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语言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认知语言学指导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言学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6

《认知语言学指导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这篇语言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歇后语认知过程,对歇后语在人们心智层面上的产生进行了解释;歇后语的创新性可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来进行解释.本文在分析歇后语的概念整合过程还发现其前语和后语的语义建立过程是一种平行分布关系.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歇后语;认知体验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也是汉语独有的一种别具一格的民间俗语.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 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1].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 在交流和文学作品等中恰当地运用的话, 能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 生活形象地刻画人物, 使语言清新活泼, 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歇后语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的具体的概念整合过程、产生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理论基础

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又称为合成空间理论, 简称为合成理论(blending).概念合成指心理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我们思维和谈话时为了话语当前的理解和行为所构建的一些小的概念集[2].概念整合至少涉及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融合空间(Blended Space).认知主体有选择地从两个输入空间提取部分信息进行匹配并映射入融合空间;类属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中所共有的轮廓结构,以保证映射能正确而又顺利地进行;融合空间会利用并发展两输入空间中对应部分的连接,将相关事件整合成一个更为复杂的事件.融合空间是组织和发展这些空间的整合平台,其中包含一个带有新创特性、富有想象力的结构,叫新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其中可能会创造出原来输入空间中所没有的新信息,可产生新意义,获得新知识.这四个心智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映射运作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融合理论之所以能够解释“新创结构”,就是因为该理论强调了“融合”过程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它是人类能够形成想象力的基础[3].

二、研究回顾

学术界对歇后语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描写-表达论”到“认知-解释论”的研究历程.主要涉及起源、命名、构成、性质、分类、修辞特点、语用功能及外语翻译等.这些研究多侧重于语言的表面形式或歇后语的内部形式等这些静态模式,对歇后语“是什么”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但对该语言现象“为什么”产生的问题尚未展开研究.也就是说对歇后语研究的传统研究大多还停留于歇后语的语言形式表面,几乎没有对其产生和存在的认知过程,不能对歇后语进行更深刻的研究、分析和理解.

三、以概念融合理论对汉语歇后语进行分析

在对歇后语“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整合中,该歇后语前句存在两个输入空间,即“泥菩萨”和“江”,也同时激活了人们的两个相关的认知域.如图1,输入空间1——泥菩萨通过拟人激活了“人”这个认知概念,也就是人的生命性(进一步认知:生命是脆弱的,会死亡的);而“泥”这个修饰词则激活了人们的一个物理性认知概念,即泥一般遇水便会溶化,也可引申理解为“泥”在水中和脆弱.而另外一个输入空间2——江则激活了人们对于江以及水的物理性认知概念,即江里充满了水(水可以化泥)、江很宽广且水深则进一步激活了人们对于江水的心理认知——江很危险,会将人给溺死.而将两个输入空间中相关的认知域和概念联系起来的则是前句中的动词“过”,即“游、渡”的意思,并且该动词体现了动词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泥菩萨”主动要游.然后在合并空间中,我们把遇水就化的“泥菩萨”游江和有溺亡危险的人渡江这两个认知层面进行合并,得到这样的认知:明明知道自己遇到水就会溶化的“泥菩萨”却无视危险主动去游江,从而得到合并空间的另一个认知:明明知道自己能力不够会溺亡的人却无视危险主动去游到江水中去,得到的结局肯定是溺亡在江里.这一层认知又会激活人们脑海中另外相关的语境和认知域,即新闻里常常报道的有些自身水性不好的人自不量力地去就掉入水中的其他人,最终反而自己赔上了一条性命.

我们发现在歇后语概念整合过程中,要通过前语推到出来的语境在合并空间里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解读才能得到“谜底”后语;以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歇后语的共同前提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语境的认知和理解,这体现出歇后语作为我们汉语一种独特语式的特点.

(一)概念融合理论所反映的汉语歇后语的创造意义

Fauconnier认为,所有的思维形式都是创造性的,因为它们会产生新的联系和构造, 并相应地产生新的意义和新的概念.概念整合理论所涉及的正好是人们认知思维和概念的有机整合,也有力地解释了在歇后语运行机制内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思[4].人的思维和语言是不能脱离形体的,人类认知结构来自人体的经验,并以人的感知、动觉、物质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对直接概念和基本范畴以及意想图式进行组织和建构.如: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等等.这些歇后语的喻体源于人类的生物机能和人类身处特定的物理和文化社会中而积累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这一认知过程包含了我们汉民族的经验、感知选择和文化偏好[5].也就是说,中华名族深厚的文化资源、文化底蕴为歇后语的创造提供了结实的温床,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对事物的体验、感知、认知不断改变更新,新的概念不断输入概念整合过程中,进行一系列运作在合成空间中形成了新创结构,也就形成了全新的歇后语.

(二)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对歇后语的产生的解释

从神经研究角度讲,心智空间(小概念包,也可以指上文所分析到的相关认知域)中的成分可视为被激活的神经元,成分之间的连接则可对应于神经元之间的连通,或叫“共激(Co-activation)”.心智空间主要是在短期记忆,又叫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中运作的,形成确定的心智空间(an Entrenched Mental Space,还可有其他心智空间依附其上)后就被储存于长期记忆中.当人们加工和融合概念时,就会从长期记忆中提取多种相关概念,将它们置于短期记忆中进行概念整合运作.前语—后语这样的信息结构反映出人们在前语语义的整体感知下进一步退出后语.所以我们并不了解某一歇后语的人可以通过他人感知前语而推测出后语,说明就算歇后语某一成分残缺,比如在特定语境下只有前语没有后语,人们也可以通过对前语的概念整合从而得到整体感知,最终得出后语,这要在一定文化社會背景和语境下才能成功.我们由此看出歇后语的前语和后语的语义关系建立从心理语言学上是一种平行分布加工过程.

四、总结

根据对歇后语加以整合概念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歇后语的理解和普遍认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即百科知识、相关语境和体验是歇后语在人们构建概念、组织心理空间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物理事件可激发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一个意识现象可能由多个物理事件激发,而这也是歇后语具有多解性、联想性和创造性地重要原因.由于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体验不断在变化更新,百科知识在不断修正积累,而具体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在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于是产生了更多全新的歇后语.歇后语是根据人们的主观意向性,将具体、客观内容和概念进行整合加工,和具体的语境、认知主体的主观情感和感受相互作用而得以产生的.歇后语的前语和后语的语义建立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而该过程是一种平行分布关系,也就是说,前后语的语义感知是一种整体的、补全的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17.

[2]汪少华,王鹏.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北京:外语研究,2011.4.

[3]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14-310.

[4]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49.

[5]俞建梁.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歇后语研究.淮阴工学院学,2007:57-59.

语言学论文参考资料:

语言学论文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言学毕业论文选题

社会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概论论文

结论:认知语言学指导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为关于对写作语言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语言学概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