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看古人和自然关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古代文学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14

《古代文学作品中看古人和自然关系》:该文是关于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内容摘 要:读中国古代作品可以知道古人和自然,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古人依赖自然,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可用资源.自然能为古人提供生活资源,也会带来灾害.尤其当古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不当或过度,违背了自然规律,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时,自然也会反过来影响古人的生活.不仅如此,自然还影响古人的精神领域.很多文人都喜欢取材自然景物写文章,借物喻人,融情于景,创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

关健词:中国古代作品 依赖 崇拜 干预自然 自然灾害 诗文创作

读中国古代作品,从其记载中可以知道,古人和自然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原始社会和渔猎文明时期,人类的生存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于是出现了“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劳弱”(《淮南子·览冥训》),“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食”(《淮南子·本经训》),“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这些令人惊心动魄的灾难性场面.“原始人用关注自身的目光同等地看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认为同人一样,自然万物也无不具有灵魂,举凡日月、山川、星辰、河流、树木都主宰着世界,降祸福于人类,因此它们成人类的崇拜对象.”[1]人们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敬祭自然神灵,求福避祸.《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祭祀祈福免灾的记载,例如“以我齐明,和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诗经·小雅·莆田》)[2]这是祭祀土地神、四方神和农神祈福;“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等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等胡宁癫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等”[2](《诗经·大雅·云汉》)这是民众崇拜自然各神,祭祀神灵祈雨减轻旱灾.

古人依赖自然,崇拜自然,对大自然有一种敬畏之情.同时,他们也从自然中获取生活所需,开发、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可用资源,渐渐地干预自然、改造自然.他们利用植物满足生活需求.“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周南·汉广》),折伐杂树荆条用作柴火;“于以采蘩等公侯之事”(《召南·采蘩》),采摘白蒿供公侯祭祖之用;“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卫风·竹竿》),用竹制作钓鱼的工具;“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卫风·河广》),编织芦苇充当航行的船只.他们通过狩猎获取食物.《诗经·豳风·七月》描述了古人“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的狩猎活动,《郑风·女曰鸡鸣》也记载有猎人射下“凫和雁”,做成佳肴.他们也开采使用地下资源.例如,古人开采铜矿,铸造铜钱.“产铜之地,莫盛于东南”(《文献通考》卷六),对铜矿的开采,南方更盛于北方.还有关于古人开采井盐的记载,《华阳国志·蜀志》卷三载:“临邛县,郡西南二百里,等火井江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炎,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井有鹵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可得五斟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自然能为人类提供很多资源,为古人提供生活便利,同时,也会带来灾害影响古人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火等都有可能引发自然灾害,其中,气候的影响尤为突出.西汉元封六年冬,“匈奴大雨雪,畜产多饥寒死”;西汉本始二年(前72年),匈奴“会连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疫病,谷稼不熟”;西汉地节二年(前68年) ,匈奴“人民畜产死者十之六七”.[3]隋文帝时期沙钵略统治的突厥汗国“每冬雷震,触地火生,种类资给,惟藉水草,去岁四时,竟无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烧尽,饥疫死亡,人畜相半.旧居之所,赤地无依,迁徙漠南,偷存晷刻”.[4]贞观三年,突厥“频年大雪,六畜多死,国中大绥”.[5]《宋史·高昌传》(卷四九O)也记载:“地无雨雪而极热.每盛暑,居人皆穿地为穴以处.......屋室覆以白堊.开宝二年(969),雨及五寸,即庐舍多坏.有水源出金岭,导之周围国城以灌田.”可见气候对古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气候变化会影响他们的生存环境.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可能导致灾害发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古人在审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逐渐确立起“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人本主义立场.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古人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干预自然的强度不断加大,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黄河流域农业起源早,发展进度快,随着人力开垦土地面积的日益扩展,开垦进度的日益加大,自然环境悄然埋下了恶化的隐患.原始森林大量被开采,天然植被遭到急剧破坏,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加剧.黄河自古就是多泥沙河流,早有“浊河”之称.①黄河沿岸水土的大量流失更加重了河水的含沙量,据《汉书·沟洫志》载,王莽时征能治河者,大司马张戎言“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泥沙和洪水是造成黄河频繁决口和改道的根本原因,而黄河的每一次决口泛滥都使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宋代以后,黄河的水患增多,而且愈到后来愈严重.庆历八年(1048)的一次大决口,灾区遍及京东、京西、河北诸路.黄河下游的决口、泛滥、改道,对农田和城邑的破坏极大;耕地变成荒野;许多县城,一迁再迁,北方的元气为之大耗.”[6]所以到宋时便有“河为中国患二千年矣”(《宋史·河渠志三》)之说.所以,当古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不当或过度,违背了自然规律,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时,自然也会反过来影响古人的生活.

除了影响古人的生活,自然还渗透到古人的精神领域.很多文人都喜欢取材自然事物作文章,借物喻人,融情于景,并创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

古代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古代文学作品中看古人和自然关系为适合古代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