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着重论文范文资料 与语文课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着重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7

《语文课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着重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2015年12月18-19日,钱梦龙语文教学研讨会·新西湖笔会暨钱氏执教《愚公移山》35周年纪念活动在福建省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100多位语文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读写教学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著名特级教师王立根致开幕词,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总督学、中国语文报刊协会顾问柳斌在开幕式上讲话,孙绍振、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步根海、张广录、马骉等教育名家到会开设讲座,全国语文教学名师马骉、叶映峰、肖培东开设三节现场观摩课.

该研讨会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上海市教研室、福建省语文学会、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读写教学分会联合主办,福州三中金山校区和旭日弘文教育科技集团承办,学术支持单位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单位为华东师大出版社北京分社大夏书系和海峡语文网.

我们选登柳斌同志在研讨会上的讲话刊登如下,以供大家学习.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专家荟萃,智者云集.大家如此关注钱梦龙先生语文教学的讨论,足见这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

钱梦龙先生六十多年如一日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并以他的“三主四式”(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自读式,导 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的教学法为我国语文教育树立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语文是什么?

我们的语文应当怎么学,怎么教,可以说六十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常常弄得老师们无所适从.在这里我不想去讨论什么工具性、人文性、建构主义、翻转课堂等扯不清的是非问题,我只想呼吁: 语文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语文是什么?首先要确认的是:语文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语文是通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体现出来的生存能力;是通过概念、表达、是非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体现出来的发展能力;语文也是一种素养,是一种通过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语言形式的创作、欣赏和传承体现出来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人类正是通过这种素养使得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世代相传.

语文之所以特别重要,在于它是思想的工具,是沟通交流的媒介,是文化的载体.其实,我们都生活在语言文字之中.具有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之后才能够谈学习、谈数学、谈科学、谈劳动、谈发展,谈弘扬文化,谈报效祖国!

如何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如果语文是一种能力的命题能够得到确认,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从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吗?是教师讲出来的吗?是频繁考试考出来的吗?都不是.语文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生成于存在于学习主体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习得过程就是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就是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

当然,语文课也是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字、文章知识的课程,基础知识的训练也是一项教学任务.但若把语文课作为一门单纯的知识课程,围绕着百十个所谓核心知识点考来考去,讲来讲去,则是舍本逐末了!

所谓“能力”就是指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实现某项目标的一种能量、一种本领.这种能量或本领是实践主体(即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从对客体的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之中获得的.欧阳修写的寓言故事《卖油翁》,大家读过吗?讲述的是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和“熟能生巧” 的道理.说明了所有技能都是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反复的训练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的.其实这也是一切能力(技能)、一切本领、一切素养获得的普遍规律.

人类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之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就得有能力,有本领,有智慧,有道德.而能力、本领、智慧、道德都不是人类先天就具有的.

如何获得这些不具有而又必须有的东西呢?古往今来总结出来的经验以经典方式概括出了五个大字:“学而时习之.”这五个大字就记录在被后人尊称为“半部论语可治天下”的先圣孔子和其弟子论道的伟大著作《论语》里,而且是《论语》开篇的第一章第一句.我们天天在讲“学习”,人人在说“学习”,现代社会里“学习”这个高频词就源于这里.可我们对“学习”二字究竟理解了多少呢?“学而时习”是真智慧,是大道理,要好好体会.其中“时习”二字不就指出了长期坚持、反复训练是“学”的核心要义,是掌握能力、掌握本领的必要过程吗!

语文既然是一种能力,那么语文课就应当按能力培养的模式去运作.即语文能力要在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训练过程中去获得,去提高.听、说、读、写互为依存,互为助力,是一个整体,所以要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为什么要强调“多”?因为能力也好,技艺也好,是依靠多次重复才能获得的.多次重复可以使生疏演变为熟练,多次重复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技巧,具有“熟能生巧”的活力,创新能力也就在其中了.

我想,这也就是德国哲学家狄慈根所言“重复是学习之母”的道理吧.狄慈根是在18世纪才发现这个道理的,而孔子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就论述了这个道理.孔子还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明确地指出了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是获取新知识的桥梁或纽带.这里的“温故”不正是指对已有知识的反复温习、揣摸、习练吗?能力和素养需要“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无法“习得”.词汇要积累,语感要积累,遣词造句要积累,布局谋篇等方法也要积累.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学习、反复锤炼、反复推敲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只是对已获得的技能或知识的简单记忆或重复,而是意味着新的技能或知识在已有技能或知识的载体上悄悄地孕育着,成长着,发展着.所谓“操千曲而后知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所谓“温故而知新”讲的都是“能力获得”“素养养成”的道理.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尤其要重视的是“读”,“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因诵成好,因诵成悟,因悟入巧,因巧入神,语文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升华的.所以,诵读是语文能力获得的重要基础.

针对当前语文课讲得多,练得少,花样多,学得累,获益少;示范课做作多,表演多,实效少的状况,我赞成提“反璞归真”这个口号!

我敬重钱老,敬重他在语文教育中的真知灼见!我赞成钱老大声疾呼的“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训练”的呐喊!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有了健康茁壮的民族文化之根,才会有民族文化繁茂的枝叶,艳丽的花朵,累累的硕果.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大家都热爱我们民族的语文,并为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着重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语文课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大学硕士与本科着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着重的意思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