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融合论文范文资料 与谈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工作中文化传承和服务的融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融合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3-12-25

《谈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工作中文化传承和服务的融合》:本论文可用于融合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融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总结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服务的经验,提炼出在特藏服务工作中实现文化传承与服务创新有机融合的三个层面:渗透教学科研,打造图书馆文化;开创品牌服务,传承校园精神;关注文化遗产,构建多元文化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特藏服务创新文化传承

黄宗忠在2008年第1期《图书馆》上发表题为《转变办馆理念,以提高图书馆服务档次为重心,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文章,指出:“图书馆办馆的根本目的是两条:一是保存人类记忆,传承人类文明;二是服务于人,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其实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别和地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各项工作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根本目的在进行.本文重点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如何在特藏工作中实现文化传承与服务创新的融合,以期对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工作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国内不少图书馆都设有特藏部负责本馆的特藏工作,但特藏部的工作内容却不尽相同:有的界定为古籍善本相关业务,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有的界定为包括古籍善本在内的各种特殊资源的整理和利用,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有的则与古籍善本无关,仅对本馆认定的特色(特殊)资源开展工作,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欧美等国则用“Special col-lections”囊括了图书馆的全部特色(特殊)馆藏工作.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工作主要由特藏部负责,该部门集捐赠与特藏为一体,利用清华大学的品牌效应和丰富的校友资源,基于捐赠开展特藏建设;特藏部从大量的捐赠品中甄别出有特殊价值的藏品,划分成不同专题(主题),由专门负责特藏建设的馆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征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征集、整理,现已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特藏资料的读者服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在图书馆的不同部门进行,如“清华文库”在流通部服务,“保钓、统运”资料在特藏部服务,古彝文在科学古籍研究所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工作既丰富了馆藏,又将图书馆文化传承的功能融合到特藏服务创新中,探索出图书馆文化——校园文化精神——多元民族文化的“文化传承”道路.

1渗透式服务教学科研,打造专业、进取的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馆舍、馆藏和设备等形成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各种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等形成图书馆的制度文化;馆员的服务、职业精神、价值观、使命感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构成了图书馆的精神文化.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建出人文气息浓厚的图书馆文化.

近百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源、舒适的阅读环境、灵活的服务形式、便捷的服务设施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服务和支撑,成为学术资源、学术活动、文化展示和开放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舍、组织结构、服务内容和方式等也与时俱进,但专业严谨、进取向上的图书馆精神文化一直没变.在知识网络时代,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工作致力于充分利用各种特色馆藏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开展专、深服务,主动融人科研和学习的一线,嵌入师生科研和学习过程之中,从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提升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专业形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档次.

1.1“一站式”资源获取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都按照专题(主题)区分,同一专题(主题)的各类资料集中排架,不区分语种和资料类型,部分还配有电子阅读机和检索机,便于读者在一个物理空间就能轻松阅读多载体、多种类文献,获得该专题(主题)的全部馆藏资源.这种“一站式”资源获取的服务模式吸引不少专业(资深)学者教授前来使用资料.

海外“保钓、统运”资料是清华特藏之一,*从1970年开始延续到80年代初的海外留学生“保卫钓鱼台运动”的相关资料共计13000多件,包括运动中出版产生的各种书籍、刊物、报纸、通知、张贴、往来书信、幻灯片、照片及运动的原始放映带等,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资料最全、数量最多的“保钓”资料专藏.自2010年11月成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研究中心”以来,吸引了不少海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者前来参阅.其中台湾大学历史系的邱士杰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刘玉山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研究中心”进行了数月的持续研究,他们每天和馆员一起上、下班,如饥似渴地查阅着资料,间或停下来与馆员就某个细节进行深入的讨论.馆员的观点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思路,他们的疑问也成为特藏工作今后深度服务的新方向.他们回去后,一直与我们保持通信往来,互通有无.

1.2虚实结合、动静搭配、资源共享的全天候立体服务

结合实体特藏资源的专题,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工作设立了网上虚拟特藏,扩大特藏资源的范畴,将可获得的数字资源以及资源线索集成到虚拟特藏中,建成基于专业本体的7×24小时特藏网站,力争为读者提供虚实结合、资源共享的全天候立体服务模式.

“清华文库”特藏始建于1988年,主要*在清华工作、学习的教师、学生及工作人员的著作(包括著、编、译、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大部分藏品都含有作者亲笔签名(或留言、印章),其中有许多著名学者签名赠书,如季羡林、钱钟书、杨绛、许渊冲、冯钟璞、文洁若、顾毓琇、马识途、英若诚等,成为珍贵藏品.“985工程”二期建设中,我们将虚拟“清华文库”作为项目推进,以人物为主线,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成果、地点等相互关联构建本体,建立以虚拟文库为主要知识传播途径、实体文库作为保存珍品资料和展览展示的特藏服务模式.我们主动参与院系的各类纪念和庆祝活动,以展促藏,以藏办展;与档案馆、校史馆等研究单位合作,共享藏品;主动登门拜访学术大师或其后人,征集手稿、书信、照片、荣誉证书等;采访80岁以上的老校友(其中包括院士、教授、领导等),建立口述历史的视频资料,也借此机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征集其学术专著、手稿、照片等资料,丰富特藏资源.

正是这种虚实结合、动静搭配、资源共享的全天候立体服务模式,“清华文库”特藏在原有“普通校友文库”和“名人专架”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院士文库”、“人文名师文库”、“清华机构出版物”、“清华主办的国际会议论文库”及“清华纸本学位论文”,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服务资源.

融合论文参考资料:

融合教育论文

结论:谈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工作中文化传承和服务的融合为关于对写作融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融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