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再贷款论文范文资料 与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实践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再贷款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6

《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实践和》:这篇再贷款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一、陕西省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使用情况及成效

截至2018年3月末,陕西省扶贫再贷款余额96.02亿元,较年初减少8.33亿元,较同期增加40.31亿元.其中,辖内11个深度贫困县(区)共训余额12.95亿元,占比13.49%.自2016年3月扶贫再贷款创设以来,至2018年3月末,累计向深度贫困地区的12家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30.03亿元,占全省累计发放额的20.10%.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 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银发[2017]286号)的要求,陕西省辖内人民银行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扶贫再贷款政策绩效.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确保再贷款用途投向合规.严格落实违约收回政策,落实利率加点幅度限制,降低农户贷款利率;实行动态监测和非动态监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再贷款实实在在投入到“三农”和扶贫领域,使再贷款使用规范化.二是探索“一次授信、分次发放”的再贷款管理模式,提高扶贫再贷款发放效率.针对扶贫再贷款时限要求,在汉中等地区探索扶贫再贷款“一次授信、分次发放”模式.审贷委员会在进行充分贷前调查的基础上,向金融机构一次授信再贷款额度,后根据再贷款使用进度分次发放,提高扶贫再贷款发放效率,保证再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三是着力推广“扶贫再贷款+’’信贷模式.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先后探索开展了“扶贫再贷款十银行信贷十财政贴息”、“扶贫再贷款十龙头企业十贫困户”等金融扶贫模式.如紫阳县开展了“扶贫再贷款十财政+信贷十扶贫”创新,投放2亿元支农再贷款给农商行,定向用于全县8000户特困户,县财政拿出风险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各500万元为扶贫贷款兜底和贴息,降低了贫困户贷款成本.

二、扶贫再贷款使用中面临的困难

(一)金融机构使用扶贫再贷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一是陕西省各法人机构存贷比基本在60%左右,同期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基本在35%左右,大部分机构无资金来源压力,流动性整体较为充裕,申贷主观意愿不强.此外,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理念落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等原因,其业务发展主要还是以吸收存款和发展贷款等传统的业务为主,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同时,贫困县域经济规模总体偏小,对金融资源的吸纳能力不足,无使用再贷款的迫切性.二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产业相对集中、客户都比较熟悉,根据再贷款利率加点的限制,若运用利率较低的再贷款支持某一小部分客户,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客户群的频繁议价,使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导的县域利率市场秩序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部分客户的流失.因此,实际操作中,部分金融机构依然固守旧有的利率市场垄断地位,仅仅将再贷款运用于开拓吸引增客户、新产业方面,但由于经济下行,新客户增长有限、新产业发展缓慢,也造成了再贷款发放使用的缓慢.

(二)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政策衔接配合机制不完善

一是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布局较少、基础服务薄弱、业务相对单一,金融市场化程度低.二是深度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生产经营个体化、分散化程度高,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互助合作社、供销社承载贫困户数量有限、带动能力不强,金融扶持受到限制,力度相对不足.政府扶贫部门为了完成获贷率考核任务,一味的在扶贫贷款量上对金融机构施加压力,而忽视了贷款的真实用途,混淆了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分别,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精准扶贫效率.没有有效的产业政策先行,信贷政策无项目可对接、无产业可支持,加之贷款一年期到期后不良风险全面暴露,金融机构必然会收缩信贷规模,金融扶贫势必不能可持续.

(三)扶贫再贷款配套措施有待完善

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财政资金不足,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金融机构对产业扶贫项目和贫困户有效需求的稳定、充分支持.二是由于深度贫困地区农户信用意识弱、收入不稳定影响其征信情况,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受到失信惩戒,直接影响这部分贫困户如期脱贫.

三、提升扶贫再贷款政策绩效的相关建议

(一)在深度贫困地区建立扶贫再贷款专项审批通道

一是对于对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再贷款申请,机构优先考虑额度,优先贷前调查、优先上会讨论、优先划转资金.二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探索开展“核定额度衬盾环使用+随借随还”模式,减少借款机构报送材料数量,提高扶贫再贷款发放效率.三是鼓励深度貧困地区金融机构在借用的扶贫再贷款到期后进行展期,避免“还了再借”的繁琐手续.

(二)探索“多层次、差别化”利率浮动定价机制

差别化再贷款发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即在综合考虑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管理费用、贷款风险、地方利率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具体所加“点数幅度”的多少.探索根据贷款发放的地区、对象以及用途、种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加点幅度,以充分反映政策导向.如扶贫再贷款发放涉农贷款可按贷款用途实行分类浮动,对小额农贷、农户传统种养业、和农户脱贫直接挂钩的企业利率不上浮,对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化浮动利率,但总体上要综合把握贷款对象的承担的利率不高出辖区贫困地区涉农贷款平均利率的原则.

(三)扩大扶贫再贷款发放对象,适当降低发放门槛.

在符合扶贫再贷款发放条件的深度贫困地区,申请对象可以拓展到设立在这些地区的所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调动更多的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对贫困县域非法人金融机构,建议借鉴抵押补充贷款的操作机制,其发放精准扶贫贷款后向当地人民银行支行申报,经当地人民银行支行评估后,逐级上报汇总,由其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给予扶贫再贷款支持.

参考文献:

[1]乔海滨.内蒙古扶贫再贷款使用绩效、经验、问题及对策[J].北方金融,2017(10):55-57.

[2]姜超,钟芳芳,丁锐夫.湖南扶贫再贷款政策效应分析[J].金融经济,2018(2):173-174.

[3]刘颖,于凤.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扶贫再贷款效应调查和思考[J].华北金融,2017(9):67-70.

再贷款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实践和为适合再贷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再贷款与再贴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