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萧红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20世纪40年代萧红迁徙生命体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萧红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9

《论20世纪40年代萧红迁徙生命体验》:本论文为您写萧红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20世纪40年代作家在惊险纷呈、不同寻常的迁徙过程中,内心受到极大的考验和震撼,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萧红在40年代经历颠沛流离的迁徙过程,漂泊怀乡、寂寞迷惘是萧红在迁徙过程中的生命体验.通过对萧红在40年代迁徙流亡中生命体验的个案分析,可以对40年代作家迁徙的生命体验进行全面观照.

关键词:40年代 萧红 迁徙 生命体验

作家迁徙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由于战争的影响,40年代作家大多经历了颠沛流离的迁徙流亡过程.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大家所熟悉.但40年代作家迁徙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内心变化却很少有人研究.萧红是40年代的重要作家,她在战火纷飞的40年代颠沛流离,经历了曲折的迁徙过程,本文结合萧红的迁徙经历和文学创作深入探析其40年代迁徙前后的生命体验,窥一斑见全豹,从而达到对40年代作家迁徙过程中生命体验的全面观照.

生命体验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创作主体从事文学创作时不可或缺的心理感受,一部伟大作品的产生一般都有作家独特而深沉的生命体验,生命体验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家通过现实生活的生命体验,经过内心的提炼和改造,成为可供观照的审美对象,然后发诸笔端形成文学作品,这就是文学的创作过程.生命体验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正如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发愤著书说’‘不平则鸣说’‘诗穷而后工说’等,其理论本质,都是揭示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振发人的自身的生命力,唤起超常的创造力中所起的巨大作用.”{1}这些都说出了生命体验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作家的实际生活遭遇,经过内心的提炼和改造,成为可供观照的审美对象,然后发诸笔端形成文学作品.司马迁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的这段话说明了文学创作和生命体验的关系,没有生死攸关的生命体验,就没有刻骨铭心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陶渊明正是对官场污浊和社会黑暗的体验,才寄情于自然山水,歌咏自然山水的清新和朴真.李白游历祖国山川,这种游历体验使他的诗歌意气飞扬,以雄奇明秀山川作为自己诗歌抒写载体,气势雄浑.杜甫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这种生命体验使他的诗歌多描写破碎山河,抒发离乱之苦,《三吏》《三别》皆为诗人离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这里简单地分析了生命体验和文学创作的关系,可见生命体验和文学创作密不可分,没有生命体验就没有文学创作.

就中国现代作家而言,生命体验同样深深地影响着作家的内心世界,继而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抗日战争爆发,40年代作家四处迁徙流亡,漂泊怀乡、苍茫悲愤等都是这期间作家感受最深的生命体验.因战争影响,迁徙前,首先在面对去留的问题上,作家们普遍处于前所未有的焦灼矛盾之中.抗日战争爆发前,叶圣陶于1935年在苏州建造了新居,一家人生活富足安逸,新居使叶圣陶魂牵梦绕,“讲究虽然说不上,但是还清爽,屋前种有十几棵树木,四时不断地有花叶可玩”.当战争来临时,走和留成了个难题,几经权衡,叶圣陶最后决定举家搬迁.“叶圣陶举家西迁,是下了一番决心的.那时候,叶圣陶一家老老小小八口人:老母、妹妹、妻子、至善、夏满子(夏尊的女儿,叶至善的未婚妻)、至美、至诚.老的老,小的小,一家人搬迁,谈何容易?何况,在抗战前不久,1935年,叶圣陶在苏州青石弄5号新置了四间小屋.”{2}人还未动,在面临迁徙问题上,叶圣陶处于两难的焦灼之中.当战争来临时,面队去留选择,40年代作家带有普遍的焦灼矛盾感受.

不仅在迁徙前作家处于前所未有的焦灼矛盾状态中,而且在流亡般的迁徙过程中,颠沛流离、凶险莫测、历尽艰辛、灵和肉脱胎换骨,这种少有的迁徙经历使40年代作家“一起进入了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难得、少遇的‘沉潜’状态”{3}.下面看看萧红40年代的迁徙经历和生命体验.

萧红在40年代迁徙流亡中,最为曲折、痛苦,体验最深.漂泊怀乡、寂寞迷惘是40年代萧红在战火纷飞的迁徙流亡过程中真实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不仅表现在萧红日常的言行中,而且还渗透在萧红40年代创作的小说中.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从小父母对她管束很严,萧红在这样一个地主大家庭里没有温暖,没有爱.萧红对家里人没有什么感情,只有祖父对她关心、溺爱.寂寞是幼年时期萧红的真实感受.后来,新学之风传到萧红的家乡,呼兰城内龙王庙小学开始招收女生,萧红成了首批女学生.高小毕业后,经过在家里和父亲的斗争,父亲允许她升学了.1927年秋,萧红进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第一女子中学读书.祖父去世之后,父亲更加专横威严,萧红在这个冰冷的家中再也得不到一点温暖和爱.后来,为了逃避父亲为她包办的封建婚姻,萧红出走了,这在当地曾经引起不小的震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逐渐沦陷.萧红随萧军等人从关外流亡到青岛等地,并开始接触尝试写作新文学.随后到达上海,在鲁迅的帮助和指导下写作,逐步进入上海文坛.在上海,因和萧军感情不和,萧红漂泊到*,但独自生活在异国他乡,满街的蝉鸣声和木屐声使萧红产生生疏落寞的感觉.旅日期间,萧红写作了《孤独的生活》《家庭以外的人》《红的果园》《王四的故事》《永远的憧憬和追求》等小说和散文,皆抒发了这种寂寞孤独的情绪.后又返回上海.这是抗日战争爆发前萧红的经历.可见,抗日战争爆发前,萧红从一个反叛封建婚姻的青年知识女性,到逐步登上文坛,其间反抗封建父权,出逃流浪,遭到家族囚禁,经历了曲折的早年人生.

“七七事变”后,战火危及上海.上海的许多刊物被迫停刊,文化人士都纷纷撤退到武汉继续从事抗战文艺工作.萧军和萧红也来到武汉.此时,虽然萧红成了名作家,可公开以作家身份从事抗战文化工作,在生活条件上也有极大改善,但战火纷飞,独处异乡,且和萧军感情产生了间隙,萧红并没有好的心境.特别是和萧军相处,萧军的大男子主义经常刺伤萧红的自尊心,萧军甚至“有时也故意向她(指萧红,笔者注)挑衅,欣赏她那认真生气的样子,觉得‘好玩’”{4}.就是萧军这些大男子作风伤害了萧红的自尊心和感情.感情的伤害,加之山河破碎,在迁徙流亡中,萧红始终缠绕着寂寞迷惘的情绪.

萧红论文参考资料:

红船精神论文

红秀杂志订阅

网红经济论文

结论:论20世纪40年代萧红迁徙生命体验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萧红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胡兰成弄断张爱玲子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