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姓氏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姓氏国家化传统略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姓氏范文 科目:mba论文 2024-04-04

《中国姓氏国家化传统略论》:本文是一篇关于姓氏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自秦以降,统一的 帝国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作为民族源流的重要符号,中国姓氏的国家化传统是中国姓氏的鲜明特征.国家化传统造就和发展了中国姓氏文化.中国姓氏对于国家民族特质的保存和继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姓氏;国家化传统

姓氏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中国姓氏在统一的 帝国政权和民族意识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家化传统.姓氏的文明特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中国姓氏的国家化传统.

“炎黄子孙”这一称谓表明了中华民族对自己的人文共祖在血缘和文化上的认同.先秦之时,姓和氏是有严格的区分的,姓用于“明血缘”、“别婚姻”,而氏则用于“分贵贱”.秦灭六国,姓用来“别婚姻”的功能削弱,氏用来“分贵贱”的功能则完全丧失.由此,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统称“姓氏”.

中国姓氏作为中华民族的外在符号标志,和中国的国运盛衰,朝代更迭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国姓氏国家化传统的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门阀制度;改姓和民族姓氏融合;避讳.

一、门阀制度

秦灭汉兴,从西汉末年开始,封建统治者逐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定望族大姓,这便是“门阀制度”.门阀即指封建时代中世代显贵之家.门阀制度的确立,使姓氏又有了贵贱之分,人重新分为三六九等.门阀制度到魏晋南北朝时发展到顶峰,到隋唐又逐渐衰微.

每一朝代的皇室姓氏自然是望族大姓.同时,前朝本朝的权贵公卿,豪门大户也是望族大姓.东汉时,除皇族刘姓外、大姓为外戚樊、郭、阴、马四姓.魏晋南北朝时,定大姓已成为朝廷的惯例.像东晋时期的王、谢、袁、萧四大姓,其中有王导、谢安等著名人物.在唐代,同样有郑、卢、李、崔为四大望族.望族大姓之家在国家中是举足轻重的力量,皇族要靠他们扶持.魏晋南北朝时,国家实行九品中正制,更是把门阀制度推向了极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世族子弟轻易加官,从而无所事事.有才华和抱负的平民子弟则只能屈居下位,有志无处施展.

门阀制度导致的姓氏国家化传统实际上是姓氏的重新贵族化,对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起了非常深远的作用,也是导致当时国势软弱的根本原因之一.门阀制度阻塞了寒门子弟入仕之路,扼杀了许多优秀人才.

二、改姓和民族姓氏融合

前朝王族皇族,为避杀身之祸,大多改姓隐居,求得安身立命.这种改姓就大多发生在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朝代更迭,时代动荡之时.如春秋时宋国被秦、楚、齐所灭,其宗室子孙就以其国号改为宋氏,南唐后主李煜的孙子为逃避北宋王朝的追捕,改以其父邓王的封号为姓“邓”.这种改姓是迫不得已的,是古代姓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还有诸如避祸、畏罪、远兵灾等改姓原因.改姓都是一种潜在的国家化强制手段,也是姓氏变化或增加的原因.

历史上,汉族被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时间还相当长,但汉族并未就此衰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少数民族对汉族先进文化的认同.少数民族政权还采取各种措施将他们的文化融合进汉族文化中来.这种融合在姓氏上的表现就是尊炎黄为始祖,改“夷姓”为汉姓.最重要的一次汉化运动是北魏孝文帝拓拔宏的汉化改革,改汉姓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孝文帝就将自己的姓“拓拔”改为了“元”,下诏改鲜卑姓为汉姓,30年间将各部落的二音节、三音节等多音节姓氏都改为音近的汉单姓.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在仰慕唐化发达的生产技术以及高度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归附唐朝.例如788年回纥部落请求臣服唐王,改称回鹘.少数民族中也有一部分是前朝王公避祸改为汉姓.“夷姓”改汉姓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的融合,对促进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三、避讳

中国的姓氏的国家化传统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避讳.从最初的国讳、圣讳发展到家讳、尊讳、亲讳等等.避讳制度是皇权制度天子至高无上思想的产物,是从西周开始的礼制所兴起的,兴盛于唐宋,明清时更加严格更加严酷.

天子的名字是一般人不准随便说的.不仅不能直呼帝王名字,而且和帝王名字相同或同音字也不能用,必须回避和更改,这就是国讳,也称圣讳.如晋文帝司马昭,因此王昭君在晋代就被改为王明君.不光当朝皇帝的名字要避讳,皇帝的父亲、祖父的名字也必须避讳.如唐代为避高祖 讳,把陶渊明改为陶泉明.同音字避讳的情况也很多.秦始皇名政,因此正月就被改为端月.汉宣帝名询,因此荀卿就被改为孙卿了.皇家特别规定的一些字也不能用,同样也得避讳,如“龙、天、上、君、帝、皇”等字.清代避讳制度更为严酷,文字狱时有发生.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为江西学官,以“维民所止”为题,被诬为将“雍正”去头,最后落得被屠尸枭首,儿子被杀,子孙流放的结果.另外,孔子的名也必须避讳,因为他被尊为圣人,这也是一种“圣讳”,他的名在古书中大多以“丘”的缺笔形式出现.

发展到后来,又产生了亲讳和尊讳,亲讳主要指子孙讳父、母、祖之名字,而尊讳则是晚辈讳长辈或下属讳上司之名.《红楼梦》中林黛玉为讳其母之名“敏”,就将“敏”写作“密”或用缺笔代之.唐代李贺父亲名晋,他便不能考进士从仕.这些都是亲讳.另外,古代下属会见上级或呈报公文之时,言语书写中必须避免有和上级名字相同的字,甚至和上级父母名字相同字都不能用,这就是尊讳.清代亲讳和尊讳同样发展到了极致,稍有不慎,言语犯讳,就会惹来许多麻烦甚至于招来杀身之祸.

讳制属于封建国家宗法制度的一部分,它们特别体现了宋明以来理学推荐的“三纲五常”的思想原则,成为一种国家传承.清末之后,讳制才逐渐消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姓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国家化传统.它始终和中国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化传统造就和发展了中国姓氏.反过来,中国姓氏对于国家民族特质的保存、继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姓氏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姓氏国家化传统略论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姓氏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高雅有诗意的女孩名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