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情书论文范文资料 与写给时间的情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情书范文 科目:论文格式 2024-02-14

《写给时间的情书》: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情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丁小村的两篇短篇小说《大学诗》和《月光曲》,写作时间相差好几年,而内容却有着关联,可谓姊妹篇.一诗一曲,二者好象失散多年来的双胞胎姐妹,终于团聚.现在我将二者并读,读出了丰富的文学意蕴和人生感慨.

《大学诗》写成并发表于几年前,当时小说名为《一本大学里的诗刊》,现在的题目更为凝炼含蓄,但意思并未改变.小说以一本“我”偶然保存下来的当年上大学时的诗刊为线索,这诗刊凝结了过去的青春岁月的见证,可这本诗刊又消失在岁月中.一本诗刊的“得”与“失”,在这里似乎寓言着时间的得与失.小说是对已逝青春的纪念,叙述语言从容含蓄,娓娓道来,在看似不经意的信手拈来中触景生情,文字中保留着生活的千头万绪与浑然,文字的机锋中引出一个全息的生活.“我”收集棋谱写诗、朋友迷恋象棋这些看似随意懒散的生活细节,却代表着对大学幸福时光的回忆.小说有现代派意识流气韵,第一人称的“我”在小说中隐含着三个时间节点:其一是上大学时的“我”,其二是就是大学毕业暂时租住在这个当年废弃的寺院中的“我”,其三就是当下正在写这篇小说文字的“我”.可以说这篇小说是以第三个时间节点的“我”来作为基本叙事者,那么对此前一个时间节点的“我”、即这篇小说中那个刚大学毕业的“我”的描写,就是回忆.而对更前一个时间节点的上大学时的“我”的描写,就是回忆中的回忆.小说很有一种在时间迷宫里自由穿行之感,追寻逝水年华的意味.如果说前两个时间节点的“我”,不论是写诗,写情书,暗恋一个女孩,还是再写情书,都是属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行为,那么经过多少年时间的沉淀,到了第三个时间节点的“我”则接近于如今谙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时候.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很有意味:第二个时间节点上的“我”,在当年的旧书旧杂志中发现了一封当年“我”写给暗恋女生的而没有寄出的情书,“我”被自己当年的爱情感动了,于是又新写了一封情书,连同当年的那封情书和发表有那首诗的诗刊,一同寄给了那个女生.但此后却没有任何音讯与结果.多情却被无情恼.可以说,“我”这再次寄出情书之举,其实是对那段暗恋感情和那段大学时光的一个徒劳的挽留和无奈地了结仪式.如果这信也算情书的话,那它就是写给青春岁月的情书.或许她收到信了,只是她的心已经另有所属,她感谢他曾经对她的爱,她用沉默来默默地为他祝福.这封他亲手寄出的情书,她收到与否,不重要了,它寄给了“我”自己的内心.爱,是不会徒劳的.作家,实际上是一种珍视自己内心世界,习惯于与自己内心世界交流的一群人.这篇小说的整体,何尝不可看作是当下已经身为作家的“我”的又一封情书呢?它寄给了已经逝去的时间.

这篇小说的内容是丰富的,大学生活的悠闲时光,爱情的挫折,涉世之初的迷惘,生存的艰难,对时间和存在意义的追问,等等,它就像一篇关于时间的诗,充满愁怅与哲理.小说象征了知识分子在当代生活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小说中“我”面对生活之谜时,渴望遇见一位“高人”,指点迷津与之交流,就像朋友马迅在棋摊上遇见高手一样.此后“我”在与房东下棋时,就得知了就在“我”居住的这个当年曾为寺院的地方,曾住过一位“高人”即房东的父亲,他当时是一位僧人,而和房东的母亲有过一段奇特的爱情.“我”大学毕业就住到了这个曾经的寺院,而那个高先生留学回来也到这个寺院出家;我是被迫无奈来此暂时居住,而不知当年高先生放弃物质富足的生活来此修行,又是在什么情境下的选择?不管如何,“我”与高先生在这同一地方穿越时间而“相遇”.“我一直想象那两个死去了的人和他们奇特的爱情,我想里边会有个好故事的.”同学在棋摊上遇到的那个赠他棋谱的老头,而这位高先生可能就是另一个版本棋摊上的老头,是“我”遇到的高人,只是“我”与他同地而不同时.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好故事”的探寻兴趣,一个僧人与一个女学生该有着怎样的奇遇.而这篇新近创作的小说《月光曲》,就是对这个“好故事”的尝试性演绎与开掘.

