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储蓄率论文范文资料 与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实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储蓄率范文 科目:论文格式 2024-03-07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实证》:该文是关于储蓄率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使用CGSS和CFPS微观数据,在测算我国居民各阶层持久收入的基础上,考察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运用中位数回归得出计量结果.研究发现:(1)和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预言不同,当居民的持久收入上升时,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均呈上升趋势,即富人的储蓄率高于穷人;(2)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和储蓄率之间不存在“马鞍形”关系,和边际消费倾向之间也不存在倒U关系.上述结论意味着,中国居民持久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储蓄率具有 影响,通过改善低收入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状况以提高其持久收入,其扩大居民消费的效果优于刺激中高收入者的政策.

关键词:持久收入 储蓄率 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分配

一、引言

持久收入一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或储蓄)只和消费者的年龄、寿命、利率、时间偏好率、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有关,和收入水平无关(Friedman,1957).然而,Dynan,Skinner和Zeldes(2004)发现,美国人的储蓄率不仅和现期收入正相关,而且和持久收入正相关,“富人储蓄得更多”.为解释该结论,Fan(2006)基于代际转移视角解释了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他发现富人储蓄得更多是因为担心后代的禀赋较差,因此增强了遗赠储蓄动机.Carroll(1998)则认为,企业家动机和报酬风险的差别,导致持久收入越高的阶层储蓄越多.显然,如果上述学者的观点成立,则高持久收入将带来高储蓄率.

同时,我国学者朱国林(2002)研究发现居民收入水平和储蓄率呈“马鞍形”关系,其理论依据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预防性储蓄倾向高,消费率低;城镇中等收入者预防性储蓄动机和遗赠储蓄动机均不强,消费率高;城镇高收入者遗赠动机强,消费率低.杨汝岱(2007)利用现期收入数据检验该理论,发现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即居民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呈倒U关系.然而,朱国林只强调了低收入家庭面临的收入风险,没有考虑该模型中抵消低收入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因素,也没有采用实证分析检验其结论.杨汝岱的实证分析基于现期收入数据,用现期收入数据研究居民收入和储蓄倾向或消费倾向的关系,不足以否定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如果采用持久收入数据代替现期收入数据,是否也会发现富人储蓄更多?同样,基于持久收入数据,中国是否存在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消费现象,如前述居民收入水平和储蓄率之间的“马鞍形”关系?本文利用消费理论模型和CGSS、CFPS微观数据,计算中国居民各阶层的持久收入,并计算各阶层持久收入和居民平均储蓄倾向(即储蓄率)、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第二,本文主要运用适合于偏态分布的中位数回归方法得出所有计量结果,和国内许多运用基于正态分布的最小二乘回归的研究相比,我们的方法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框架

对消费者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同样可衡量居民的储蓄状况,笔者从边际消费倾向入手来说明再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进而得出再分配对总储蓄的影响.笔者要证明以下命题:

命题1:当收入再分配是从富人向穷人转移收入时,边际消费倾向随持久收入递减的情况下也会提高社会总消费水平.

下面对Blinder(1975)的模型进行扩展,证明上述命题.

假定居民将持久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定义y为持久收入,消费行为模型为c等于c(y),1>c"(y)>0当δ≤β时c"(y)≥0,当δ≤β时c"(y)≤0.持久收入分配用密度函数f(y,d)表示,其中,d是说明不平等性的一般化指示因子;同时使用F(y,d)作为对应的积累分布函数;最后,用μ、a、b分别定义人群中的平均、最低和最高持久收入.容易建立下式:

其中,参数d代表Rothschild and Stigliz(1970)提出的“平均保留延展”.即d上升表示收入再分配是从穷人向富人转移(“逆向转移”),d下降表示收入再分配是从富人向穷人转移.为了方便,进一步假定收入再分配是温和的,居民收入的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没有受到影响,因此d的变化必须满足下式:Fd(y,d)在区间a≤y≤b上连续

(2b)

在区间(a,b)上存在若干y*.满足下式:

最后一个条件是d的转变不使平均值改变,这和(1)式相承接.在前述准备条件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证明过程很简单.总消费被定义为:

因此不平等性的增加对总消费的影响为:对上式分部积分可得:

首先考虑(3)式的两种情况中较真实的——c"(y)下降的情况.这意味着边际消费倾向MPC随持久收入递减.在(2)式中,Fd是一个连续函数,当y较低时为正,y较高时为负,且在全部范围内的积分为0.对(3)式积分的值在y很低且Fd为正时较在y很高且Fd为负值时高.因此为使积分为正,ac/ad必须为负.这意味着,当MPC随持久收入递减时,从富人向穷人的收入再分配将导致全社会总消费上升,总储蓄下降,命题1得证.

(二)储蓄和持久收入的计算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中国的高收入者是否具有高储蓄率.设计检验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性问题:首先是如何定义储蓄,我们同时考察包括资本收益的度量方法和不包括资本收益的度量方法.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区分高持久收入家庭和高暂时收入的家庭.我们借鉴Khan.etal(1992)的方法,利用户主特征和家庭的人口结构构造收入方程,并将方程的预测值和残差分别作为家庭的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具体地,收入方程构造如下:将城镇家庭人均现期收入作为因变量,以户主的客观特征、家庭就业人口比例、家庭所在省份等作为自变量.对方程进行OLS回归,得到的预测值为家庭人均持久收入,残差为家庭人均暂时收入.OLS回归的模型设置如下:

储蓄率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实证为关于对写作储蓄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2017年中国的储蓄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