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白垩系论文范文资料 与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富集规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白垩系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4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富集规律》:关于免费白垩系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白垩系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影响地下水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表层岩性、植被状况等;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富集类型主要有风沙覆盖型、冲湖积砂覆盖型、汇流型(包括河谷区、内流盆地、陇东支流汇流型).经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圈定了杭锦旗阿日善地区等10个富水地段.

关键词:鄂尔多斯 白垩系 地下水 富集规律

1. 影响地下水富集的因素

1.1 下垫面的影响

1.1.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控制地下水富集的重要因素.沙漠高原区地形平缓,切割较浅,水系不很发育,高原中部形成大面积的内流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垂直交替为主,径流途径短,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切割强烈,水系发育,地表水易流失,地下水不利于就地接受补给,以深循环为主.

鄂尔多斯高原海拔高程1100—1700m,相对高差30—80m.总体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高原.成因类型为构造剥蚀地形和堆积地形.

构造剥蚀地形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西、中、北部,地形波状起伏.地貌形态有波状高原、高平原、丘陵、梁地、梁间洼地及桌状台地等.波状高原为区内主体地形,广泛分布.残山丘陵分布在本区东北部及西部边缘地区.高平原和剥蚀洼地仅在本区西南边缘分布,面积小,形态单一,地形简单.

堆积地形主要分布在南北两部及边缘地带丘陵区的河谷中,地貌形态为沙漠湖盆滩地、河流、沟谷及阶地等.主要由Q4al—pl、Q4eol、Q4l的砂、砂砾石、砂卵石、淤泥及盐碱、芒硝等物质组成.库布其和毛乌素两大沙漠,和散布其间的湖盆草滩交错结合,相间排列,是区内仅次于波状高原的第二大主体地形,极有利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黄土地貌在长城以南广泛分布.

擀杖地发育的梁峁沟壑在环县西部毛井一带,在梁峁沟壑区内发育着长条形洼地.洼地中上游无水流,无冲沟,较平坦.

掌形地发育的梁峁沟壑在镇原、庆阳县北部,环县小南沟、南湫子一带.该区内均系沟梁相间、波状起伏的梁峁沟壑,沟头三面环梁中间低洼的形似“手掌”的洼地极为发育.掌地面积在0.15—0.5km2左右,坡降随面积而异,面积越大,坡降越小.中部为杂色土,下部为中更新统老黄土或基岩.

残塬发育的梁峁沟壑在庆阳县城以北的环河沿岸及其各大支沟地段.其特点是梁峁相间,沟壑纵横.在沟和沟之间发育着面积较小、似如“孤岛”状的小残塬.最小不足2km2,个别塬达10km2左右.

滑坡发育的梁峁沟壑分布在庆阳县城以南的黄土塬侧附近及其河谷两边.在该区除黄土塬地形外,主要为沟壑地形.

黄土间地发育于黄土梁峁之间沟谷上游,主要分布在白于山北坡.间面较完整、平缓,间地宽一般0.4—1.5km,长7—20km.间地的地形特点,有利于地下水汇聚,使其成为黄土地貌中的主要赋水地段.

黄土岗为低矮和缓的黄土梁,主要分布在芦河横山段东侧,以风积黄土为主.

黄土低山丘陵分布在白于山,环县西部,达溪河南部以及子午岭西侧部分地段,属山区和沟壑区过渡类型.沟谷呈“V”型切割,局部地带下白垩统被切割出露.

1.1.2 表层岩性

风积砂层主要分布于白于山以北的高原区,组成了著名的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岩性为浅黄、灰 细砂、粉细砂,分选好,颗粒均匀,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其粒度有自西北向东南变细之趋势,其厚度在西部及西北部较小,向东南增大.结构松散,厚度小,一般小于10m,最厚可达30m.风积砂层分布极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

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仅分布于较大河谷,岩性和厚度不一,赋水介质主要为砾砂、圆砾、碎石等.地下水一般以潜水的形式存在,河谷潜水的水位、水质、水量易受气象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冲洪积砂砾卵石层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

萨拉乌素组砂层分布于白于山以北的无定河流域,一般出露于沙丘间的马蹄形洼地、滩地以及无定河两岸,岩性和厚度较均一,透水性和储水性好.岩性以土黄、灰褐色细粉砂、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南部分布于陇东庆阳、陕北志丹等地的掌形洼地及部分Ⅱ、Ⅲ级阶地上.岩性为具水平层理的杂色土、砂砾石层.萨拉乌素组砂层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有利于盆地内地下水的富集.

