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制造业论文范文资料 与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制造业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6

《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本文关于制造业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内容摘 要: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RCA指数(衡量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以及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单位劳动成本(ULC)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率、专利的申请受理数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和制造业的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单位劳动成本和其呈负相关关系,且国家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三点建议:增加R&D投入,加强专利保护;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引导外商投资方向,提高劳工工资水平.

关键词:技术创新 制造业 竞争力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越来越大,从2000年1.2万亿美元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26.43万亿美元,呈上升趋势,和此同时我国历年研发投入,也从2000年的1250亿元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13400亿元,总体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解读技术创新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杨以文、郑江淮、黄永春(2012)组织学习视角;胡杰、刘思婧(2015)金融学视角;陈广仁、邓汝春(2015)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等),杨以文、郑江淮、黄永春(2012)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认为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通过逐渐增加的经验、知识融合和知识编码,能够提高其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的能力.胡杰、刘思婧(2015)从金融学视角出发研究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等途径,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陈广仁、邓汝春(2015)应用规模报酬持续递增的机理推演出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升级转型的演化路径,认为传统制造企业可沿着“提升技能—优化管理—技术创新”的路径获得规模报酬持续递增的效应.

对于技术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影响,实证的计量分析以及数理统计依旧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张华胜(2006);陈宏、杨柳婧(2008);解学梅、曾赛星(2008);何永达(2009);姚利民、王莹(2009);杜传忠、李梦洋(2011);徐兆勇(2012);叶伟乐(2014);谢家智、王文涛、江源(2014);胡杰、刘思婧(2015);陈广仁、邓汝春(2015)等),不同学者选取的实证分析的变量不同.张华胜(2006)利用2002年R&D资源,而杜传忠、李梦洋(2011)则基于1998-2008年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问题.基于实证研究的学者基本上都是考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并考察政策、基础设施等的影响.

针对区域制造业的研究,部分学者主要在考察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之后,结合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自己的结论和建议.具体有:解学梅、曾赛星(2008)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102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是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最大的障碍因素,税收减免是其最为迫切的政策环境,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是其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何永达(2009)通过对浙江省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技術创新的统计测度,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浙江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但是一直在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虽然较弱,但也在逐渐增强;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提出了加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姚利民、王莹(2009)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通过实证方法从行业层面来检验技术创新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为更进一步了解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本文构建一个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并以中国制造业的数据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和指标的选择

经初步了解,1989-1992年是技术创新理论的消化阶段,1993-2000年是创新理论在中国的应用阶段,而2001年及之后则是创新研究的拓展和再创新阶段.我国的技术创新工程是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故选取1992-2013年作为研究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样本.纵观各项可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因素,结合经济意义和数据获得的可能性,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中国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商务部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官方网站.

RCA指数是指在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所占份额和世界该类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它剔除了国家总量经济波动和世界总量经济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和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是目前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较合理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Xi,j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 Xt,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i,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

一般认为,一国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本文将选取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作为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在模型中设定为被解释变量Y.

根据Porter的*理论,特选取技术创新、单位劳动成本(Unit Labor Cost)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这3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来解释RCA指数.由于技术创新的分析需要量化,故采用专利申请受理数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

考虑到1996年为中国技术创新工程开始实施的年份,为了反映这一国家举措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故设置虚拟变量D1等于0(1996年以前),D1等于1(1996年以后).故选取的解释变量有(见表1):专利申请受理数(X1)、单位劳动成本(X2)、外商直接投资(X3)、虚拟变量D1.

制造业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技术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制造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制造业发展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