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资本主义论文范文资料 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资本主义范文 科目:论文范文 2024-02-14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此文是一篇资本主义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736X(2013)07-0026-08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中,马克思研究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还考察了p’的特殊运动规律,在m’相同的条件下,p’会因资本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时间不同而发生自己独特的运动,资本构成越高,周转时间越长,p’就越低.这种情况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考察同一个资本在时间上相继发生的变化的时候,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当考察不同生产部门各个同时并存的资本时,原来p’的时间上的运动变化变成不同生产部门之间p’上的差别了.这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投入同量资本的不同部门却获得不同量的利润.这就和《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所论证的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儿这一利润的本质规定相矛盾了.这一矛盾是通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解决的.这就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的研究对象.

《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研究的顺序是:第八章,考察资本的有机构成和资本的周转速度怎样影响着不同部门利润率的高低.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这种利润率上的差别,是同利润的本质规定相矛盾的.这一矛盾必须解决.第九章,揭示解决第八章所描述的矛盾的根本途径,即把按价值交换改变为按生产价格交换,形成一般的利润率.第十章,研究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一般利润率规律实现的机制.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主要是对全篇前三章的补充说明.

《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是第一篇的必然发展,既然利润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所产生的,就决定了资本的每个部分,不管是用在生产资料上还是劳动上,都要提供相同的平均利润.马克思把这两个方面看作是剩余价值到利润转化的两个阶段.

一、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这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第八章研究的问题.

在第八章中,马克思作了如下两个假定:在一个国家内的各个生产部门中,劳动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和工作目的长度是一定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来出售的.在此前提下,能够影响利润率形成的因素就会简化为:(1)资本有机构成上的差别;(2)资本的周转速度上的差别.在前一篇是以个别资本或同一个资本的时间上的上述差别导致的利润率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本篇则是以社会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的空间上并存的上述差别导致的利润率的差别为研究对象;能够影响利润率的上述两个因素不是指某个部门的各个资本的偶然差别,而是指投在某个生产部门的资本的平均状况.

投在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预付资本,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的不同,会形成各不相同的利润率.在剩余价值率均为100%的前提下,不同生产部门产生利润率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占有大小不等的比例,一定数额的总资本推动了不等量的活劳动,生产了不同量的剩余价值.在商品按照其价值出售的前提下,等量的预付资本在有机构成不同的各生产部门中,会生产不等量的利润.

总之,在资本的有机构成和资本的周转速度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具有不同的利润率,然而这和资本主义的现实情况——具有大致相同的一般利润率相矛盾.马克思指出:“在这里,价值理论好像同现实的运动不一致,同生产的实际现象不一致,因此,理解这些现象的任何企图,也好像必须完全放弃.”(《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17页.以下均简化只标页码.)这里是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者的批评,他们虽然看到在这里理论和经验的不一致,但却始终未能弄懂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一实际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本篇中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这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第九章研究的问题.

第八章讲到在商品按照其价值出售的前提下,不同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方面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可是在资本主义现实中不是这样,那里等量预付资本大体获得相同的利润.这里理论和经验发生了矛盾.这一矛盾怎样解决呢?为了更清楚地阐明问题,马克思作了如下三个假定:剩余价值率在所有生产部门是相同的,如为100%;舍弃资本周转因素的作用,不同的生产部门的资本会根据可变资本部分的量成比例地每年生产一定数量的剩余价值(根据m等于m"xv,若mr一定时,m和v成正比例关系);若从各个预付总资本抽出100个单位来看,在马克思未进行特别说明的地方,一般认为所使用的资本量等于所实际耗费的资本数量(即C等于k).

在本章中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上述矛盾解决的途径.这就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和一般利润率的形成.为了简明地说明问题,减少单纯文字说明的困难,马克思列举了三个表格来分析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假定社会共有五个生产部门,马克思对第一个表格的编制作了如下假定:(1)五个不同的生产部门均是预付资本100,根据资本的百分比构成来考察,有机构成各不相同;(2)剩余价值率仍然被假定为在五个部门中是相等的,如为100%;(3)暂且假定所预付的资本100全部加入到商品的价值形成,也就是预付资本等于成本价格(即C等于k);(4)不考虑周转因素.可有表-1.

根据表-1可以知道,在剩余价值率相等且为100%的前提下,各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它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利润率,这些不同的利润率要通过资本的竞争,转化为一般利润率.马克思指出:“由于投在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不同的有机构成,因而,由于等量资本按可变部分在一定量总资本中占有不同的百分比而推动极不等量的劳动,等量资本也就占有极不等量的剩余劳动,或者说,生产极不等量的剩余价值.根据这一点,不同生产部门中占统治地位的利润率,本来是极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而一般利润率就是所有这些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177页)

马克思是把这五个不同的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这个总资本的构成可以表示为:390c+110v;用百分比构成表示为:78c+22v.由于,每个部门的预付资本都是100,均占总资本500的1/5,78c+22v就可以看作是总资本的以百分数计算的平均构成.总的预付资本等于500,总的剩余价值等于110,参照上一篇中利润率的计算公式p’等于m/c,求得平均利润率等于22%.

资本主义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资本主义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