《大学诗》开头有一段话:过去的年代里,曾有一些地方上的文人雅士为了表明这僻陋的穷乡也不乏风雅,也给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凑出了所谓“八景”,其中有一景就是“烟寺晨钟”.这有点嘲讽的话出自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青年学子之口,是可以正解的.刚浸染了四年的现代都市文明,对人生充满美好希望的热血青年,突然置身于四周是群山的偏僻小县城,自然是失落.但事实证明,这里并不是“僻陋的穷乡”和“穷山恶水”,如小说《月光曲》里写到的当年四个年轻人趁着夜色相约要出走去延安,小说把四个年轻人青春年少的心态连同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也都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这里涉及到自然环境的文字很有陕南山水之乡情韵,仅看一下那些地名都让人油然而生诗情画意之感,如柳林村、野马河、下马渡,年轻的教师带着女学生们去踏青,去写生,渡口有撑船的艄公,菜地里是摘豆角的村妇.这些景致很有一种田园牧歌的气息,如同沈从文笔下的乡村画卷.当然,小说所写的是大半个世纪之前的景色了,而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自然环境破坏.如此,小说中深深地寓含了对回归传统文明的启示.如果给这篇小说另起个名,我以为就用现成的“烟寺晨钟”四字为好,有人文意蕴.虽然如今烟寺不存在了,前人也已作古,但烟寺废墟还在,关于烟寺的记忆还在.一个地方看得见的有形的自然景色固然重要,但更多无形的人文“景色”更为重要,人为万物之灵,没有人的一点灵明,再美的景色有何意义?而这篇小说《月光曲》就是写这地方的人文风雅,证明了“这僻陋的穷乡也不乏风雅”.小说《大学诗》中那个老头在棋摊上和马迅在当代大街边演绎残局的情节,当年也曾在《月光曲》中那“风雅之士”高先生在和青春少女李舒贞之间上演,他们也曾在寺院雅静的房间里同样在演绎那些残局,“他把棋盘上的残局变成了一个迷局,然后告诉她:这是一个古谱上的残局,叫什么什么.”同样的棋,只是从寺院走到民间俗世.世事如棋,变幻无常,人在下棋,以木头棋子下棋,而命运却以人为棋子下着人生命运之大棋.你看《月光曲》这篇小说中,人的命运变幻莫测,不正如一局局险象环生变幻莫测的残局吗?少女李舒贞本应该和她的伙伴们一起去革命圣地延安的,可是小小的一个偏差使她的命运得到了大的改变,而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偏差,使她这样一个未经世事的豆蔻年华少女,与一个心若止水的“高僧”高先生有了相守一生的缘分;一个有热情理想的少女,本该要投奔革命的,却阴差阳错投入了一个僧人的怀抱.其实,革命是一种理想,而宗教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呢?生在富贵之家的高先生从日本留学归来,却在而立之年出家为僧,后又为僧为俗,几经反复.社会大潮之下,个人身世若浮梗难定.李舒贞和丈夫在新中国前几十年里,因为有她的二哥作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争中牺牲,他们家作为烈属而避免了一些迫害.在改革开放后他们家又因在台湾的大哥而有了荣华富贵的机会,但他们早已看淡世事,避名利而安享晚年.其实高先生出家与否,一念之间尔.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几个当年去了延安的女伴们和那个年轻的男教师,他们几十年里各有各的命运,令人嘘叹.

情书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写给时间的情书为关于情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情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