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格兰德尔论文范文资料 与互文视角下贝奥武甫和格兰德尔解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格兰德尔范文 科目:论文摘要 2024-04-12

《互文视角下贝奥武甫和格兰德尔解读》:本文是一篇关于格兰德尔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贝奥武甫》是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诗以英雄贝奥武甫战胜三个怪物为主线,歌颂了英雄主义,传播了基督文明.而《格兰德尔》是约翰·加德纳在1971年完成的小说,是对这部史诗的改编,其目的是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阐释这部史诗.本文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试图揭开加德纳瓦解这部史诗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互文;贝奥武甫;格兰德尔;瓦解

一、《贝奥武甫》和《格兰德尔》

《贝奥武甫》是成书于九世纪的英国史诗,是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诗主要讲述了英雄贝奥武甫远涉重洋帮助丹麦国王洛斯加先后打败怪物格兰德尔和格兰德尔的母亲,50年后又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和恶龙同归于尽的故事.作为长期教授古英语文学的教授,加德纳根据自己的理解于1971完成了对这部史诗的改写,即后现代小说《格兰德尔》.小说以怪物格兰德尔为第一人称,讲述了格兰德尔从年幼懵懂无知,逐渐成长为杀人恶魔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即将结尾的时候,史诗的主角贝奥武甫才登场,而随着格兰德尔被贝奥武甫杀死,小说也结束了.但是对于史诗中主要阐述的英雄主义和基督教文明两大价值观,小说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瓦解,而史诗中出现的几乎所有主要人物,在小说中都有和之相呼应的形象,只是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颠覆和瓦解,这为两部作品进行互文解读提供了分析基础.

二、互文性

互文性的最早提出者是法国学者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她把互文性定义为“一文本和其他文本的相互关系”.[1]其后,罗兰·巴特成为这个概念的热情宣传者和积极阐释者,并通过《文本理论》将这一概念推上文学理论的正统地位.其后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青睐,尤其经过耶鲁学派的几位解构主义所发挥,成为解构批评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英美学术界第一部关于互文性的专著里,作者艾伦把这一理论称为后结构主义互文性,和之相对应的是热奈特和里法泰尔的研究,即结构主义互文性.[2]

三、两部作品的互文性解读

两部作品虽然题材不同,创造年代和背景不同,但是其中的互文性却耐人寻味,主要体现在情节上,结构上,人物上,还有主题上.

(一)情节上的互文性

史诗中讲述了三个主要情节,贝奥武甫先后打败格兰德尔,格兰德尔之母和恶龙,而小说中却只讲述了第一个主要情节,而且是在小说快要结束的时候.小说大部分篇幅用来以第一人称叙述格兰德尔的成长过程,其间穿插了对格兰德尔母亲和恶龙的介绍.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说,小说格兰德尔是史诗贝奥武甫的前传,但是有重叠的部分.贝奥武甫和格兰德尔之战是史诗的开篇之战,却是小说的最后之战.

史诗中洛斯伽是衰老的国王,无力守护王国.而小说作者则讲述了洛斯伽崛部落起的过程,各个部落之间征战杀伐,掠夺土地,粮食,财宝和人口.部落内部按军功受赏,杀人最多的勇士会得到最多的奖赏,被称为英雄.小说第七章详细叙述了当洛斯伽称霸一方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王国慢慢崛起威胁到了他的利益,于是洛斯伽率领大批勇士日夜兼程,远征这位年轻的国王.年轻的国王看着漫山遍野的洛斯伽军队,不得不向洛斯伽投降,而其投降的重要砝码是他的妹妹将会嫁给白发苍苍的洛斯伽.史诗利用插叙的手法记叙了几次部落联姻,并且以悲剧收场,而小说以史诗中没有的情节,呼应了女性作为“和平的纺织者”的心酸和无奈,并且预言了这场联姻最终也难逃悲剧结局.

史诗中贝奥武甫去世之时,他的士兵围绕在他的身边,而小说里格兰德尔去世之时,也有一群动物围绕在他的身边.在史诗中,贝奥武甫是英雄,为了他的人们牺牲自己得到他们的爱戴,而在小说中,格兰德尔对动物,对大自然都有无限的爱恋,反而是人类对自然进行了无情的破环,这一情节上的互文至少使得格兰德尔得到了和史诗中贝奥武甫中同样的光环,他的死去,也同样令人震撼.

