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逸事论文范文资料 与巴社印人逸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逸事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3-12

《巴社印人逸事》:本文关于逸事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印学组织古已有之,在重庆,巴社是最突出的代表.它于1939年前后,由高月秋、谢梅奴等人发起,社员有旅渝著名篆刻家朱景源、徐文镜、陈敬先、黄笑芸、曾绍杰、蒋维裕等.

历史沿革

印人雅聚,源自民间.元人吾丘衍设馆办学、款待友人,开印人雅聚之先河.明代张灏的“承清馆”“学山堂”,清代周亮工的“赖古堂”,以及汪启淑的“飞鸿堂”“开万楼”等,都是印人聚会论艺之所.清代陈鳇的论印绝句即是当时印人雅聚的真实写照:“吴下梁园迹已陈,飞鸿堂上惯留宾.风流更下吴公子,欲扫西斋会印人.”

晚清的商业城市上海,曾先后成立过数十个金石书画社团,其中规模最大的“题襟馆”成立于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首任会长汪洵,副会长吴昌硕.但这是一个以书画为主兼带篆刻的社团,于1926年终止活动.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的印学组织才真正自成体系.当时,一大批印社组织相继成立,并得以迅速向专业化、学术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最为社会大众熟知的是成立于杭州的西泠印社.

1937年,日寇侵华,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作为西陲大后方的重庆,云集了大批文化名人.来自各地的印人,虽客居异地,但同嗜金石,经常聚会切磋印艺.加上当时大量的国府要员、巨贾名流、文人墨客需求名印,同好有意组织印社.于是,在高月秋等人倡导下,遂结盟成立巴社.

那么,为什么叫巴社呢?中国当代著名篆刻家谢梅奴曾说:“因地处巴将军(巴蔓子)墓,人称巴山,故社名巴社.”而“巴社”这一名字则是由著名篆刻家、学者乔大壮提出的.黄笑芸在《巴社纪咸》一文中写道:

溯自卢沟桥事变,东邻入侵.抗战事兴,我中枢转战入蜀,定陪都于渝州重庆,斯时人文荟萃,盛极一时,遂有巴社之雅集.其始也,亦偶然,二三印友相聚厂会饮谈.后因友人与日俱臻,继因乔大壮先生等之建议命名曰“巴社”.

人文荟萃

当时入巴社者,年龄多在20多到30岁出头,年龄虽小,但早已名震印坛.

朱景源(1917—1987)原名朱云,字景源,号亚庄,吴县人,生于上海市.少年时期,朱景源受到清末民初书画篆刻大家、姐夫叶祥本的影响,学习治印.他潜心钻研钟鼎小篆、秦玺汉印,临摹汉魏诸碑,汲取浙、皖派篆刻大家切刀之精髓,在十几岁时,无论是刀法还是章法,都已初具严谨端正、秀丽典雅的篆刻艺术风格.由于功底扎实、印艺独特,在重庆期间,其印广受文化界欢迎,大家争相*.

陈敬先(1898-1952),武昌人,曾名敬安.青年时期经黄松涛介绍,陈敬先拜著名篆刻家盛了厂为师,早年便在汉上印坛颇负盛名.他在汉口保华街开有文房用品店——凿山骨斋,除了出售文房用品及自制印泥之外,还为同在一条街上的金城银行刻制铜板.不久,武汉会战打响,陈敬先在朋友的帮助下前往宜昌,乘坐民生公司的轮船到达重庆,随即加入巴社,成为印社中坚力量.

印社雅集

与全国其他印社不同,巴社一直没有固定的活动地点.高月秋的照相馆、徐文镜的紫泥山馆、谢梅奴寓所,都曾是聚会的场所.巴社社员主要居住在市区:高月秋的美伦照相馆开设在中正路,徐文镜住在民族路新生市场紫泥山馆,乔大壮与蒋维秘、曾绍杰同住通远门外罗家湾12号青年宿舍,陈敬先居住在督邮街,沙孟海居住在学田湾枣子岚垭.社员彼此相隔不远,印社雅集非常方便.对于这段时期印社的生活,谢梅奴后来回忆说:

巴社组成后每周在高(月秋)之像馆或徐(文镜)之紫泥山馆或我家(当时我在军委会办公厅秘书处任中校科员,就住在林森路军委会右侧的青年里,住处较宽大)相聚,各出作品或所得文物互谈看法,尽欢而散.每月则相聚于酒楼.会餐一次,曾(绍杰)负责订菜,因曾系老餐故也.会餐均有一对夫妇长期参加.

印社雅集,成员间常互赠印章,相互刻姓名印、斋号印,彼此赠诗或印谱题签.

蒋维裕有《费白日宦印存》出版,乔大壮题笺,并题诗:“刓金油石事纷纷,小学销沉剩二分.何处更求秦相笔,异时真叹鄂人斤.研朱纸上调花露,倒薤窗前拓篆文.料捡行滕徐旧冻,千秋名氏要烦君.”落款为:“癸未二月渝州旅次寄题峻斋仁棣有道印存,曾动.”

乔大壮题曾绍杰《昆吾室印集》:“江山文藻待公孙,纸上昆吾刻画痕.莫笑银荷共金盏,雕虫纵好壮心存.”落款为:“奉题绍杰先生印盟昆吾室大集,癸未二月曾幼同客渝州.”

章士钊题黄笑芸印谱“抱璞室印存”,谢无量题诗:“高韵谁能及,清才世莫知.平生蝶扁势,游刃发新姿.”

在重庆的生活日渐安定,巴社成员的交际圈也逐渐扩大,章士钊、胡适、徐悲鸿、谢稚柳、白蕉、潘伯鹰、邓散木等文化名流,均与巴社成员有所交往.曾绍杰就曾应迁渝的*研究院之邀,刻“*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印,朱景源也先后为唐云、俞子才、潘子燮等治书画印.

1943年,在高月秋的主导下,巴社成员辑成出版《巴社印选》.《印选》首印仅40册,实际拓印100册,乔大状作序,线装而成,颇有古风,甚为精美珍贵.每页钤拓一印,皆无边款,以姓氏笔画为序,收录有朱景源、徐文镜、陈敬先、黄笑芸、高月秋、曾绍杰、谢梅奴、蒋维裕8人之印作各10方.版框为粗灰线,书口上端署“某某某篆刻”,下端署“江浦延鸿馆辑”.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社员星散各地,朱景源回到上海,高月秋返回南京,陈敬先乘船回汉,蒋维裕和谢梅奴则随工作调动而漂泊不定.曾绍杰和徐文镜更是离开大陆分别居台湾和香港.巴社众人中惟黄笑芸仍居重庆,默默治印,直至终老.

随着成员们纷纷离渝,巴社篆刻艺术活动就此中断,巴社宣告解散.曾经享誉巴蜀艺林的巴社,就此在印坛声名消弭,不为后人所知了.

(作者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实习编辑:田荻)

逸事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巴社印人逸事为适合不知如何写逸事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逸事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