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儿童小说论文范文资料 与儿童小说中的顽童和完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儿童小说范文 科目:期末论文 2024-03-01

《儿童小说中的顽童和完童》:这是一篇与儿童小说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顽童”和“完童”是儿童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深受儿童小读者喜爱,这与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有关:读“顽童”,可以获得想象世界的自我满足;读“完童”,可以观照现实世界的自我成长;读“顽童变完童”,可以获取艺术世界的人格力量.主题式的小说推荐、漂流式的小说阅读、开放式的人物赏析,可以实现“现实儿童”和“小说儿童”的精神同构.

【关键词】顽童;完童;儿童小说;成长诉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5-0026-03

【作者简介】蔡亚,江苏省连云港市板桥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42)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杰出水手”.

“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的、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小说样式.[1]作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小说的艺术价值在于:作家站在儿童立场表现童年情态、传达童年愿景,并引领儿童实现生命发展之终极目标.

一、“顽童”与“完童”:儿童小说阅读的两类典型

优秀的儿童小说,儿童可以一遍两遍,甚至数十遍地去读,难以忘怀.笔者在四、五两个年级的学生中分别发放了200份关于“反复阅读同一本小说的原因”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如下:

调查显示,“典型人物”是吸引儿童反复阅读的重要因素.笔者将“典型人物”进一步梳理,发现儿童喜欢的人物类型集中在“顽童”与“完童”两大类.“顽童”是指顺应儿童天性的“顽皮的儿童”,而“完童”指的是成长过程中“完整的、全面发展的儿童”.“顽童”的角色体现了儿童追求自由、崇尚快乐的生命本质,满足了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完童”则体现了儿童小说创作中隐藏的教育目的——表现儿童成长的美好历程,为儿童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顽童”到“完童”:关注“现实儿童”的成长诉求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儿童一方面渴望“顽童”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拥有着成为“完童”的梦想.他们在一遍一遍地阅读中,通过情感体验的逐渐积累与升华,对小说中人性的、文化的元素反复地触摸、感知,最终完成了人文素养的精神重构,实现“顽童到完童”的精神成长历程.

1.读“顽童”获得想象世界中的自我满足.

“顽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中三大母题之一.[2]《淘气包马小跳》《游戏》《长袜子皮皮》等儿童小说中的顽童在游戏中冲破了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释放了童年生活特有的与想象.因而,他们的形象深受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喜爱.从表层看,顽童的“玩”表现出游戏的外在特征;从深层看,顽童的“顽”是一种人格的张扬,是一种天性的解放.

2.读“完童”观照现实世界的自我成长.

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和结构主义学家雅克·康拉的镜像理论描述了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将“镜像阶段”理解为主体在认定一个影像之后自身所起的变化.[3]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镜像理论中的“影像”成了“他者”,成了小说中能够影响“自我”的人物.儿童在阅读小说过程中,通过对“完童”角色的体验,寻找自我成长的一个参照.《小丫林晓梅》《今天我是升旗手》中的林晓梅、肖晓,他们是孩子们心中正直、自信和勇敢的象征,为儿童读者展示了儿童主体的自我发展与现实可能,提供了儿童自我成长的理想图景.

3.读“顽童变完童”汲取艺术世界的人格力量.

作为文学书写母题之一的“生命之痛”,是指个体所经历的孤独、恐惧、灾难、困惑、死亡等.尽管这些生命之痛可能没有发生在读者身上,但由此在的世界观望彼岸的世界,可以获得追求自由、独立、尊严的内在精神.在作家黄蓓佳的作品《余宝的世界》中,十一岁的男孩余宝作为城市外来家庭的孩子,为自己一张课桌的无处安放而惶惶不安,为寻找离奇失踪的爸爸而焦虑,为帮助辛劳的妈妈而操心等余宝的世界很艰辛,却不窘迫、不孤单,也不阴暗,给现实儿童带来了丰富的人生启迪.

三、“现实儿童”与“小说儿童”精神同构的路径

通过了解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小说形象,儿童获得了强大的心理成长的内驱力.教师作为儿童阅读的引导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现实儿童”与“小说儿童”巧妙相逢,从而实现精神同构.

(一)比较阅读:主题式的小说推荐

“主题式阅读”是在推测儿童的阅读需求后,帮助儿童寻找茫茫书海中的“阅读脉络”.之所以提倡“比较阅读”,是因为比较是人类重要的思考形式,比较能力的获得是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1.不同作家的“同主題人物”对比阅读.

“同主题人物”对比阅读时,儿童可以从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入手,在“相同”中寻求“不同”,发现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淘气包埃米尔》中的“埃米尔”,《淘气的阿柑》中的“阿柑”,《淘气包马小跳》中的“马小跳”,他们都是典型的“顽童”.可围绕“马小跳与埃米尔有何不同”“阿柑与皮皮:同样的精彩”等话题开展对比阅读.这样,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相结合的话题研讨,既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培养了现实儿童的多种思维能力,更是一个认清自我、获得成长的过程.

2.同一作家的“系列作品人物”对比阅读.

黄蓓佳的创作观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极其珍贵的宝贝”.她的作品《今天我是升旗手》中的男孩肖晓,充满“英雄主义和阳刚之美”;《我要做好孩子》中的金玲,有着许多缺点却希望做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黑眼睛》中的艾晚,在聪明的哥哥和漂亮的姐姐的夹缝中低调地成长等这些儿童尽管成长背景不同,但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最终都变得自立、自强、自信.围绕“你最欣赏黄蓓佳笔下的哪个人物?”这个主题,通过系列人物的比较赏析,儿童可以感受到不同形象的个性特征,对生命的情感体验会变得更加丰富.

(二)群体闲谈:漂流式的小说阅读

儿童小说论文参考资料:

儿童摄影杂志

留守儿童论文

儿童刊物订阅

儿童杂志订阅

儿童时代杂志

儿童画报杂志

结论:儿童小说中的顽童和完童为关于儿童小说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儿童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