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苏轼论文范文资料 与苏轼和自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苏轼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8

《苏轼和自然》:关于免费苏轼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苏轼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苏轼是天才的艺术家,一生坎坷,遭受过很多的诽谤与打击,但他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写出了大量讴歌生活、赞颂自然的文学作品.他沉醉在自然中,就能忘掉一切苦恼与烦忧,他在自然中汲取抵抗生活中一切不幸遭遇的力量.

歌颂自然

苏轼,生长在风景秀丽、环境宜人的四川眉山,汲取了山水之灵秀,养成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审美自然的习惯.苏轼深受陶潜赞颂自然和田园风光诗歌的影响,效仿陶潜纵情地歌唱自然,他写了“仿陶诗”一百多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稍纵即逝的自然奇景的艺术剪影.

苏轼赴京,由眉山登舟,沿岷江、长江顺流而下,过嘉州、泸州、渝州、涪州等出三峡.一路上观赏山川名胜:汹涌澎湃的长江,雄奇秀丽的巫山等苏轼为雄伟壮丽的河山所倾倒.

“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余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入峡》)百川汇集,波绿似蓝,一旦汇聚归入峡谷,水势浩淼,奔腾怒吼,摄魂惊魄,壮观之极.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等步步造幽邃.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仰观顶,俊爽凌颢气.晃荡天宇高,奔腾江水沸.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巫山》)“巴东三峡巫峡长”,巫峡绵延近百里,连峰叠嶂直插云霄,怪石凌空,令人心悸.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江上看山》)在船上看山:两岸高山去天不盈尺,看山上行人模糊缥缈.水势湍急,船行如飞,坐在船上大有乘风御奔的感觉.山险水急,惊魂摄魄.

苏轼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用他自己的话说“身行万里半天下”:杭州、密州、徐州、黄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英州、惠州、琼州、儋州等.苏轼尤喜登山临水,探奇访胜.他每到一地,纵情山水,沉浸在那里的优美环境中,以他那艺术家的审美触觉,捕捉自然环境的美,然后用他那天才的笔,写出脍炙人口的诗文.苏轼说:“顾我无足恋,恋此山水清.新诗如弹丸,脱手不暂停.”(《次韵答王巩》)

苏轼由四川唱到山东,由定州唱到儋州,而浓墨重彩描画最多的要数杭州.如写钱塘江潮:“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望海楼晚景五绝》)颇有尺幅千里之势,短短四句,把钱塘江潮排山倒海的壮阔之美和盘托出了.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在望湖楼看西湖,乌云翻墨,乱珠跳船,风吹云散,雨过天晴,水天一色.把瞬息间大自然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观刻画无遗.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有美堂暴雨》)写突然而至的响雷、大风、暴雨,令人惊恐悚然.

大艺术家,绝非一副笔墨、一种风格.苏轼不但擅长表现“骏马秋风冀北”的阳刚美,写起“杏花春雨江南”的阴柔之美来,依然是大手笔,令人叫绝: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新城道中二首》)溪柳拂水,野桃含笑,又红又大的太阳像一个铜铃挂在树上,山峰也梳洗打扮,戴上了云做的帽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等”(《蝶恋花·春景》)青杏、燕子、绿水、芳草,再配上荡秋千佳人清脆的笑声,几笔把自然美景、农村欢乐图勾勒出来了.

古往今来,写西湖的诗数不胜数,我认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一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捕捉到了晴、雨两种不同天气中西湖不同的景色特点:晴时,水波金光点点,西湖显出晴朗明媚的美;雨时,西湖披上神秘面纱,又显现出含蓄朦胧的美.无论是晴还是雨,西湖的天生丽质不变,绰约旖旎的风姿神韵无改.苏轼用千古美人西施,来比喻妖娆动人的西湖,精彩之极,故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苏轼此诗也就成了咏西湖的绝唱,使后来诗人为之搁笔.宋代武衍说:“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苏轼自己也认为是大自然给予了他灵感,赐予了他鲜活的诗句,“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送郑户曹》)

保护自然

苏轼从小就受到要善待生命、热爱一草一木的家庭教育.他对母亲“勿杀生”、爱护鸟类的教导永志不忘.苏轼写《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苏轼母亲程氏封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窺也.又有桐花凤(鸟名)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等”对母亲的教导,苏轼铭刻心头,终身受用.

苏轼借野老之言,说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只要人类不伤害鸟类,对之有诚心实意的爱护,就能取得鸟类的信任,鸟类就能主动和人亲近.鸟类之所以不敢近人,极力躲避人,是因为人对鸟类的残害远胜于它们的天敌——蛇、鼠之类.这条道理,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遵照执行.

苏轼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极多赞颂.有一隐者修建一亭,养鹤两只,苏轼写《放鹤亭记》,歌颂了人鹤之乐,其乐融融.苏轼更是为官一任就保护一方的自然环境.苏轼到杭州任知州,首先想到的是疏浚盐桥、茅山两条河.这两条河是沟通大运河和钱塘江的要道,把内河航运和海运连成一片,但在涨潮时,海水携带泥沙倒灌,使得河道淤塞.河道长达十余里,深在八尺以上,工程可谓浩大.苏轼组织人并亲自上阵,疏浚了河道,并且建造堰闸,避免了再淤塞和水涸竭.

苏轼论文参考资料:

苏轼论文

结论:苏轼和自然为关于苏轼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苏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