些内容收集起来,自己进行编撰,在田间地头,随意选择一块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上演一出画脸,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欢乐.那些动作比如打跟斗、摔打、互相打情骂俏,以及吼上几嗓子都是一种生活的发泄,一种随意.因此,据当地老人们讲,解放前的画脸里就有很多以情爱为主的小品,演员们因为脸上涂了厚厚的锅烟灰,以为无人知晓其是谁,因此在表演台上可以口无遮拦率性而为,“荤话”“脏话”满天飞,以此来吸引观众.甚至有人说,画脸这种小品就是一顿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农家饭,是丹巴嘉绒民风民俗的一种体现.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画脸没有了这些关于生活关于情爱的话题,失去了它的粗俗,画脸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农村广大市场,也就不能称之为画脸了.上纳顶村画脸表演家扎西大爷告诉我,画脸这种小品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演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一种是一人表演,有点单口相声的味道,在演出中配以歌唱、舞蹈等,当地人俗称其为“一张脸”,全场演出时绝无乐器;最后一种就是群口演绎,几个人一前一后地进场,在表演中你一言我一句,不同的段子让人忍俊不禁.在画脸中,要具备三功,其中第一功为说,说就是语言关,多采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以插科打诨为主,机智灵活;第二功为“扮”,主要指扮演人物的形象时要形神俱备,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在演出中,讲究“一人一角,突出形象”,“一人多角,极具传神”;而第三功为“舞”,在画脸中这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要做到别具一格,扭头、甩手、走步等都很有特色,尤其是走步,包括斜跨、矮子步、跳跃、弹腿等多种,不一而足,令人拍手称奇.解放后,人们在表演时逐渐剔除了过去那种浪、俗、媚、荤等低级趣味的东西,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情调融入到画脸中,特别是近几年内,将流行的一些网络语言等也揉进画脸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一门小品形式,表演形式与说唱功夫也更加丰富了.画脸的不断发展完善,充分体现了丹巴纳顶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在说唱等内容上除优秀的传统节目外,增加了反映现实生活的节目,随着女演员的不断增多,男串女装、女串男装等都有所增加,更增添了其趣味性.

画脸论文参考资料:

书和画杂志

结论:丹巴纳顶嘉绒藏族画脸表演记为适合画脸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画脸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