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后现代恐怖论文范文资料 与视觉文化之下后现代恐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后现代恐怖范文 科目:论文目录 2024-03-06

《视觉文化之下后现代恐怖》:本论文为您写后现代恐怖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后现代恐怖”这一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和恐怖小说相结合的产物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之下产生了,恐怖小说的影视改编得到了蓬勃发展,“斯蒂芬·金现象”也应运而生,他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其影视改编也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对其小说到电影的研究有着丰富视觉文化内容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视觉文化 后现代恐怖 斯蒂芬·金 小说的影视改编

视觉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匈牙利美学家贝拉·巴拉兹在1913年提出的,其发展经由模仿的文化、复制的文化以至虚拟的文化.视觉文化著名的研究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眼见更为重要,视觉文化关注的是视觉事件,消费者借助视觉技术从中寻求信息、意义或快乐 [1],在丹尼尔·贝尔看来,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2].

后现代文化即视觉文化,这是因为后现代主义经常被定义为现代主义的危机,创造后现代性的正是文化的视觉危机 [1].现代小说的兴起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重要的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现代小说重要一支的美国恐怖小说得到了复兴,这和学界一般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后现代时期的时间基本相符,“后现代恐怖”这一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和恐怖小说相结合的产物便产生了.而在这一时期,视觉文化在整个艺术和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恐怖类型更多的是以视觉表现方式呈现出的一种新的恐怖,这一转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恐怖小说的创作,强化了恐怖的可视性和视觉呈现[3].随后,恐怖小说的影视改编进入了一个繁荣期,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被誉为“恐怖小说大师”的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的作品.

一、美国恐怖小说的发展和“斯蒂芬·金现象”

美国恐怖小说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即19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模仿欧洲恐怖小说为主,以描写人类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来制造恐怖和惊悚的效应,“鬼魂”和“鬼宅”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第二阶段即20世纪初到二战之前,科幻元素和恐怖元素的结合是这一时期恐怖小说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来自外太空的“恐怖力量”受到了很多作家的青睐,和之相应的科技毁灭恐怖元素也成了当时恐怖小说发展的主线;第三阶段即二战以后,在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很多作家关注到恐怖小说本身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密切关联,并开始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恐怖的根源,斯蒂芬·金便是这一类作家的典型代表.

1974年,斯蒂芬·金出版了他的成名作《魔女嘉莉》,新颖的恐怖故事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吸引了众多读者和出版商,好莱坞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也表示了愿意和之合作的意愿,将小说改编为电影.1977年出版的《闪灵》更是奠定了斯蒂芬·金在恐怖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80年将《闪灵》搬上了大银幕,造就了恐怖电影史上经典中的经典之作,随后,斯蒂芬·金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更多更好的作品不断地涌现在读者面前,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受到好莱坞的追捧.他是唯一曾出现在“福布斯500强”富豪榜上的作家,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大多数美国人对他的名字和面孔都耳熟能详,他是世界范围内最高产的作家,他的多产、富有以及受欢迎的广度和持续性成就了“斯蒂芬·金现象” [4].斯蒂芬·金于2003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终身成就奖;2007年荣获爱伦·坡大师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9月更是荣获美国国家艺术勋章,奥巴马总统亲自为他佩戴紫带金质的艺术勋章,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站在人生巅峰之上,并没有表示退出文坛,而是要继续进行创作,服务于读者和社会,在此背景下,“斯蒂芬·金现象”持续升温,文学界和美学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斯蒂芬·金恐怖小说的后现代特征

(一)恐怖环境

和传统恐怖小说不同,斯蒂芬·金小说中的故事不再发生在闹鬼的大宅,阴森的古堡、墓地、地下室,阴森的森林里,而多是呈现人们最熟悉不过的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比如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故事发生在张伯伦小镇的欧文高中,学校里的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学校别无二样:漂亮的大楼、宽敞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读者很难将这种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恐怖故事相连,而同学们对软弱少女嘉莉的百般嘲笑和捉弄最终使得她的压抑爆发为怒火,运用可利用意念控制物体移动的超能力制造火灾、杀害老师和同学.斯蒂芬·金对现实生活场景“恐怖化”这一创作手法的运用,揭示了恐怖故事的根源,并使读者感受到悲惨而凄凉的社会现实.

(二)恐怖形象

鬼魂、人狼、吸血鬼、僵尸、怪物这类传统的经典恐怖形象在金的小说中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瘦到死》中的律师比利,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普通一员,由于过失致使案件错判而受到诅咒,原本肥胖的身体急速地瘦下去,他的形象也从普通人的容貌变成了如魔鬼一般可怕,但其外形的转变并不是斯蒂芬·金所要呈现的恐怖形象,比利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将诅咒转移给了他人,他怀疑妻子对自己不忠,便对妻子下手,无意中又连累了女儿,他又将错就错,害了和妻子暧昧的医生,这种在特定环境下展现出的丑陋的人性是比魔鬼更可怕的形象.斯蒂芬·金作品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成为了其刻画恐怖形象的独特手法,并使其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三)恐怖视效

在视觉文化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作为印刷文化典型代表的小说被以很高的比例改编成影视作品,这种改编的基础便是小说文本创作的视觉化特征.斯蒂芬·金小说的视觉化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电影场景式的叙述.小说中对于恐怖场景的描述常是多维度、多层面的,这一点和电影场景的呈现方式吻合,二者都属于紧张的叙事体验,叙述视角呈现多元化;第二,视觉性语言的表达.小说中常选用丰富的形容词和隐喻修辞来直呈恐怖形象,也注重选择感官性强的词语如触觉词语、听觉词语、味觉词语、嗅觉词语来增强身临其境的效果[5] ,最终达到视觉呈现的目的.

后现代恐怖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视觉文化之下后现代恐怖为关于后现代恐怖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后现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