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木版年画论文范文资料 与朱仙镇木版年画今昔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木版年画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1

《朱仙镇木版年画今昔》:关于免费木版年画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木版年画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1月14日,当记者赶到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一条街时,眼前“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景象是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那天清早7点多,记者在朋友圈里发了信息,说要到朱仙镇为年终报道寻找“配菜”,起得早,才能寻得鲜.很快,这条朋友圈信息下面将近20个点赞.当然,他们是冲着“朱仙镇”才擦亮了眼的,那三个字似乎有种神奇的魔力,引得众人牵肠挂肚.

据《*梦华录》记载,北宋时距开封城南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镇就已有了木版年画.明清两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十分兴盛,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清末民初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始衰落,大多数作坊迁回开封市内,于是开封又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产和销售中心,城内出现了“天成”“云记”“汇川”等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年画作坊.鲁迅先生曾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给予很高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很朴实,不涂脂粉,有乡土味,人物也没有媚态,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记者到达朱仙镇的那天是腊月初五,天气干冷,但艳阳高照.在以前年画繁盛的年代,进入腊月,便是年画店最忙的时候,要把准备了一年的存货拿出来卖,而如今这个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只有两三家老字号开张.贾鲁河河两岸的街道偶尔有车辆快速从老字号的门口经过,随车而来的风把挂在门外晾晒的年画吹得纸页翻飞.车走了之后,一切又回到先前的宁静.

在开封博物馆里朱仙镇年画作坊的景况并没有好多少——来博物馆里购买年画的顾客越来越少,记者和公益组织倒是挺多的——对于一个以卖画生存的店家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国家级传承人,91岁高龄的郭太运老先生每天早早地来到这里忙活,帮助指导自己的年轻徒弟制作年画.郭太运13岁学徒弟,20岁另立门户当了掌柜.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印过37打年画,“37打什么概念?一打200张!”有人拿着表给他计时,套色一张他仅用三秒钟.见到记者,他对木版年画往年的繁荣景象如数家珍.解放前,每年阴历二月二开始印制,到11月15开始售卖.那时,家家户户春节期间都要贴门画,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门上、面缸、水缸等都少不了.精于年画制作的郭老先生说,在工艺上最讲究的就是,要干净,颜色要饱满、柔和.刷颜色的时候,颜料的泡沫糠了或者瓷了,印出来的都不一样.“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郭太运说.

在年画领域摸爬滚打近80年的郭太运见证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几乎整个20世纪的兴和衰,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省级传承人尹国全则是这段历史的另一见证人.

尹国全是天成老店的第五代传人,他6岁就开始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技术.这是一家有着200余年历史的老字号,清嘉庆年间,尹国全的曾祖父尹清元就继承了祖辈流传下来的木版年画制作技术,并在朱仙镇估衣街中段创建了“天成老店”字号.

这是一家历经风雨的老字号. 时期,人们拆庙、打神,朱仙镇年画被列为典型的“四旧”,而闻名遐迩的“天成老店”也成为“四旧”中的典型被“清理”.一夜之间,从“天成老店”拉出来的5000多块雕版在镇上集中焚烧,只剩下约1000块雕版侥幸保存.

如今的“天成老店”已取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老字号商标,尹国全两口坐在店前的椅子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尹国全断断续续地讲着,老伴时而擦把眼泪.

尹国全清楚地记得,有张他老太爷的照片,上面还有82个门徒,也被烧了.门神画慢慢失传,但是留下了老灶爷画.让尹国全印象深刻的是,即便风声如此之紧,还是有人偷偷找到他,请他做年画.夜里,他和父亲尹福详点着煤油灯,用油光纸印制,小竹板支着铺开,再连夜用火烤干,不到天亮,那人就将年画揣在怀里带走了,回到村上再给大伙儿分.但这样的环境还是太过潮湿,充当简单印色的油光纸经常反潮变形.尹福祥为了避免年画漏色,使年画印制更加精准,他首次尝试雕刻一块独立的黄版,从而改变了祖传下来的四块木质印版,之后,这样的模式在尹国全的传承下一直使用至今.

风声渐紧的时候,为了保全木版年画的雕版工艺,尹国全带着家人逃到了新密.他的老伴儿说,走的时候女儿才一岁多,还在怀里吃奶.他们全家隐姓埋名到那里的煤矿上打工.尹国全是个能人,他会编席子,还会盖房子,白天跟着工人们在建筑队干活,晚上还能为办喜事的人家添张席子.日子渐渐好起来,当地的人都想让他们落户.

可尹国全不.

他还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木版年画.他不敢想象,祖上留下的年画技艺在他这一代失传.即便在新密,即便是隐姓埋名,每逢春节,仍然有人找到尹国全,想让他印些老灶爷年画.要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尹国全的老伴儿说,他们曾经用印制的年画换过布、换过棉袄,还曾经做过一单700块钱的大买卖.“在那些年,700块钱,抵着现在的几万块了等”尹国全说.

改革开放之后,对木版年画的管制逐渐放开,尹国全等到了返乡的那一天.上世纪90年代,朱仙镇成立了木版年画社,有个叫张继中的年轻人找到了尹国全,想让他到年画社里印年画.尹国全不敢承当,没有文化的他看不透社会的发展方向,他害怕 的风暴再来一次,殃及他的全家.之后,张继中又多次到尹国全家做工作,并承诺他,这是国家让搞的,再来一个政策也不用怕,让他只管放心地印年画.

那个时期已经添加了胶印元素,木版画仍然繁盛,一个印刷厂每个月向云南昆明发五六个集装箱,一个箱便是五六十万套木版年画.

但是不久之后,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1997年朱仙镇年画跌入最低谷,这样的低谷期持续了四五年.最穷的时候,老字号店里的职工全都跑了,卖画的钱还不够吃饭.

其时,冯骥才和季羡林、启功等全国百名著名学者倡议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把抢救工程的突破口选定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上.2002年10月28日,冯骥才等数十名专家齐聚朱仙镇,召开“人类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座谈会”和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冯骥才说:“在各种民间文艺中,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年画.朱仙镇是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我希望社会各界都踊跃参和和支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抢救性发掘、成果编纂和保护工作,让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到振兴和弘扬,这将是文化之幸、民族之幸、子孙之幸.”

木版年画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朱仙镇木版年画今昔为关于对写作木版年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朱仙镇木版年画价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