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苏轼论文范文资料 与苏轼中晚期诗作思想所受陶诗之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苏轼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21

《苏轼中晚期诗作思想所受陶诗之影响》:关于免费苏轼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苏轼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苏轼中晚期诗歌,特别是贬谪寄寓期间所作诗篇多受陶渊明诗歌的影响.苏轼中晚期诗作思想上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固穷守节、放旷自适和陶诗有相通之处.

关键词:苏轼 中晚期诗作 陶渊明

苏轼自第一次贬谪后,其诗歌思想逐渐融入了陶渊明的隐逸思想,体现在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固穷守节等方面.而至晚年寓居岭海时,苏诗中多自我价值肯定、随遇而安、放旷自适的诗句,苏诗几乎和陶诗思想境界相融合,并有所超越,达到委运化迁、宠辱偕忘的境界.

一、淡泊名利

自“乌台诗案”后,苏诗中对于人生名利的看法更趋向佛老,而在其诗中也多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的喜爱、赞美及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推崇和向往,此时对于世事名利之争已不放在心上,这也是受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影响.

苏轼在《初到黄州》诗中说“长江绕郭知鱼美”,表现他初到黄州重见长江的欣喜;诗中“好竹连山觉笋香”是忘却名利得失、亲近自然山水的一种安逸自足;后面两句“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更是对贬谪经历的戏谑笑谈.南宋人施宿编《东坡先生年谱》中称他“一坐贬谪,所至辄狎渔樵,穷山水之胜,安其风土,若将终身焉,其视富贵何有哉”{1},心境的豁达、疏放由此可见,多和陶诗思想相合.陶渊明是主动放弃功名而归隐田园,其诗中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2},“何事绁尘羁”(《饮酒二十首》其八)之感叹;而苏轼是被迫贬谪而耕于东坡,却也能如“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移居二首》其二)般以躬耕自勉,诗句若“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目怜”(《次韵孔毅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对名利得失同样是不甚在意.

另外,苏轼在黄州所作《次韵孔毅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一中有“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他能亲自耕作,已把自己当作普通老农,把名利看得已经很轻.而陶诗中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五首》其三),在田园耕作中能自我肯定、自我勉励,对于世俗名利之争全不放在心头,这样的思想境界在黄州时期的苏轼诗作中也不乏影响.另外,黄州所作诗如“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和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寒食雨二首》其二)句,虽有感叹世事多波折之意,但更多的是对名利纷争之淡然态度.

苏轼自绍圣元年以来,一再被贬,南迁至惠州、儋州这样的古时蛮荒之地,犹能安于所处,并于当地的文化发展有所为,这样的胸襟古今罕见.以佛道之法化解俗世名利烦扰,并视渊明为“南迁二友”之一,也将渊明的名利观融入自己的诗中.

苏轼在《十月十二初到惠州》中说“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又在离开儋州、渡琼州海峡北返时诗中写道:“空余鲁叟乘槎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其中正体现苏轼对在贬谪期间也能有所作为之自我肯定,而名利得失已无关自己的事,即便“九死南荒”也能极尽“兹游奇绝”之乐事,于漂泊之中又是那样坦荡自得,对于名利的看法归于平淡.此处陶诗中化用孔子乘槎的典故,实有归隐之念.而陶渊明晚年所作《咏贫士七首》诗句中,提到对荣启期、黔娄、袁安、阮公等古时隐士的赞扬,诚如“朝和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七首》其四),“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咏贫士七首》其七)句,也有固穷守志、重德操而轻名利的体现,这对于晚年大量和陶的苏轼诗作中也就不乏影响.

苏轼晚年创作百余首和陶诗,也多在诗中延续了陶渊明的名利荣辱观,师法渊明,更是师其道.苏轼在《和陶止酒》诗中说(苏辙)“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多以渊明诗自勉.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和陶饮酒二十首》《和陶贫士七首》等诗中多将自己所处境遇及人生哲学和陶渊明进行对比,《和陶神释》又在认可原陶诗中“形尽神灭”思想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思想,《和陶归园田居》同样是对田园山水之乐的崇尚,其中都有摆脱世俗名利争逐、愿从陶归隐之意.

苏轼晚年所作“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更是对宦海沉浮的戏谈和对自己谪居险地仍可有所为之肯定,也是对世俗名利之争的淡忘.晚年常以陶渊明自比的苏轼此时在精神上也多摆脱了世间名利的束缚,达到忘我境地,这对陶诗的思想境界是有所超越的.

二、崇尚自然

苏轼在经历两次贬谪的二十多年经历中,对于人生自然观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在其诗作中有所体现;而越往后对陶诗越推崇,因而其诗中也多融入了陶诗尚自然的思想.

苏轼中晚期诗作中不乏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描绘,如其在黄州所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雨中看牡丹三首》《石芝》《雪后到乾明寺遂宿》等,在惠州时所作《游博罗香积寺》《江涨用过韵》《连雨江涨》《江月五首》《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等,儋州所作《五色雀》《新居》《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诗中多有描写景物的诗句,且将情、景、意融为一体,构境新奇,多有回归自然之情趣.而陶诗中的《归园田居五首》《和郭主簿》《于王抚军座送客》《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也不乏写景的佳句,且融入有着自然景趣和理趣的诗思,蕴含自然本真的美,这对于中晚期推崇陶诗的苏轼诗作难免多有影响.相似的是,苏轼中晚期诗作和陶诗写景句都能将人事咏叹和自然景状、人生哲理融入其中,这在前所述例中并不少见.

陶诗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于苏诗中晚期影响不仅表现在对自然之美的喜爱、赞美,更重要的是委运化迁的思想和自然平淡之心境在诗中所现,这也是受老庄思想在自然美学方面影响的体现.陶诗中“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岁暮和张常侍》)所展现的委运化迁思想是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体现,这对于晚年推崇陶诗的苏轼确有不少影响.苏轼贬谪惠州时诗中有“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和陶九日闲居》),“不愁故人惊绝倒,但使俚俗相恬安”(《欧阳晦夫遗接琴枕戏作此诗谢之》),诗中展现他和乡民的和善关系,安于民风俚俗,不再顾虑人事烦忧,体现诗人谪居远地却有着自然平淡的心境,也不难看出其所受陶诗委运化迁思想的影响.陶诗中也有“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移居二首》其二),“故人赏我趣,挈壶相和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十四),同样也是体现和邻舍朋友的和洽情谊、田园生活的自然恬淡,苏诗和其所现自然旷达心境有相似处.而对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苏轼这样评论:“因采菊而见南山,境和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等”{3}可见苏轼对于陶诗的自然情趣也是大为赞赏的,不免将其融入自己的诗中.

苏轼论文参考资料:

苏轼论文

结论:苏轼中晚期诗作思想所受陶诗之影响为关于苏轼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