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西江稻作散记论文范文资料 与西江稻作散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西江稻作散记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4

《西江稻作散记》:该文是关于西江稻作散记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春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岭南文化作家.现旅居南宁.

隆安大石铲

2015年1月6日,那天中午,我在三江口寻访了出土大石铲的大龙潭新石器时代遗址.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东北约1.5公里处,有地方名胜大龙潭,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和右江相临,原有大小两潭:大潭呈椭圆形,长200米,宽80米,深百米;小潭呈梯形.著名的大石铲即出土于大龙潭附近.

石器时代的稻作农具,就是古骆越人发明的大石铲.广西隆安县是大石铲之乡.1979年,广西文物工作队对隆安县大龙潭遗址进行挖掘,共掘231件石铲.此后,隆安县有110多处地方发现石铲,主要集中在罗兴江、渌水江、右江交汇的三江口地带.这里石铲密集,当地村民在河里捞沙,在地里挖土,都能找到.

我在遗址附近观察良久.此地所处位置平整开阔,周边多为石灰岩峰丛地貌,放眼四顾,低矮平缓的岗坡间,亦有较为开阔的平地.右江自北向南,从遗址东面缓缓流过.是著名“石铲王”出土之地.此石铲长66.7厘米,宽27.2厘米,此石器有短袖形对称均匀的出齿花肩,制型奇特,制作精美,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

整个西江流域出土石铲最密集的地区,主要在隆安县南部那桐、乔建、丁当、南圩,西乡塘区的那龙、坛洛、富庶等地.这一片正处罗兴江、渌水江、右江向南宁方向汇合成邕江的三角洲地带,多为水边坡地,湿润多雨,河道纵横,日照充足,自然环境和《山海经》所描绘的“百谷自生”的“都广之野”极相似,是野生稻最密集的生长区.

在先秦时代,古骆越人已在此因地制宜,运用发明的大石铲,创造了“依潮水上下,垦食其田”的“雒(音luò,同“骆”)田”生产方式.百越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骆越文明则是百越之核心.三江口地区的水流并不湍急,骆越人在这里打磨石铲,耕作稻田,是个不错的选择.石铲的发明和使用,是骆越人从原始的采摘、狩猎时代向农耕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神秘的稻神山

石铲的作用之一,就是用作稻田围坝、引水、翻土.骆越人使用石铲对稻作进行管理.粮食丰收了,则氏族兴旺.面对带来丰收的石铲,骆越人以为神助.他们制作了一块最大的石铲,供奉起来,作日常祭祀之用,以保佑风调雨顺.

在隆安县,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圣山,名稻神山.原是大石铲时代古骆越人祭拜稻神之处,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宏大的稻作祭祀遗址群.稻神山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儒浩村.这里散落着许多奇特的石像,有天然形成的,有经打磨的,这些石头完全不像是从山上滚落的,而是人工搬移至此.儒浩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在这些石头旁劳作,并不明白这些石头是石器时代的遗存,但他们一直称此山为稻神山.如今稻神山附近的儒浩、博浪、鹭鹚等村庄,仍盛行农历六月初六祭稻神的习俗.

仔细观察那些石头,可以看出其形状都是由稻谷、青蛙等组成.其中最为珍贵的稻神像,高5米,底座长8米,从远处看,鸟首人面,因年代久远,石像风化程度严重,但其面部五官仍清晰可辨.

2015年1月6日上午,我在稻神山四周徘徊,我想进入稻神山中,但是城堡一样的山谷竟然找一到一条进山的通道.后来找当地村民打听,才知道这座山的诡异,一般人进不去.村民告诉我,曾有人翻山进入神山之中,结果稻神发怒,不让他出来,就永远留在了山里.我当然不信这些.只是那天大雾弥漫,根本看不到稻神山的全貌,只好在山下远远遥望,围绕在稻神山周围的那种神秘感,让我欲罢不能.

此稻神山属于壮族文化中心地区.壮族人是古骆越人的后裔.几千年来骆越先民对于稻神崇拜,一直延续到现在壮族文化的各个细节,在现代壮族人的生活中,稻作文明的光芒无处不在.

雒田和芒那节

2015年,农业部公布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中,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榜上有名.“那”是壮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壮语意为“田”和“垌”,最初指水稻田.打开地图就会发现,整个西江流域,有很多含有“那”字的地名.千百年来,壮族先民据“那”而作,依“那”而居,以“那”为本,并由此形成了以稻作文明为内核的“那”文化.

“雒田”,是骆越民族从古至今一直流行的稻作种植方式.为解开稻作文化中的“雒田”之谜,长期以来,我一直行走在隆安的三江口地区,考察农田,查阅史料,采访农人.我得出的结论是,所谓“雒田”,即骆越人的水田.首先要“垦”,先用石铲铁铲等工具翻土.有土之后要等待下雨,或是河流涨水,使翻土没入水中浸泡.然后由族长率众人于田里踩踏,和后来的耙田相似.泥土就这样被踏得细碎均匀.

为鼓励大家踩田,族长以鱼放入水田中,由众人抓捕,得者归己.此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水田里的鱼有很多,没抓住怎么办?那就养着.广西稻田养禾花鱼的习俗,亦由此而来.

今日隆安,仍存有“雒田”抢鱼习俗.隆安儒浩村六月六芒那节,是当地众多节日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芒那的意思,就是请稻神.2015年7月21日,我来到隆安的儒浩村,参加当地的芒那节.这是壮乡人隆重的节日.在雒田踏泥抢鱼之前,需要进行严肃的“稻神祭”.

从早晨开始,村里便陆续响起鞭炮声.水田里插着画有青蛙的旗帜.村姑们早早起床,用扁担挑着祭祀用品,从四面八方赶到水田边,将腊肉、土鸡、猪头、米酒等供品摆放在小桌上,然后燃起香烛,一直守在田边,等待师公经过祈福.七八个师公穿着道袍,头戴各色傩面,手拿铁剑、铃铛等法器,请回稻神,祈保豐收.之后,师公左手捧一铜钵米酒,右手持青色柏枝,以柏枝蘸酒,洒在沿途村民身上.一时间,米酒香飘,法器鸣响,一派盛大的祥和气象.

最后,在一块十来亩的水田里,村委会投放了几十只鸭子和上千斤鲶鱼、罗非鱼,让村民们抓捕.随着村长一声令下,上百村民,精壮小伙、妇女儿童跳入水田.一时间,水田里鸭飞鱼跃,泥水四溅,满场欢腾.

雁山镇稻作农具

每年,除了芒那节,那桐的四月八农具节我也会参加.主要原因是我生活的西乡塘区和那桐镇接壤,每天客车无数,不足半小时即到.农历四月初八,那桐镇会举办盛大的农具物资展览会.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来赶来,乡村小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西江稻作散记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西江稻作散记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西江稻作散记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稻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