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勇敢论文范文资料 与孩子,你比我想象的更勇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勇敢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5

《孩子,你比我想象的更勇敢!》:本文是一篇关于勇敢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当了母亲,才开始学习如何做妈妈的,甚至,开始成为一个小孩,再一次学习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在看似巨大与从零开始的角色,有人可以转换,有人转换做到不流畅,也许也根本不想或不需要转换.但是,两者都是“重新学习”,除了角色上、体型上看起来有点不一样之外,很多时候,大人与孩子是一样的.有时候,反而孩子的无限可能的想象力,能敲一敲大人僵固的脑袋.

我是个“慢熟”的大人,喜欢和孩子一起聊天,像个孩子一样,偶尔喜欢任性地说话.在某天晚上,随口的一句玩笑话,孩子的反应敲醒了我,事后不得不承认,自己实在是做了个非常不好的示范,却也因此深刻体悟到,孩子有时比我们想象的更勇敢,让事情有不同的角度.究意是谁向谁学习,在整场生命的长跑里,实在很难论定.

那天,低落的情绪让人想大叫,正和三岁女儿在床边聊天的我,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妈妈死掉好不好?”只见女儿愣了半晌,没直接响应我的话,然后问了我一句:“妈妈,你要不要喝水?”我以为女儿不懂我在说什么,便有气无力地、有意无意地回应:“不要等”女儿见状,也没再追问,只又问了一句:“妈妈,我帮你按摩?”陷在情绪里的我,没留意女儿的话,只当是无关紧要的儿语,于是我又再度发泄情绪式地说:“妈妈死掉好了等”这时,本来前面都看似无关紧要的回答,突然产生了意义,因为女儿有点紧张地摇摇头,接着说:“这样芹芹就没有妈妈了等我拿水给你喝,帮你按摩,你就会好了!不会死掉了!”顿时,我的心里一揪,立刻拥抱着她,回说:“好,妈妈不会死掉,谢谢你.”

很难形容当时自己的惭愧,无心的一句玩笑话,带给了孩子这样的担忧.也因此才发现,身为大人,即使是从事幼儿教育好一阵子的我,还是容易忽略孩子的理解力,不小心地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必须要“教”才行.我从来没有正式地教过孩子什么是“死亡”,所以没有意识到孩子对我情绪而说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也更没想过,孩子的智慧教会我更多.一杯水、贴心的按摩,就是生存下去的力量,而我那句不负责任的话,显做到多么自惭形秽.

图画书的选择

三岁的女儿没有上幼儿园,平时的游戏空间不是家里就是公园,偶尔假日时才一起到户外走动.每天晚上会进行的活动,就是一起读书.不是我教她,而是一起读,因为学习当妈妈后,才发现妈妈不好当,不是所有的知识我都懂,很难教给孩子十八般样样精通的武艺.因此整个过程是边教边学,很难论定是谁教谁.也或许是因为想教,所以去学,是跟着书本学,也是跟着孩子学.这些亲子共读的类型,就是绘本(图画书).

对于图画书的选择,我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带着目的性选书,尽量各类型的书都接触,包括各种议题.也许有些深刻的意涵,年幼的孩子不一定能理解,但除非孩子提出疑问,否则我本身也很少主动对内容提出解释,一方面觉做到不用有过多的解释,因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跌进“教”的迷思,一方面也想知道故事本身在孩子内心产生的发酵会是什么模样;当然,有时也会在我心里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是仅针对我本身而言,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

用绘本解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最爱问的“为什么?”大人常常很困扰,传统也许会用一句:“小孩子不懂啦!”或者“长大你就会知道了!”权威式地打发这些困扰.可是发展愈趋成熟的绘本,以图画为主的媒介,简洁有力的文字,除了能轻易地贴近孩子外,对大人来说也是个没有负担的好工具.谓之工具,是因为能把困扰的球抛给文本,然后让孩子自行内化发酵,大人要做的,就是念故事,然后适时地把这颗球让渡给孩子去思考、感受;但更多时候,绘本是大人的Google搜寻引擎、一条唤醒感觉的线索,再一次重新思考,找到答案,当然这个答案也是可以与孩子讨论出来的.

