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北京共识论文范文资料 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之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北京共识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7

《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之辨》: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北京共识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在国内外学术界,学者们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四个概念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讨论,但是在孰优孰劣上争议较大.有的主张中国道路,有的主张中国模式,有的赞成中国经验.这种情况启示我们,应当知道,从本质上看,北京共识是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某种认知和态度,中国模式则是由中国经验构成的,中国道路又是由中国模式构成的,中国道路在不同发展时期会呈现为不同的中国模式,并且积累了不同的中国经验,从而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方法,由此来讲,中国道路是一个“总体性”概念,统领了其他三个概念.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这四个概念,理清其本质内涵和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地运用它们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和真实精神,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关键词:北京共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4000105

在时下学术讨论中,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四个概念并存,很多时候被人们不加分辨地互换使用.这四个概念相互间没有区别且可以互换使用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下面,我们根据学术界的讨论情况,拟对“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四个概念进行一次梳理,揭示它们的本质内涵及相互关系和比较优势.

一、四个概念的由来

大家知道,“北京共识”一词源于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先生在2004年四五月间所写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于2004年5月11日以题名为《北京共识》发表在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的杂志上.雷默在这篇文章中回顾性地考察了2004年以前的2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分析了这一成就背后的深层根源,提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是独特的、成功的,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在于“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并将这种发展模式称为“北京共识”[1].

我国学者对雷默先生这篇文章作了如下评价:“《北京共识》的发表拉开了世界对‘中国模式’高度关注的序幕.自此,世界各大主流媒体展开了对‘中国模式’的广泛讨论.”[1]正当国内外学术界热烈争论“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时,有学者又将“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引入这场讨论.一部分学者认真思考了雷默的“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说,提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形成了不少独特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模式,与其用“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倒不如用“中国经验”显得恰当一些;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既不是所谓“北京共识”的功劳,也不是某个固定模式的结果,而是得益于中国走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

这样一来,“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就在当下学术语境中并存了.问题在于,大多数学者往往在同一意义上互换使用它们.难道这四个概念的涵义是一致的吗?实际上,以上四个概念有差异,需要谨慎使用.

“北京共识”一词的确是乔舒亚·雷默在2004年5月率先提出来的.不过,雷默的“北京共识”意在说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区别于“华盛顿共识”,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方法.雷默的“北京共识”是指“中国经验”.

其实,“中国经验”一词在中国语境中出现较早.以为代表的中国人早在苏区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时就提出了“经验”概念,当时指的是中国革命经验与苏联革命经验,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来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国以后,中国人又提出要创造性地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探索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探索精神,认真总结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经验,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看来,“经验”和“道路”两词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存在很久,而且相伴而现.

那么,“中国模式”呢?许多人可能误以为,“中国模式”也是雷默在2004年率先提出的,其实不然.根据学术界考证,“中国模式”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2].认为,我国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成效不大,根源于中国套用了“苏联模式”,因此必须根除这种模式,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要求的“中国模式”.不过,“中国模式”一词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热议并非自提出之时,而是自雷默提出“北京共识”时,因为他将“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捆在一起传达给世人,尤其是西方人,从而成为一个“显词”被国际学术界用来描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方式和方法.

与以上三个概念相比,“中国道路”一词的问世要早得多.根据学术界考证,从晚清末年到改革开放前夕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道路”一直是中国精英语境中的显词和主题.自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屡次入侵和侮辱中国,导致中华民族陷入日益深重的生死存亡危境,中华民族中的仁人志士不顾身家性命,勇于探寻拯救民族生存的出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道路”一词出现了,并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识性词汇.中国人顺应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潮流,以探索“中国道路”为己任,不仅找到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正确道路,而且找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并且在建国之初明确将“中国道路”界定为“的道路”[3].在当代,我们党又明确地将这条现代化发展道路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受此影响,许多中国学者倾向于使用“中国道路”而不是“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他们认为,用“模式”和“共识”描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不准确、不深刻的[4],唯有使用“道路”(即“中国道路”)一词方能起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北京共识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之辨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北京共识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北京共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