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实证论文范文资料 与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实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实证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9

《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实证》:这篇实证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以民族地区广西民族大学农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为研究视角,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大学生的个体人力资本特征与家庭资本特征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资本特征中的父母年收入与个体人力资本特征中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对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职业影响显著,实习与实践与沟通能力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企业产生显著性正向的影响,且男性农村大学生比女性农村大学生选择企业的概率更大;父母所处关系社会地位对就业选择政府及事业单位产生显著影响;学习成绩对读研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就业选择;农村大学生;人力资本;家庭资本

2014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数量较2013年仍有增长,在高等院校扩招以及整体就业难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比于我国其它地区而言,我国民族地区处于较为落后的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偏低,高等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基于这一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加上往年未实现就业的人员,农村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而基于民族地区这一特殊的经济环境背景,对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其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市场的需求与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本文将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视角来考察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探讨农村大学生个体人力资本特征与家庭资本特征对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选择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考研深造与创业的不同就业的不同影响.为了科学准确地对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各方文献中提炼出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主要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的因素,通过对农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结合个人访谈,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来进行处理,验证这些因素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为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以及提高就业质量提供理论建议,以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在一些研究文献的结果中,人力资本对就业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陈成文、谭日辉(2004)[1]认为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其职业地位获得机会与职业地位获得质量的影响不同,人力资本要素中的外貌条件、所学专业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只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地位选择产生显著影响;陈海平(2005)[2]认为人力资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由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由于拥有的社会资本相对贫乏以及求职市场的双向选择,因此他们可以调动的就只有人力资本因素;胡永远、马霖等(2007)[3]认为个人人力资本如包括学历与学习成绩等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主要着眼点;胡永远(2011)[4]个人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就业概率与职业选择的范围越大.而一些文献则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实证研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认为就业选择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系,毕业生因素所涉及的社会资本如家庭因素也对其就业具有密切的关系.文东茅(2005)[5]认为家庭社会背景(父母的职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子女就读的院校、单位选择、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也有差异性影响;李黎明、李卫东(2008)[6]通过分析阶层背景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发现来自优势阶层的毕业生在双重机制下更可能继承优势地位,而这种优势阶层地位的继承又因其父代阶层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李卫正(2010)[7]通过以就业协议与就业满意度作为竞争力衡量指标,分别利用Logistic模型与普通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根据模型发现,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求职心态对其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范明、张静雯(2012)[8]认为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影响显著,职业选择的影响受到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年收入的影响.

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人力资本、家庭资本与就业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关系,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研究也存在不足,首先是国内在研究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数量上较少,尤其是对民族地区的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的状态,对于农村大学生与非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同时,也没有区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资本的关系.国内文献普遍是以单一测量标准去研究对就业的影响;在具体测量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是研究方法的选择上还值得进一步去充实.把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看作是两种理论视角的交汇点,将其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比较这两者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现有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以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研究对象,把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考察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人力资本、家庭资本对就业选择的影响.利用相关回归模型验证因素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以填补对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研究的空白.

二、理论框架

舒尔茨(1990)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与知识的存量;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Schultz,1990)和贝克尔(Becker,1987)界定的“人力资本”的相关概念,本研究将大学生求职的“人力资本”界定为:存在于每一个体之中,通过投资开发所形成的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质量因素的总和.大学生人力资本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的投资和自身努力来实现的,受教育水平被当作衡量知识和技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成为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资本.教育水平受到重视是因其成为劳动力市场上划分能力等级的标志和符号.教育状况(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的程度,在学校所获得各种能力、资格证书,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工作实习经验等)在社会地位分化中的意义并不仅局限于它可能成为传递潜在生产能力的信号,还包括一些见识、品味、社会关系网络等影响社会地位评价的信息,而有关这些信息,通过学校经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的.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往往影响其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其包含的学习、实习/竞赛,担任职务等活动对就业选择会产生重要影响,最高的为实习/竞赛,其次是担任职务、最低的是学习成绩.我们认为,农村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专业知识越扎实,越可能影响其毕业选择就业的方向.

实证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实证为关于实证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实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