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乡土论文范文资料 与台湾后乡土小历史意识和时间美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乡土范文 科目:期末论文 2024-02-02

《台湾后乡土小历史意识和时间美学》: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乡土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台湾后乡土文学建构了多重时间的历史叙述形式,解构了既有历史叙述体系中宏大性和共时性的时间感,将乡土历史回归到个体化、差异化的时间当中,复写出乡土历史的复杂性,同时,后乡土文学中大量的民俗书写也以独特的方式打开了乡土的历史之门,民俗代表乡土世界中被压抑的庶民时间,后乡土小说则彻底翻转了庶民时间的落后性,甚至将此一“落后性”作为台湾历史的自我救赎之道.

关键词:多重时间;历史书写;后乡土文学;民俗;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4)5-0091-07

时间是探索人类存在之谜的钥匙,海德格尔说,“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①台湾90年代以后的后乡土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时间都是他们最关怀的命题,有别于70年代乡土小说中的“落后—现代化”相对应的单一线性时间,后乡土小说中的多重时间叙述塑造出私人化、碎片化、魔幻化的乡土历史,不论是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王聪威、许荣哲,都将时间放在乡土语境中展开时间的个体化和空间化叙事实验,呈现出或凝结或复线的美学景观.后乡土小说往往拥有一种“非连续”的时间观,其根源在于这一代的作家往往早已脱离乡土的环境,或者完全成长于都市,乡土对于他们只是一个模糊的记忆形象,他们只能通过追忆的形式来塑造乡土形象,因此,后乡土小说弥漫着一股怀旧的情绪,但是,相对于早期乡土小说中对理想乡土世界崩毁现状的焦虑和批判,后乡土小说的怀旧“沉浸在‘现在’时态的狂欢和精神分裂的‘当下’生活当中.在小说中,过去、现在、未来从同一平面展开,削平了作品的深层含义,人物的意识呈分裂性游离状态,而以零散化和非主体性消解了人生的意义.因此,后乡土小说的‘时间’参和了或者说是共谋了人物的命运构成,是小说这种虚拟世界里的强有力的、重要的暴力因素.”②如同詹姆逊所说,“老的现代主义对历史的感觉是一种对时间性,或者说对往昔的一种怅然若失、痛苦回忆的感觉.等那种深深的怀旧的个人情绪在后现代主义中完全转变成一种新的永远是现在时的异常欣快和精神分裂的生活.我认为,这和当代人们对历史的态度有很深刻的相似性.在他们的心目中,历史上的过去消失了,历史上的未来和任何重大的历史变革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后现代主义对历史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历史只存在纯粹的形象和幻影.”③

历史书写是小说家通过语言和叙事对历史进行再现的过程,后乡土小说中所呈现的历史,是在乡土这一特定空间上的时间演绎,通过具有地方性的乡土风貌的描绘,思考传统和现代、过去和现在等时间和历史的问题,展现出多元化、区域化的主体特色,其中对于传统信仰和乡野民俗的再诠释,以及对地方性的历史记忆和地区发展史的挖掘,都建构出更加繁复的文学特殊性.正如王斑在《历史和记忆——全球现代性质疑》中所说,“历史意识的功用在于批判封冻、僵化的历史叙述,潜心寻求文化记忆,发扬未被发掘的可能性,启动未完成的理想,展望历史地表的别样风景线.历史意识可称为想象未来、继往开来的记忆.它为根植于具体时间、空间的本土文化表达提供不尽的源泉,帮助不同的地域文化质疑和抗衡全球历史宏大叙述的神话.”④

历史叙事是一个文化体时间意识的核心体现,台湾后乡土小说一方面在文本中再现乡土的历史,并通过乡土历史的再想象来深入探讨人和历史、人和乡土之间的关系,以此来重建地方文化认同.同时,后乡土小说中的多重时间叙述形式也解构了既有历史叙述体系中宏大性和共时性的时间感,将乡土历史回归到个体化、差异化的时间当中,复写出乡土历史的边缘性和异质性,相较于70年代的乡土文学,90年代之后的后乡土文学不再具有强烈的时间冲突以及由此而来的批判性和悲剧色彩,生存在乡土之上的个体不再产生落后的时间感,反而通过延续和创造乡土历史,获得了生命时间和乡土时间之间的统一以及由此而来的自我确证,从而在时间的流逝中获得了更大的生命自由.

柏格森认为,“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条直线表示的钟表时间是一种刻板、机械和人为的时间观念,只有心理时间才是真实和自然的.”⑤袁哲生的小说《秀才的手表》,就在烧水沟这一典型的台湾乡村中呈现出机械时间和自然时间两种时间认知模式,秀才戴的机械表是现代性社会的隐喻,秀才过于依赖现代化的机械时间,却和乡野的自然时间格格不入,最终成为失落了时间和生命力的异乡人,手表成为理性秩序的代表,现代化的理性时间冲击着生活化的乡土时间,而秀才的死亡也象征着现代化时间遭遇乡土时间的挫败.由此可见,长期存在于乡土文学中的时间焦虑在后乡土文学中找到了救赎,时间的神圣性被打破,历史的演绎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历史和当代的渗透,少不了个人记忆,萨特相信,唯一重要的历史就是个人记忆,历史书写中涉及了大量的私人记忆,后乡土小说的历史书写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力求客观转向主观介入,书写的对象从英雄、帝王这些历史人物转向了乡土的小人物,对宏大叙事的追求转向对历史潮流中人物内心的刻画.作家刻意展现历史和人类记忆之关系,展现历史隐藏下的情感变化,不再标榜所谓的客观实录,甚至还在书中刻意指出自己历史书写的主观性和模糊性.记忆一方面代表了主体积极参和历史的姿态,试图以私人化的视角来重新整合个体的认同,以此来反抗传统大历史叙述对个体的压抑和整编.藉由重新追溯各种不同性别、性别取向、阶级和人种对“记忆”的差异建构,历史的书写也随之受到挑战和质疑.另一方面,记忆的模糊性和可操作性也引发作家对历史真实的思考,传统历史学认为历史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但后现代历史学指出了历史书写实际上存在着许多的虚构和主观性的因素,海登怀特认为:“就事实而论,历史等是按照诗人或小说家所从事的那样来让人理解,也就是说,历史是把原来看起来似乎是成问题和神秘的东西,施加以可理解的等形式.不管我们把世界看成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其解释的方式都相同.”⑥因此,作家往往通过个体记忆的媒介,对历史存在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而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学者纷纷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为基准,追溯台湾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多元文化和精神传统,如何生产不同的“记忆”和“集体无意识”,并进而影响空间观念和民族文化认同的打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不同族群和文化都会形构其不同的“集体记忆”,因此“记忆”的形构和再现,对“文化认同”和“国族认同”的确立和巩固十分重要,它也是族群自我构述的基础.

乡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台湾后乡土小历史意识和时间美学为适合乡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乡土生活在海岛的渔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