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无为论文范文资料 与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无为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5

《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无为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现代《庄子》通行本共有33篇,历史学者一般只承认其“内篇”7篇作品为庄子的手笔.其“外篇”、“杂篇”为庄子门人或后人之作.

《应帝王》为《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按题目来看,是阐述庄子对于帝王之道的政治哲学思想.“应”即当、为之意.庄子在这一篇中通过对儒、墨二家的帝王之道的批评,阐述了他心中理想的政治之术.庄子的政治观其实也是其任自然,把一切归于无的思想在统治范围内的延伸.

《应帝王》同《庄子》中其他作品一样,说了很多个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对君王之道的认识.《应帝王》可大略划为7个部分,讲了6个故事.这6个故事为:啮缺问于王倪、肩吾见狂接舆、天根问于无名人、阳子居见老聃、郑有神巫季咸、浑沌之死.在“浑沌之死”前的一小段文字,可看见一个总结,较系统地标举出庄子理想中的君王之道.

在“啮缺问于忘倪”这个故事中,庄子借蒲衣子之口,说出他理想中的帝王治理天下的方式,即“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知入于非人.”同时用四问四不知的王倪形象,表达出圣人就是不沉溺于繁扰的心智,以不知为知.凡人正因有了心智而有无尽的烦恼,君王有了心智,就会做出一些扰民、困民之事,不能真正定国安民,统治有道.

“肩吾见狂接舆”直接批评了“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的治理之道.庄子认为这样的统治是一种欺骗,在乎外在的法纪,而忽视人民内心真正的需要,这不是庄子所认同的圣王之道.

“天根问于无名人”阐述的是,治理天下也应当顺应自然,不要把统治者的意志强加于百姓,这样就可以“顺物自然,而无客私焉,而天下治矣.”百姓各顾其事,自治,则天下大治.

“阳子居见老聃“通过阐说无用之用,来表达帝王治理天下就应遵循无为而为.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一种深化或承续.同时庄子认为帝王不需要敏捷果断、广博通达,他只要能顺应自然,躬行无为,在背后行不教之言就可以算上“明王”了.

“郑有神巫季咸”的故事,通过季咸给壶子看相来说明君王要藏身不露,虚已若镜,这样一方面不会因个人的喜好来扰民,同时也不给小人以逢迎之机,而且就君王个人而言,也是修身之道.在这个故事结尾处写到列子回家后“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也就是再一次说明物我如一,没有尊卑差别,没有人畜等级,以淡泊自然的方式来求道.任其自然,葆其天真,不追求虚浮的名声,不隐而隐,不为而为,才是为人,为帝王应为追寻的道行.

“浑沌之死”仿佛在说倏、忽二人好心办坏事,实际上庄子是以此来说明积极入世不过更加增添社会混乱、天下不治.帝王治理天下盲目有所为,不顺应自然本性,得到的也许是同本来所想截然相反的结果.

在“浑沌之死”前有一段文字,没有讲故事,而是总结了庄子对帝王之道的认识.可以这样来看,“无为名尸”至“故能胜物而不伤,是在前5个故事基础上提出的总结,而”浑沌之死“从反面来进一步说明若不遵守”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就会有很糟糕的结果.

《应帝王》篇幅短小,6个故事都很有意思.庄子在其中秉承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的宗旨,从不同角度阐明他理想的治国理论.

庄子于《应帝王》中标举出他理想的帝王形象,就是“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体尽无穷.而游无联,尽乎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简单说来,庄子心目中的好帝王是一个顺自然,奉无为,不扰民劳民,让百姓臣下各行其是,各尽其责的统治者.

细细想来,庄子心目中的“明王”就像着大智若愚的人,洞察事物本质,从不妄加安排什么,更像着消遣世外的仙人,过着自足的日子.这种帝王是与儒、墨(当时之显学)二家的帝王形象有着本质区别的.在《应帝王》中,庄子把儒、墨所倡之贺王明君狠狠贬了一番.

舜为儒家所称道之贤王,而庄子却认为其不及“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的秦氏,原因就在于,舜“藏仁以要人”,在治理天下时带有违反自然本性的刻意.而“以己出经式义度”来统治的君王更是个大骗子,以为制定出法纪,树立起楷模,让百姓在人为规范中生活就是治理好天下,在庄子看来,这实在很荒谬.百姓有着自己避害趋利的认识,只要让其端正本性,实行自治,天下才会安稳.

儒、墨所宣扬的“乡疾强梁,物撤疏明,学道不倦”的人,在庄子看来是不适合做个好帝王的,帝王只要无为,能让适合的人担任适合的职位,顺应自然,就可以了.而那些“乡疾强梁,无撤疏明,学道不倦”的人只可做管具体事物的小吏.

也许在“浑沌之死”故事中的倏、忽就象征着积极入世的儒、墨两家,以为启人心智,予人视听,赋人思想是好事,其实只能带给百姓痛苦,带来社会动荡.

庄子在治理天下的认识中,认为好的君王应当处无事之事,行不教之言,百姓各安其命,进行自治,那么这样的天下就不会因帝王个人喜好而带来干戈,产生动荡.百姓的自治,帝王的无为,其实质就是按照自然来处事生活.

“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生活是一个过程,消极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方式.每个人都将归于“无”,以顺应的方式来生活,也许是很平淡,但不应归为消沉.列子在追随季咸若神一样的生活,终于彻悟,生活的表面就像肥皂泡,五光十色,但实质却是空.那样的五颜六色拿来做什么呢?不如对照好自己“有”的位置,顺应命的安排,做家务,同猪说说话,平静地走向“无”.

所谓的“帝王”也不过是个外在的壳,当了帝王就可以任意安排一切吗?好的帝王就应像“至人”一般,用心若镜,以“无为”来做“为”,让天下百姓安命乐天,让自己消遣自在.

简单就是一种快乐,因为这样可以真正明白快乐的意义.庄子的“无用之用,无为而为,”就是让人们摒弃心智所带来的烦扰,简单真实的生活,这就是道吧?

无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为关于无为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无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