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看新媒体时代新闻反转现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闻专业主义范文 科目:学士论文 2024-02-18

《新闻专业主义视角看新媒体时代新闻反转现象》:本文关于新闻专业主义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新闻反转,是一种失实新闻引发舆论关注,但随后被证实该新闻和事实主体或全貌不符,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近年来新闻反转现象层出不穷,损害媒体公信力、侵害受众知情权、浪费社会公共资源、滋生不良舆论.网络时代的新闻反转现象,呼唤媒体重拾新闻专业主义,维护新闻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反转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反转”一词最早出现于2013年年末,新华社盘点了当年发生的新闻反转事件,随后被多家媒体转载.从2013年起,每年年末,媒体都会盘点该年度发生的新闻反转事件.这些反转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滋生大量不良舆论.

一、“反转新闻”的报道特点

通过梳理2013年至2016近四年来媒体评选的反转新闻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反转新闻和妇女、儿童、老人、患者、访民等弱势群体有关.这些反转新闻呈现如下特点:

1.信源单一,多来自社交媒体

绝大部分反转新闻为单一信源,且信源来自社交媒体.如“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唯一信源为网友在论坛发布的网帖《有点想分手了》,由于这篇网帖涉及城乡差异、婚恋观等热点话题,因此被部分传统媒体报道.在专业新闻采编流程中,一条新闻需要有多个信源相互佐证,记者要对报道进行多方求证、核实,“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这条新闻信源的单一性为后来该新闻的反转埋下伏笔.

2.新闻主题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

因争议性话题具备更高关注度和点击量,因此城乡差距、社会阶层分化、医患冲突等敏感议题更容易被新媒体采用.但争议性话题本身即存在事实模糊、观点偏激等问题,新闻事件一旦被贴上具有争议性的标签,即具备了强大的传播力,在社交媒体的分享评论机制作用下实现“病毒式”传播,这种事实模糊、观点偏激的新闻报道大范围传播,极易造成新闻反转.

3.新闻事件带有人为策划特征

人为策划容易造成新闻失实,引发新闻反转.有些新闻事件本身完全由人为策划,如“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事件”就来自于雨伞厂商的人为策划.有些新闻事件确实真实发生,但记者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通过新闻策划的方式左右事实发展.如“200余村民联名驱离8岁艾滋男童事件”,这名8岁的艾滋病男童的确存在,但200余人的联名信却是记者为了引起社会关注,人为策划的结果.自媒体模糊了新闻报道和广告*、小说故事等其他类型文体的边界,造成了人为策划类新闻事件的泛滥,损害了媒體公信力.

二、新闻反转现象的成因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呈现出碎片化、移动化、浅阅读的趋势.一些媒体为迎合受众,刻意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和话题度,放弃“把关人”责任,通过刻板印象采写新闻,将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标签化,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同时,受众缺乏媒介素养,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客观上助长新闻反转现象的产生.

1.刻板印象造成新闻失实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类人或事物形成相对固定、笼统而概括的看法或成见.1922年,由美国记者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刻板印象影响新闻报道和网络舆论的客观、公正.刻板印象简化了对新闻的认知过程,忽视单个新闻事件的鲜明个性.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如果仅凭刻板印象,忽视对新闻事实的采访求证,忽视新闻事件的个性特征,就无法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客观的报道,造成先入为主的失实新闻,为新闻反转埋下隐患.

在“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事件中,媒体工作者和公众仅凭借社交媒体中一张大妈倒地抱紧外国人腿的照片,根据以往扶老人反遭讹诈的刻板印象,主观臆断大妈也在讹诈外国人,造成随后的新闻反转.

2.媒体把关环节不严

专业媒体的新闻报道一般最少经两层把关,即记者对新闻信源和采访素材进行把关、编辑对将要发表的新闻作品进行把关,决定哪些稿件可以发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认为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根据一定标准,对海量的新闻线索进行取舍和加工.在新闻媒体对素材进行取舍和加工的过程中,媒体是受众获取新闻的“把关人”,能通过“把关人”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信息是极少的.

在反转新闻的案例中,媒体机构和记者放弃了“把关”责任,为了追求时效性和新闻的关注度,将信源单一和容易引起争议的新闻呈现在受众面前.比如,在中国高三女生被哈佛大学录取的事件中,媒体有意忽视了该女学生优越的家庭背景,新闻报道不全面导致社会公众误读,造成了新闻反转的发生.

3.受众缺乏媒介素养,易受“意见领袖”左右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速率加快、内容庞杂.面对互联网中海量信息,受众需要专业组织和个人来帮助其甄别信息,引领舆论,以微博“大V”为代表的“意见领袖”随之产生.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意见领袖”的门槛逐渐降低,“意见领袖”群体鱼龙混杂.传统媒介组织的网络“话语权”被削弱.当前,受众的媒介素养普遍偏低,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受众通常会失去理性思维和判断力,进行盲目地转发、跟帖,甚至使用网络暴力,使得网络舆论出现“一边倒”的现象.比如,在大学生掏鸟被判刑这一反转新闻中,新闻反转前舆论普遍同情掏鸟大学生,就是因为“意见领袖”抓住了受众对大学生的同情心理,发布了“掏鸟比贪污腐败量刑还重”“鸟比人贵”等煽动性言论.

三、新闻反转现象的危害

网络新闻的时效性、碎片化、互动性带来新闻失实、浅阅读、谣言泛滥等问题.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主观的议程设置、标签化传播,以及人为编造的悲情化、戏剧化的新闻故事,容易消费公众善意、透支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侵犯新闻当事人的隐私权.“‘新闻反转剧’其本质是一种新闻失实,真实性作为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其泛滥正严重威胁着媒体的公信力、恶意消费公众的善意和信任.”

1.透支媒体社会公信力

新闻反转事件透支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公众对新闻事件进行转发、评论,正是出于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是新闻媒体立足的根本.一则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取证和深入条理的分析,同时不能夹杂记者主观的个人情感.公众缺乏调查取证就抢发新闻,造成新闻反转,透支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新闻专业主义论文参考资料: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结论:新闻专业主义视角看新媒体时代新闻反转现象为关于新闻专业主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新新闻主义名词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