(二)结构上的互文性

史诗和小说大的结构并不相同,但是小说作者为了体现其互文性,为了更有力地瓦解史诗所承载的价值观,在一些细节方面设置了和史诗相呼应的结构,本文列举其中两个例子.

希尔德是洛斯伽之前的国王,史诗开篇就讲述了英雄希尔德的来历.希尔德还是婴儿的时候独自一人漂流到这里,被人类收养,最终成为英勇的国王.而小说讲述了幼年时的格兰德尔独自一人,闯过由火蛇占据的水潭,来到人类社会,其间遭遇了人类,却险些丧命.二人同是孤身一人遭遇人类,一个被收养,后来成为流芳百世的英雄,另一个却被人类流放,成为杀人的恶魔.这种结构上的相似也深化了两部作品的互文性.

在小说中,王后薇尔瑟嫁给洛斯伽不久,他的哥哥带着礼物来看望她,却遭遇格兰德尔公然闯入鹿厅袭击薇尔瑟,而这一情节是史诗中所没有的.但是史诗中有贝奥武甫深入水潭杀死格兰德尔母亲的情节.格兰德尔之母和王后薇瑟尔是这个故事中仅有的两位女性,史诗记叙了前者受主角的侵袭,而小说则设置了相应的情节,而且都是故事的主角主动到受袭击的女性的居住地,不仅形成了情节上的呼应,更是结构上的互文.[3]

(三)人物上的互文性

人物上的互文是解读两部作品的互文性的重要方面,史诗中主线故事所出现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或多或少都有所提及,这些形象有的和史诗形象一致,有的地方又不完全一致,本文主要探讨对格兰德尔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宫廷乐师,也被称为盲眼诗人.

在史诗中,宫廷乐师唱出了格兰德尔的身世,说他是该隐的后裔,被上帝放逐在人类社会的边缘.而在小说里,这一人物形象随着格兰德尔的描述变得丰满起来.小说第四章重点讲述了宫廷乐师.他初来的时候艺惊四座,使得原来的乐师远走异地.他的歌声震撼了格兰德尔,使格兰德尔宁愿相信自己就是该隐的后裔而被上帝放逐,“我相信他.这是夏佩竖琴的力量!我站在那里,脸部扭曲着,任由眼泪流过我的鼻子,把拳头揉进我的泪眼中”.④他的名字叫夏佩,英文是Shaper,意为“塑造者”.夏佩用琴声和歌声不仅塑造了部落文化,传播了英雄主义,传播了基督文明,也塑造了格兰德尔.因为在夏佩的歌声中,格兰德尔就算是被放逐,也是有了自己的身份,不再为自己的身份而困扰.从此,尽管一直遭到排斥,并且眼见人类互相残杀,破坏自然,格兰德尔还是做出了接近人类,并试图和人类做朋友的努力.尽管格兰德尔知道夏佩所歌唱的全都是谎言,他还是选择相信夏佩,夏佩一直是格兰德尔精神的支撑,而夏佩的离世,也让格兰德尔重新陷入虚无之中.

(四)主题上的互文性

史诗通过宏大叙事,歌颂了英雄主义,记叙了那一时期基督教传播的情况,然而,加德纳的通过置换史诗主角,并采用小说这种通俗的手法,以怪物格兰德尔为第一人称,揭示了那个时代真实境况,英雄不是为正义而战,而是为了掠夺土地和人口,基督教并非救人于水火,而是排斥一些边缘物种.人类的自相残杀让格兰德尔愕然,对自然的破坏超过任何一种生物,人类自相残杀衍生英雄主义,而基督文明却掩盖其破坏自然,残害生灵的罪恶.史诗的主题激昂向上,而小说却通过边缘的人物,道出主流文明掩盖下的残忍和荒凉.

总之,虽然加德纳的改写的小说《格兰德尔》在作品和原著有着迥异的写作风格,在影响方面也无法和史诗相媲美,但是他在后现代和后结构语境下对这部堪称西方文明源流的作品进行了合理的阐释,尤其是对其中价值观进行了大胆的瓦解,为我们当代读者在阅读经典作品方面提供了启示和解读范例.(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俊玉.当代文论中的文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2]Allen,Graham Intertextuality.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0,pp.95-97

[3]Gardner,John.Grendel.New York:Vintage Press,1971.

格兰德尔论文参考资料:

兰台世界杂志社

手写论文摘要顶格写吗

堂吉诃德论文

结论:互文视角下贝奥武甫和格兰德尔解读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格兰德尔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加德纳 格兰德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