黄土层分布广,主要分布于白于山以北的陕北斜坡和陇东黄土高原,厚度大,数十米至200余米,最厚达297.13m;岩性较均一,为灰 粉土、粉质粘土夹多层古土壤.一般透水性和储水性均较差.地形切割强烈,沟壑纵横,地表水易流失,不利于地下水就地接受补给.黄土发育垂直节理且多大孔隙,故兼有孔隙和裂隙双重介质的特征.黄土裂隙孔隙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取决于地貌和岩性结构.黄土塬区塬面开阔而平坦,下伏有相对的隔水底板,利于降水入渗和储存.塬面的形态亦影响着降水的入渗,一般圆形塬较条形塬易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形成较稳定的黄土含水层.黄土梁峁的富水性多较弱.

上新统泥岩仅东胜至伊旗之间有零星出露,残留厚度很小(2—3m),一般为良好的隔水层.

渐新统砂岩分布于西部三段地——大庙一线以西及西北部乌加庙一带,岩性和厚度变化大,大多为水平层状,具一定透水性和储水性.深部以裂隙孔隙承压水为主,浅部为裂隙孔隙潜水或层间水,沉积环境为内陆湖相含盐建造,富含石膏矿层,由于原始含盐量高,水质普遍不好,矿化度较高.对其下部白垩系地下水水质有一定影响.

1.1.3 植被状况

植被性质和覆盖率主要影响降水补给量、蒸发、蒸腾量.沙漠高原区植被不很发育,覆盖率低,生长植物主要为沙蒿、牛心蒲子、灯心草、苦豆、白刺等耐旱、抗碱植物.固定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约15%—40%左右.流动性沙丘植被覆盖度小于15%.在这些地区,基岩裸露的波状高原,植被稀疏,涵养水分的能力差,降水易流失,不利于地下水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而在沙漠分布区,由于沙丘表面松散,有利于降水入渗.南部的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率相对北部高,多以乔灌木为主,利于涵养水分,植被蒸腾作用大.

2. 地下水富集类型

2.1 表层型

2.1.1 风沙覆盖型

主要分布在白于山以北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两大沙漠形态特征相似,荒漠化程度却不同:库布其沙漠面积为1.61万km2,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北部,东西绵延近百公里,南北近70km,沙丘规模南小北大.以流动性沙丘为主,由西北往东南方向移动.毛乌素沙地面积3.21万km2,在本区乌审旗、鄂托克旗及伊金霍洛旗南部大面积分布,主要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于受基底地形、流水及风向等因素影响,沙丘大多呈条带状北西、南东向延伸,和湖盆滩地北东、南西向相间排列.

风积砂层结构松散,极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不管降水强度大小,一般在沙漠区都不会形成地表径流,可全部渗入沙层中,经过短暂的停留而进一步转化,大部分沙丘地下水通过基岩表层风化带补给地下水,另外的一部分则由于风积砂和碎屑岩渗透性能的差异,顺其接触面向地形低洼处径流,形成湖淖.

风沙覆盖区由于优越的补给条件,在白垩系砂岩含水介质有利于地下水富集的地区形成富水区,如库布其沙漠南缘的伊克乌素地区、阿日善地区,毛乌素沙地的巴汗淖地区,白垩系砂岩胶结松散孔隙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因而形成了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3000m3/d富水区.

2.1.2 冲湖积砂覆盖型

主要分布于沙漠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区内蒙古的东南部及陕西省的白于山以北的无定河流域地区.这些地区白垩系碎屑砂岩上覆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素组冲积湖积砂层,孔隙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和储存.地表松散,且往往被薄层风积砂层覆盖,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好.

白垩系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富集规律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白垩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白垩系地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