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虹影论文范文资料 与虹影小中中国形象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虹影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6

《虹影小中中国形象分析》:该文是关于虹影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新移民女作家虹影的小说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本文拟对虹影那些讲述了中国故事的长篇小说进行分析,以解析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故乡情结、中国经验和家国之思.具体而言,就是从文化地理空间、历史图景的描摹、现实和历史相互缠绕的叙事模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虹影这些长篇小说对中国形象的形塑,进而探究小说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中国文化意蕴.

關键词:虹影小说 中国形象 重庆故事 历史图景 叙事模式

新移民女作家虹影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孔雀的叫喊》《上海三部曲》《K——中国情人》等以叙述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呈现中国文化的小说较具国际影响力.在虹影的这些长篇小说中,“重庆故事”系列讲得最为真挚、动人.这些故事是作家生命中流淌出来的对家的惦念,对故乡的深刻记忆,对中国当代历史的聚焦,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寻觅和回望.虹影以她独有的生命经验、文化想象创造了“文化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和表征空间”,讲述着这些发生在重庆、三峡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故事.这些中国故事以文化地理空间、历史图景、过去和现在相互缠绕的叙事模式进行中国形象的建构.

一、文化地理空间形象

虹影故乡叙事的文化地理空间形象是重庆和三峡.在《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中,家族故事主要发生在重庆南岸;在《孔雀的叫喊》中的“前世今生”的轮回故事主要发生在重庆三峡的江城.重庆是虹影的故乡,长江水滋养着她长大.在这些重庆故事中,“长江”始终是中国文化地理的表征.

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我”家住在重庆南岸.山坡上拥挤着朽烂的板房和棚屋、遍地的垃圾、露天的污水沟、肮脏不堪的公共厕所、令人恐怖的防空洞等.南岸好像是“这大城市堆各种杂烂物的后院,设法处理的贫民区,江雾的帘子遮盖着不便见人的暗角,这个城市腐烂的盲肠”.贫穷是故乡给“我”留下的深刻的生命体验之一.小说还描述了大饥荒时期,姐姐们经常挖野菜,“我”三哥则“靠江吃饭”,从长江里捞取各种漂流物.父亲因饥饿而晕倒受伤,母亲忍受着饥饿做扛抬重物的苦力活.小说中,那些生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都经历过大饥荒时代的极度饥饿.小说通过对生活在重庆南岸的个体和家庭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来表现社会总体情况,将饥饿的、贫穷的历史记忆生活化、形象化了,从而塑造了苦难的中国形象.

在《好儿女花》中,21世纪初的重庆南岸有了一些改善,长江两岸新修的滨江路成了消费娱乐的地方,但山坡上依然是脏臭的贫民窟,而且还增加了工厂的废气、污水.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但是中国依然有穷人,而且人们还面临着现代工业化的环境污染.那些为母亲送葬的花圈在小白楼下的坝子摆放开,专门从事丧葬一条龙服务的大肚猫在忙活着,大肚猫请来的和尚在这儿为母亲做道场,客人们在临时塑料棚子里打着 .中国的葬礼文化和休闲文化并举,中国也正在消闲消费文化中稳步前行.中国不再贫穷了,可是母亲去世了,六号院早被拆了,“我”非常恐惧这种“生命的根在脱离我而去”的虚空.但无论怎样,重庆南岸永远是“我”的生命之根,中国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

“长江三峡”是重庆著名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象.数千年来,三峡不仅是中国奇峻壮美的自然风景的代名词,更是留下了无数中华文化记忆的人文景观.在《孔雀的叫喊》中,柳璀从南华山上的水月禅寺俯瞰长江的景色,感觉“这个被文人墨客吹嘘了几千年的三峡,却像鸿蒙初开时那么清纯”,也“感觉到三峡的全部沛然气势”.三峡象征着具有丰厚历史记忆的文化中国形象,三峡工程则象征着具有后发优势的当今中国的崭新形象.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程,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标志.中国改天换地的精神和急切的经济发展压倒了一切困难.三峡工程将推动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三峡拆迁和移民的问题,三峡的名胜古迹、文物保护等问题.而良县这座江城,和三峡一带所有的市镇一样,海拔175米水位线以上的新城明灿耀眼,水位线标签之下则一片灰黑,是“乱堆杂砌的陈旧不堪的老城”.但这些老城是有历史的、有故事的,承载着三峡人的记忆.如果大多老城最终都会被淹没,那么它所秉承的那些历史、故事和记忆也会沉入水底,永远沉默.小说以追寻“前世”为由,想象了三峡人的、也是沉默的中国人的历史故事.因此,中国当代历史的记忆以传奇的形态定格在文学的世界里.

故乡是数千年来的中国文化空间表征,而“长江”“三峡”成为虹影小说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地理意味的空间意象,成为她的个人记忆的所在,成为她讲述中国故事的故乡叙事的落脚点.她“不停地探寻生命本源之谜和人类精神的归宿,充分发挥河流意象在贯穿叙事结构和疏通行文脉络方面的功能”.因此,以长江贯通的重庆、三峡走出了饥饿、贫穷的历史境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被淹没的苦难的历史记忆以文学的形式流传.这些中国故事不仅体现着中国俗语“不历经风雨,怎么见彩虹”的哲理意蕴,也表现了新移民作家对家国的深情和对寻找精神归宿的执着.我们又分明感觉到这些故事中所蕴藏着的当代中国形象的“沛然气势”.

二、当代中国历史图景

虹影在其“重庆系列故事”中通过个人和家族所遭遇的苦难和历史境遇来勾勒当代中国的历史图景.正如有论者认为的那样,“个人或家族在当代中国历史中的命运,特别是灾难和不幸,也是新移民小说家反复书写的对象”.

《饥饿的女儿》积聚了作者过去的生活体验.虹影将那些断裂开的记忆进行重组,讲述了个人的成长史和家族的秘史.小说呈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天灾人祸.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饥荒饿死了很多人,这让那些经历过饥荒年代的人对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恐惧.另一方面,“我”在探寻自己身世的过程中,从讲故事的大姐口中了解了家族秘史,实际上也是家族的生活灾难史.小说中,“我”永远有吃不够的 ,饥饿烙印在“我”的脑子里.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年代,饥饿和生俱来.“我”的饥饿感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是中国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真实生存体验和生存焦虑.“我们”因为饥饿而活得焦躁不已,因为贫穷而活得粗糙不堪,因为苦难而活得坚忍顽强.

虹影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虹影小中中国形象分析为关于虹影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虹影身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