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医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从中医学视角看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医学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6

《从中医学视角看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本论文可用于中医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中医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医学和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作用紧密相关.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在生病的时候求助于医学,却很少在日常教育的细节上汲取医学的智慧.众所周知,健康的体魄是成就一切的基石,出众的才智禀赋是成才的有力资本,但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往往忽略了基本的健康,却妄想在亚健康的基础上取得成就.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中医学角度阐发生命规律,为合理教育﹑健康成才提供参考.

1.忽视男女生理差异

《礼记·效特性》就有“男女有别”之说,中医学认为男女在阴阳禀赋﹑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广嗣纪要·男女服药论》认为:“男子以阳用事,从乎火而主动”“女子以阴用事,从乎水而主静”,《》亦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等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等.”男子以八岁为一个发育周期,女子以七岁为生命节律,生长发育男迟女早.此外,还有“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等观点都说明生理基础男女有别.

身体条件不同,就该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予以区别对待,但现代社会对未成年男女的生理卫生教育和关心显然不够.青少年没有对自己的生理变化与生理卫生足够熟悉和关注,而是过多地把焦点集中在学业和外在装扮上.如在学校教育中,男女学业负担一样重,要求一样苛刻.在外在装扮上,露脐装﹑超短裙成为时尚,大家盲目追捧,孰知外在的荣誉和光鲜下却为健康埋下隐患.这从女子痛经的普遍性可以得知,《灵枢·五味篇》“妇女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傅青主女科》亦说:“夫带下俱足湿症,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女子在绝经之前,因为月经和带下的生理,气血易虚,脏腑易衰,容易体虚遭受外邪侵袭致病,更何况尚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女性?而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女孩子客观上课业繁重,消耗精血,主观上贪凉饮冷,袒脐露踝,感受外邪,如此状况还以之为美,殊不知为成年后的胎育埋下祸患,不可以不说这是教育的缺失和偏差.

2.忽略五脏和谐,体用相依

张景岳《类经》中提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中医学之“神”,包括人之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外在表现、思维意识等,神依靠人体基本物质而存在,离开物质则神无所存依.《素问·宣明五气》:“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神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才可以产生丰富复杂的智力及情感活动,如果五脏因种种因素受到影响,那基于五脏的五神也会发生变化,而五脏的病理影响又是一个整体,这可以从中医的五行生克得知.

上述言论似乎与教育关系不大,其实对这方面关注不够正是问题所在.现代教育大多集中在生存技能层面,而对现代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从亚健康角度入手改善.现代科学定义的智力包括含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在内的七种能力,从中医角度而言,虽没有明确对应,但正所谓“脾主思”“肾藏智”“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等,可见在中医的观念里,“脾”和“肾”对智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未成年人脾肾功能相对不成熟,而现代社会中,施加于脾肾的负担却不轻,特别是家长对孩子普遍存在过度教育的现象,没有顾及到孩子生理承受力,过度消耗肾精,殊不知这样甚至会引起早衰.虽说“脾”与“肾”重要,但中医学素来有“整体”观念,五行相生相克,五脏相互影响,正如“肝属木,木克土”“肾属水,土克水”.例如对待近视,人们普遍归结于坐姿习惯不好,用眼过度,让孩子改善坐姿,适当休息就好.但中医不仅仅局限于此,因为“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眼部病变已经说明眼部气血供应不足,肝脏功能就可能已经发生微妙变化,肝会影响到脾,脾会影响到肾,那“思”与“虑”的功能肯定也受到影响,甚则会影响五脏,五脏的功能减弱,那么孩子的食欲不振,经常感冒﹑脾气暴躁等别脏问题就有可能连带出现.试问这些仅仅是适当休息就可以改善的吗?

3.忽略身心和谐

心理活动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而进行的信息的摄取﹑储存﹑编码和提取的过程,《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不停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心智也随之成熟,甚至早慧早熟.特别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不能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往往过度教育,而这种教育主要集中在知识的灌输上,再加上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各种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人们的大脑,这对在生理上没有完善发育,心理上没有很好免疫力的未成年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刺激和诱惑.在这方面,古代名医叶天士,陆定圃等人都认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知识太早,真阴未充,龙火易动.”反对知识早开.现代亦有学者提出未成年人教育要适应自然[2],年龄越小越该亲近自然,多多玩耍,培养锻炼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4.忽视体质与性情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秉受于先天,得养于后天,不同的体质特征有不同的性情.中医学根据人体内阴阳之气的多少,提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还有阴阳平和人的分类,如“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等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把人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形人格,如“太阳一火形”之人阳气偏多,故性格外向,平素情绪波动较大,躁动不宁,对“怒”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有易感性;“太阴一水形”之人阴气偏多,性格内向,情志活动多阴沉曲折,持久难解,易受外界事物刺激,形成忧、悲、愁之类情志表现,具有“郁证”的易发倾向.

在现代教育中模式中,可以说无论是学校教师“一对多”教育(一个老师代一班学生),还是家长“一对一”教育(一对父母带一个孩子),都没有注意到孩子的体质特点.特别是在学校,老师的角色在学生的心灵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在不同体质的孩子面前,其影响是天壤之别的,而这种影响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表现.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有的孩子就积极踊跃,有的孩子就沉默寡言,老师认为踊跃的孩子接受能力快,脑袋灵光,喜欢这种配合的孩子,于是会经常提问和表扬这类型孩子,殊不知,这类型孩子可能就是“太阳火型”人,他就具有这样的特性,而对于“太形”体质的孩子,即使他们对老师的问题能做解答,也不会主动举手示意,以至于老师会认为这类型孩子“笨”,不理不睬甚至加以批评,对于本来就敏感的他们无异于雪上加霜,以至于这类孩子愈加消沉,甚至造成一辈子的阴影.

上述种种,都是介于医学和教育中的生活细节,在现在高速高效的社会节奏下,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人才的教育就像一条求速求量的生产线,对于人原始的关怀越来越淡漠,而中医智慧可以给我们些许启发.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

中医学论文参考资料:

中医学论文

结论:从中医学视角看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为关于中医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医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