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晚清论文范文资料 与晚清科学小政治化改写和人物形象变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晚清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12

《晚清科学小政治化改写和人物形象变形》:本文关于晚清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晚清时期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之后,域外小说才大量译入中国.域外科学小说的译介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政治话语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操纵和改写以适应晚清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改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小说人物的变形.本文拟以《海底旅行》为个案分析这种政治化的改写和小说人物形象变形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小说 政治化改写 人物形象 变形

一、引言

据陈平原的考察,1840至1896年间发表的域外小说译作共有七篇(部),当时国内的主要译书机构如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以及广学会等均并未关注域外的文学作品,认为文学并非有用之书,因而未列入译介范围.随着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梁启超倡议“小说界革命”,摒弃“诲淫诲盗”的传统小说,呼唤能够改良中国群治的“新小说”,域外小说开始大量译入中国.梁启超身体力行,除了翻译和自创小说之外,还出版了《新小说》杂志作为“小说界革命”阵地.《新小说》杂志的栏目中,除了备受梁启超青睐的政治小说,科学小说也名列其中,从《新小说》第一号开始连载凡尔纳的科学小说《海底旅行》{1},该译本首次标注“科学小说”这个文类.

按照Lefevere(2004)的说法,翻译不可避免地对原文进行操纵和改写,翻译活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无疑是目的语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内忧外患的晚清时期,翻译被赋予了拯救民族和国家于危亡的历史重任,因而,当时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较为显著.晚清时期,对于域外小说的译介并不以忠实于原作为皈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比较主观随意,按照自身意图和目的改写原作,这种操纵和改写势必会导致小说人物形象的变形.此外,由于晚清时期对于西方的了解非常片面和不系统,因而对于西方的认识和真实的西方存在一定的差距.晚清译者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眼光打量和判断具有异质的他者文化,所以存在着对西方形象各个层面的误读,他们笔下的西方形象往往会带有较明显的中国化特征”.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会经过本土化的加工和重构,使其符合中国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晚清的域外小说译介普遍受到当时政治话语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政治化改写倾向.鉴于《新小说》在晚清的巨大影响力,《海底旅行》自然成为晚清影响最大的科学小说译本之一,因而本文选取了《海底旅行》作为分析对象,探讨晚清科学小说的政治化改写和人物形象变形的关系.

二、科学小说译介的政治化倾向

晚清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致力于寻求救国救亡的良方,并进行了种种探索,最早开眼看世界的魏源、林则徐等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钦羡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而开展的洋务运动,而随着甲午战争的战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思西方强大的真正原因不在器物层面,转而倡导学习其政治制度,希冀通过皇权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康梁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转战日本,开始呼吁“文学救国”.1898年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中,开始大力倡导翻译西洋小说,以提高民德、民智和民力,强调翻译小说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和群治之关系》中对小说的社会功用展开进一步阐释: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由此可见,译介域外小说并非是看中其文学性和艺术价值,而是“想籍文学的感化力做手段,而达到其改良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目的”,对域外小说态度转变的契机仍然是政治因素.

梁启超等是出于政治诉求才提倡小说的,希望通过“小说界革命”最终达到“政治变革”的目的.因此,晚清时期的翻译小说均被赋予了浓浓的政治色彩.在晚清启蒙思想家的眼中,西方小说家均是大政论家,“寄托书中人物,以写自己之政见”.政治小说自不必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甚至言情小说都被作为载体.事实上,“政治化”倾向为域外小说进入中国披上了合法外衣,成为译介的幌子.且看晚清译者如何论述科学小说:“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时人对科学小说寄予很大的希望,“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科学小说被称之为“启智密匙,禅理玄灯”,译介域外科学小说是要改良思想、改良群治.无论这种言说方式是事实还是晚清译者为了译入域外科学小说而找的借口,科学小说的译介都无疑受到了当时政治话语的影响,译者常常改写域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使他们关心政治,并不时抒发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

三、《海底旅行》人物形象的变形

《海底旅行》今通译《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脍炙人口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于1869至1870年曾在《教育和娱乐杂志》上连载,随后以单行本出版.1902年译入中国,题为《海底旅行》,最初在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上连载,由南海卢籍东译意,东越红溪生润文.《海底旅行》叙述了Aronnax(欧露世)和其仆人Conseil(高昔鲁)、鱼叉手Ned Land(李兰操)乘坐船长Nemo(李梦)设计制造的潜艇Nautilus(内支士)漫游海底的故事.Aronnax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博物学家,海洋奇观主要通过他来介绍;Nemo船长是不明身份的神秘人物,他向往自由,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凡尔纳笔下反对殖 义的英雄,长期和世隔绝的海底生活使他变得冷漠和不近人情;Conseil是Aronnax的忠实仆人;Ned Land是一位脾气暴躁的捕鲸手,受不了和世隔绝的海底旅行生活,总计划逃跑.在晚清译者笔下,受到当时政治话语的影响,译介过程中的政治化改写导致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变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人物高谈阔论,发表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二是小说人物形象的戏剧化.

晚清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晚清科学小政治化改写和人物形象变形为关于晚清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晚清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