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根据地论文范文资料 与苏中根据地报刊教育类新闻报道述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根据地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3

《苏中根据地报刊教育类新闻报道述评》:这是一篇与根据地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建国前,苏中根据地报刊对教育类新闻的报道主要含中国和人民政府有关教育的指导方针政策;根据地招生、学制、课程等教育业务内容的报道;根据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报道;宣传动员教育的报道等,这些教育类新闻的报道沟通了中国、人民政府和苏中民众的联系,推动了苏中地区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关键词:苏中地区;根据地报刊;教育类新闻报道;文化支持;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1-0052-07

在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教育事业的存在和发展虽然被战争所牵制,但依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苏中根据地报刊坚持中国的教育方针,及时刊登中国和人民政府的教育政策,积极营造重视教育的舆论氛围,努力宣传苏中地区的进步教育新闻,一些报刊还辟有专门的“教育通讯”栏目,为苏中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党和人民政府有关教育的指导方针政策

苏中地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1941年11月22日出台的《苏中军政党委员会关于坚持苏中长期斗争的决定》就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以最大注意来维持和发展根据地的教育.”[1]356在根据地的政府机构中设置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如1945年苏皖边区政府甫一成立,就设立了教育厅,负责全区的教育工作.在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苏中地区党和人民政府有关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是为普及新主义思想,培养新公民及各种专门人才,为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具体来说,包括坚持人民的民族立场,开展教育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大力发展干部教育、教育和妇女儿童教育事业;对私塾及旧制中小学进行改造,建设新的国民教育体系等方面.1943年12月21日,苏中第二届行政扩大会议召开,时为苏中行政公署主任的管文蔚做报告,提出根据地文教工作的主要内容:“文教部门应该就现有机构加以充实,建立文教系统,吸收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担任文教工作.苏中成立编审委员会,变身全部中小学教材,加强对中小学教育中的政治思想领导,训练中小学教师,清洗教育界中的特务分子,并肃清奴化颓化思想,整理归并一部分中学,环境条件可能时,成立苏中公学,以收容大批失学青年.”[1]356苏中根据地报刊也是依据这些教育方针而开展宣传报道工作的.

党和政府也有系列指导方针通过报刊及时传达下来.如在教育工作的师资方面,1941年11月22日,在苏中行政公署《苏中军政党委员会关于坚持苏中长期斗争的决定》文件中,肯定了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地位.“教师是开展农村统一战线工作之主要环节,因此,如不积极推进教育发展,就不可能巩固根据地,坚持长期斗争就变成了空谈.”[1]252在这个认知下,苏中地区教师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对于教师的政治素养的甄别和训练也是被报刊所报道.1947年12月20日,《江海报》第2版发文《小学教师都要由贫雇农审查》就反映了这方面的信息.再以《苏中报》为例,该报对于苏中行署的各类训令及教育会议决议都有及时的报道.1944年1月13日,该报刊登苏中三分区中学教育会议决议,“以抗日立场整顿中等教育,以学用一致培养抗建人才为方针.”[2]176-17711月3日,又登载苏中行署有关训令:“苏中行署训令各级政府,广泛吸收和培养根据地内外工农商实业文化教育等各种专门人才和青年学生,以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并为反攻胜利后建设新中国储备人才.”[2]1861945年2月18日,该报刊登苏中行署通令,要求“各专署在寒假中动员1 500名初中以上或同等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派送苏中公学、华中建设大学及各种训练班学习.”[2]190这些报道对于扩大党和人民政府教育政策的获知度及影响力有很大的作用.苏中根据地报刊对于区域内教育团体的活动也有关注.1945年6月21日,《》报道了宝应县成立苏中教育会支会的消息.报道称:成立会议有100多人参加,宝应文教科夏科长和安宜师范学校校长冯立生先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改造私塾,实施新教育.”[3]

苏中地区报纸还随时发表一些来自上层或主管领导有关教育问题的指示.如《东南晨报》于1941年4月2日刊登了《陈毅刘少奇为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民族教育給苏中军区党政军负责同志的信》,信中提到:“我们认为目前要改进我们地区的工作,提高人民抗日积极性是中心一环,一切都有待于人民抗日积极性的提高才好办.但要提高人民抗日积极性,除开消极的纠正我们某些错误外就必须进行广大而深入的民族教育.”[4]13-141943年12月15日,《江潮报》刊登了时为苏中行署文教处长的刘季平视察苏中三分区教育工作时对该报记者的谈话.刘季平的教育业务水平曾被管文蔚高度评价:“文教处长刘季平同志是教育家,他在苏中的教育工作上作出不小的贡献.”[1]521在该篇对记者谈话中,刘季平对苏中根据地文教工作方针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根据地的文教工作方针和我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建设的总方针是分不开的.”[5]198这些报道从更高的层次为教育工作的当前热点或难点问题指明了方向,具有即时性和实用性,对广大苏中地区教育工作者有强烈的指引作用.

上世纪40年代,苏中根据地还广泛开展了“三冬”运动,即以冬防、冬学、冬耕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1942年,苏中区军政党委员会在如皋南坎召开第三次扩大委员会,对冬学内容和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冬学,就是运用识字教学的形式,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组织和政治觉悟.要求以识字班、夜校为主要形式,以唱歌、演戏、读报等俱乐部活动为辅助形式组织群众冬学,进行文化启蒙和思想启蒙,同时,开展干部学习和支部教育工作.”[1]123-124要求政府机关和教抗会、农抗会等组织共同发起冬学运动,造成全体民众的学习热潮.苏中根据地报刊对冬学运动的报道十分踊跃.1945年12月17日《》第2版刊登了《今冬群众教育工作:并成立冬学宣教委员会》一文,对12月1日宝应曹甸区署召开教育会议专门研讨冬学群众教育工作、6日该区成立冬学研讨会等消息进行了报道.从冬学师资培训、试点工作、组织宣传工作等方面对该区组织冬学的活动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中,我们可以获悉苏中各县组织了冬学研究会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同时,冬学运动的开展并非一拥而上,而是以各个地区的试点工作为先导,逐渐展开等信息.该报同日还报道了《兴化县冬学研究会检讨》,对该县冬训、冬学各自为政的情况作了检讨,“最主要的是双方毫无联系,如你要民兵练武,他要民兵上课,因此使工作上有了抵触和损失”,提出“密切联系起来”的工作思路.[6]这个经验经过报刊报道,对于其他县区也有借鉴意义.

根据地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苏中根据地报刊教育类新闻报道述评为关于根据地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我的根据地是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