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塞勒论文范文资料 与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离经叛道经济学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塞勒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5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离经叛道经济学家》:关于免费塞勒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塞勒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过去30年,经济学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最重要的革命,理查德·塞勒就是这场革命的中心人物.”曾经准确预测到金融危机爆发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如此评价道.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获此殊荣,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评委会表示,之所以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塞勒,是看重其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让经济学“更人性化”,承认其“通过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后果,展示人脑思维特点如何系统性地影响决策和市场结果”.

在塞勒看来,“经济主体是人”,而人并非严格按照理性作出决策,外界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与此相呼应且颇为有趣的是,在被问及想要如何使用这笔约合85万英镑的诺贝尔奖奖金时,72岁的塞勒调侃道,为了与他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要“怎么不理性怎么来”!

“非主流”:喜爱研究反常现象、批判理性行为

1945年,理查德·塞勒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曾先后在罗彻斯特取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并先后执教于罗彻斯特大学和康奈尔大学,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同时*于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

殊不知,隐藏在这份学术气息浓厚、中规中矩简历背后的,是塞勒一颗叛逆又不安分的心,因为他希望能探索人类不合乎经济理性假定的各种行为.

塞勒喜欢收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反常现象.比如,他邀请朋友到家中吃饭,端出一大碗腰果让大家餐前先垫垫肚子.不过5分钟,大家就吃了大半碗,再吃下去的话就会影响吃饭时的食欲.于是,塞勒拿走了那碗腰果,藏在厨房里,每个人都很高兴他这样做.拿走腰果,朋友就没有多吃的选择了,可是对经济人而言,选择越多越好.于是塞勒在同事的帮助下對晚宴中腰果插曲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人由两种心理控制,一种希望获得立即满足,另一种理智地权衡现在与未来.

再比如,李先生的妻子给他买了一件很贵的羊绒衫当作圣诞礼物.李先生之前在店里看到过这件羊绒衫,但觉得它的价钱太高,买下来的话实在太奢侈了.但是当妻子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他时,他却很高兴.

塞勒曾想将这些收集到的反常例子以“人们做的蠢事”为题写一篇学术论文.

他还认为,一些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设存在着缺陷:个人在所有经济现象分析中均被假设成是理性和自利的,同时会尽可能地追求最大利益.但是,现实中的个人往往依靠直觉来解决问题,就算人们谨遵各种假设,也会经常犯错误.个体之间千差万别,不可能用一个假设束缚住所有个体.毕竟,人们还会选择无私地牺牲掉自己的利益来进行慈善捐赠.因此,人既不完全自利,也不完全自私,只是个非完全理性的个体.

然而,行为经济学曾不为主流所容,塞勒也长期被视为“学术叛徒”.1980年,他完成第一篇学术论文《消费者选择的实证理论》,被六七种重要期刊拒之门外,并且审稿人意见一般都是些尖刻的评论.如今,这篇文章却在2014年成为相关领域中被引用居首的经济学论文.

三十多年过去,行为经济学从小众“歪理”,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典范,曾经被认为“离经叛道”的塞勒如今已经是美国经济委员会主席.

首提“禀赋效应”:人们一旦拥有了某物,再放弃它就很难了

塞勒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先发给被试者一个茶杯,并用巧克力去交换茶杯,结果人们都不愿意放弃茶杯.反过来,先发给被试者一块巧克力,再用茶杯去交换巧克力,结果发现人们也不愿意放弃巧克力.被试是随机抽取的,按理说不应该存在着系统性的偏好偏差,为什么在前一次中他们钟爱茶杯,而在后一次实验中他们却钟爱巧克力呢?

原因就在于“禀赋效应”的存在,这一概念由塞勒首次提出.他在自己所著的《“错误”的行为》一书中解释道:“用经济学家的行话说,你拥有的东西属于你的一部分禀赋;与你即将拥有的那些东西相比,你更看重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中国人所谓“敝帚自珍”,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禀赋效应”的提出对于传统经济学的挑战是很大的.例如,它直接挑战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根据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的时候,初始产权的划分并不会影响物品的最终配置状态,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交换来让物品配置到对其评价最高的那个人手里.但是如果“禀赋效应”是存在的,那么初始产权的配置就显得极其关键了.

有分析称,人们拥有的像汽车、住房、股票等,也存在这种“禀赋效应”,准备出售的已有物品与自己紧密关联,是自我的一部分,定价必然高.当中小投资者买进某只股票后,即使价格已很高,也常常不愿意卖出,结果捂得时间过长,有可能坐了“电梯”,回到买价附近甚至跌破买价.

跨界多面手:对股市有一套,还参演了奥斯卡获奖电影

除了在学术界的成就,塞勒还擅长于在市场上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用于实践.

1993年,塞勒和另一名教授拉塞尔·福勒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创建了名为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公司,专注美国小企业股,其“赢道”就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买卖造成的股价偏差.正如公司网站上的标语所说,投资者都会犯错,塞勒基金公司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错误.据分析,它的选股有一个原则,就是选择因金融行为偏差而被明显低估的个股,但需要有坚实的基本面作为支撑.通俗来讲,塞勒的基金,就是爱买冷门的,被市场抛弃的,但又有价值的股票.截至2016年以前的15年,塞勒的行为价值基金实现年均10%的增长.

不仅如此,该公司旗下替摩根大通管理的一只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UBVLX)也表现优异,从1998年12月28日成立的时候开始计算,到2017年9月底,回报率达到惊人的832.44%,而同期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涨幅为306.84%.根据公司网站数据,该基金近10年累计收益率有159.93%,而同期伯克希尔·哈撒韦涨幅为131.93%.

更令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塞勒还跨界参演过奥斯卡电影.“满头银发的塞勒形象挺棒.”曾有美国媒体这样报道,认为他是一个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学者刻板印象的人.

在2016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中,塞勒客串出演了一位经济学家,和赛琳娜·戈麦斯去了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向人们解释什么是“担保债务凭证”.

近日,芝加哥大学为塞勒举办的获奖庆功会上,在被问到这一段短暂的“好莱坞生涯”时,塞勒颇为幽默地表示有点失望,因为自己的精彩演出没有被诺奖颁奖者在成就介绍中提到,但诺奖是他错失奥斯卡奖的一个补偿.

“不是诺奖”的诺奖

经济学奖是2017年诺贝尔奖中最后一个颁发的奖项.与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文学奖等诺奖“元老”奖项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到1969年才首次颁奖,是诺奖中“最年轻”的奖项.

经济学奖真正的全称其实叫“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与诺贝尔基金会合作成立.其奖金出自瑞典央行的捐款,而非诺贝尔的遗产,也就是说,这是一项与诺贝尔基金会有关的“非诺贝尔奖”奖项.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做的贡献.其中,有24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授予了一位经济学家,17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经济学家,有6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由3位经济学家共同分享.

从1969年开始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共有78人获得此项殊荣,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7岁.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经济学家是挪威人弗里希(Ragnar Frisch)和荷兰人扬·廷贝亨(Jan Tinbergen).迄今为止,只有一位女性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即2009年获奖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

(本文转自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塞勒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离经叛道经济学家为关于塞勒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理查德·塞勒三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