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职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3-22

《基于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本论文可用于高职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高职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针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特点,基于构建衔接教育课程体系的一般原理,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58-02

接收中等职业学生进行高等教育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高职的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客观地指出了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所开课程和所用教材体系、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和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一、国内现有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一)一贯制模式.一贯制衔接模式作为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之一在我国出现最早,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五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生源是初中毕业生,通过三二分段开展教学活动,前三年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后面两年主要开设专业课.学生中职毕业后需要参加相关考核,考核通过即可续读高职院校.升学考核由院校内部自己组织实施,续读高职院校的成功率普遍较高.

(二)分段式模式.分段式衔接模式是中职阶段教育和高职阶段教育在不同的两所学校分别完成,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对口招生”.中职毕业的学生通过参加“X+3”(“X”为专业综合,“3”指语﹑数﹑外三门文化课)考试,然后录取到协议内高职院校对口专业进行高职阶段的学习.高职院校自主组织专业综合考试的命题,高职学校所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语文和数学两门文化基础课的命题.“对口招生”目前主要有“2+3”或“3+2”衔接模式.

(三)直通车式模式.直通车式衔接模式以学分制作为基础,只要中职学生在校修满文化课程学分,便可以通过本人注册,然后申请到对社会开放的高职院校,从而达到可以继续学习深造的目的.参加该项目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6年.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分段式衔接教育充分发挥了中﹑高职院校各自办学的积极性.但由于两阶段教育在不同学校完成,导致部分教学内容重复,造成学生厌学;中职毕业生往往不能再次突破自己,在高职阶段不能做到大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脱节问题.由于中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中﹑初级技术人才,中职阶段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严重,基础课开设较少,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践课为主,没有注重对支撑学生后续深造学习关键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对高职阶段更深层次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很难适应.二是课程的设置存在重复现象.一些专业课程设置重复,一方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重复的课程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指出的,现行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没有考虑中职生源和普通高中生源的差异性,忽视了和中职教育的对接.而做到课程较好地衔接是整个中高职教育衔接课题中最关键的环节.构建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加强中高职衔接的有效举措.

三﹑基于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原理

(一)课程体系的定义.笔者对课程体系定义的理解分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层面,二是微观的层面.本课题组在宏观上专注于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微观上则专注于专业内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高职阶段衔接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应该注重学生必须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更应该注重让学生获得学习技能的方法.只有适当夯实理论基础,才能保证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

(三)课程体系构建要突出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能力突出地表现在对岗位或技术领域的职业适应性,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能力本位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并且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关键能力”是指超越具体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未来的职业活动生涯发挥着潜移默化作用的专业基础和方法能力,是指一种可转化的、对从业者的将来发展起基础性作用的潜在能力.课题组为解决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继而推动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进一步向前发展,把“关键能力”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宏观层次上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间的衔接﹑课程和岗位的衔接,做到所培养出的人才是能够胜任企业所设岗位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通过用人企业进行专项调研是了解岗位需求最直接的做法,课题组通过对广西部分“2+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开展抽样调查.经调查,企业需求最高的工作岗位依次为:施工员、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同时归纳出本专业核心能力为:施工技术和进度控制能力、概预算和资料管理能力、质量控制和质量问题处理能力、安全策划和安全管理能力.

通过岗位调研,针对核心能力,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路径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和构建,路径图如图 1 所示.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程开发基本原则如下:所设置的核心课程应立足施工员、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职业岗位实际需要,学用一致;课程内容和工作任务相衔接,学以致用;教学方式和职业能力相对应,注重实训.以《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为指导,行业专家和教师结合企业岗位实际情况共同归纳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分析其所需职业能力.根据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组织资深专业教师共同规划学习领域,创建学习情境,制订教学方案,最终通过组织实施来达到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构建过程中,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的开发理念将教学设计和工作任务两者有机结合,开发出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高层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和进度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建筑工程质量测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6门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岗位和核心课程对应如图2所示.

高职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基于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关于高职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高职和大专的区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