常令人难以启齿的性别议题、死亡、爱的表达等都可以运用绘本找到不同的思考切入角度.多元的刺激,自然会是很好的讨论元素.《再见鹈鹕》、《小猪别哭啦》、《彩虹花》、《我们去钓鱼》、《小孩的螃蟹》等,都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生命面貌,像生命的开始、消逝与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说“再见”的同时,也是另一种新的前进,所以很多作绘者涉及这类议题,都不忘把感谢与对未来的无穷希望放进故事结尾.对孩子来说,当“离开”与“希望”同等重要时,未来面对死亡的体会,必然更有勇气;而大人在阅读时,也能与经验相连结,产生新的力量.

家里有长辈、孩子有手足,为了希望孩子学习爱、分享与体贴,常常讲到口干舌燥,还是免不了孩子兄弟姐妹间的玩具争夺战,这样的情况,在女儿和她弟弟之间倒是每天上演个好几回,我和外子总有当不完的和事佬.有时,祖父母对孙子女的疼爱也让孩子爬上了天,忘了该有的尊敬.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女儿开始能够体贴别人的情绪,在我的母亲跌伤脚时,懂做到开口关心、从旁照顾,《先左脚、再右脚》、《麦基先生请假的那一天》、《谢谢你小帮手》、《最爱的,是我》都是很好的示范.父母的百般叨念,似乎比不上一个图画、一句文字那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

育儿教养书提到幼儿对出生与性别的好奇,打从一岁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性别有着天生的差异,的结合是一种自然,对于身体的讨论更不需要避讳,反而正应该让他们知道,因为的不同,孩子从小就应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身体,加以了解,知悉自己绝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是从垃圾筒捡来的.随着他们成长,也才能更懂做到如何保护自己、体贴别人;与异性相处时,态度可以更坦率不扭捏.《萨琪到底有没有小》、《肚脐的洞洞》、《肚脐的秘密》,都是可以和孩子讨论的素材,并藉由亲子一起洗澡、上厕所,观察身体,欢迎孩子提出的疑问,也尽量用坦率自然的方式响应.父母用“爱”来诠释生命,孩子定能从认知自己的诞生与存在,正是受到爱的满怀拥抱.

从说故事与教作文的经验,每次只要提到“便便”或“尿尿”这类从身体而出的字眼,孩子们都会呈现异常兴奋的表情,然后整堂课可能都在此起彼落的“便”声中哄闹地度过.这是生活中多么自然的事,为何孩子的反应如此激烈,甚至带着好奇与嬉笑呢?《便便》、《嗯嗯太郎》就用了不同思维切入这个议题,正视排泄物的理所当然;藉由更多的认识,会发现其实不用如此大惊小怪,就算脱口而出,除了受社会观感的文雅相互导正外,家长藉由这类图画书,或许能进一步和幼儿就一起学习,日后的导正就不会牵涉到事情的本质,让孩子误解了.

除了这些,孩子提出五花八门的疑问,身体的构造、科学、生态等既然每个人都不是百科全书,倒也不用强求自己是百科全书,变成一个吸收知识的海绵,会让角色的定位更容易亲近孩子,也能因为孩子的提问,获得意外的收获,这些可是因为早已忘记、从没学过、拒绝吸收的知识,改变定位、重新拾做到.《骨头》、《消失的动物园》、《原来宇宙是这样子啊!》等都是我的孩子很喜欢的书,也是我很喜欢的书,我们一起推开同一扇门,探索.

牵着小手一起看世界

身为曾经书写传达身体知识的文字工作者,与家长现场为孩子引导的角色极为不同,说故事现场可以直接与孩子对谈、讨论,即使没有结论,也可以是很好的思考过程;可是化为文字,加上绘者的图像表达,则是建立于讨论的基础.客观地将知识用有趣的方式表述出来,是一大关键点,提供的是一种看待事件的角度、方向,让读者摆脱传统的规避态度,能从旁观者的第三人,从故事回归到个体经验或形塑为内化的观念,当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案例、环境,便能自然反应,而不会有指涉个人的敏感性.

秘密花园的故事,有一把钥匙.对大人来说,可能是刻意遗忘的旧钥匙,对孩子来说却是开启新视界的新钥匙.很多小孩的“为什么”,也是大人的“为什么”,既然如此,那么就一起手牵手走吧,拨开满布的树藤,用图画书当钥匙,打开那扇门,两双眼睛看到的世界,很精彩,藉由分享与讨论出来的景色,必定有更多惊喜.

勇敢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孩子,你比我想象的更勇敢!为关于勇敢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勇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