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以:p论文范文资料 与以爱育德以德施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以:p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14

《以爱育德以德施爱》:本文关于以:p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裴斯泰洛齐是教育史上“爱的教育”思想的创始者和实践者,其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普遍适用的教育规律,且对现代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裴斯泰洛齐关于以爱育德和以德施爱的思想指出:一方面应以爱育德,即以教师的热爱使学生成为一个懂道德、懂学习的人,以家庭中的慈爱使学生成为懂感恩、懂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应以德施爱,教导学生用友爱之情在同学之间形成友好团结的风气,使学生成为懂团结、能互助的人,用自己的博爱之情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从而成为有担当、能奉献的人.

关键词: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育人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08

一、“爱的教育”影响深远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倡“爱的教育”的代表,也是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那何为“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如是回答: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以爱为基础和出发点,裴斯泰洛齐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爱的教育”思想体系对西方近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也产生着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他的“爱的教育”思想有两个方面含义:其一,以爱育德,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表现出真诚无私的、全心全意的、毫无保留的热爱与慈爱,让教育对象在爱的包围中成长,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二,以德施爱,即教育者以爱帮助教育对象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后,将爱的情感转移、释放到他人身上,学会友爱他人、乐于助人,并以博爱的胸怀造福人和社会.

二、“爱的教育” 指导育人

从今天看来,裴斯泰洛齐的“爱的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而且对教师的具体育人工作也大有裨益.笔者借鉴其中精华,并依据其“教育心理化”理论中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最信任的人和最熟悉的场所获得“爱的教育”,以此培养了好的品质后,再到更大、更宽广的天地中奉献爱,总体而言,有以爱育德和以德施爱这两方面的育人工作.

(一)以爱育德 爱有根基

1.懂道德、懂学习的热爱之情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学校中,学生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便是教师,因此他要求自己学校的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尽最大的努力用爱的精神培养学生爱的情感.这一观点虽时隔久远,但仍适用于今天教师的日常育人工作中.笔者吸收了其中的精髓,以热爱之情,对待每一位学生,将学生培养为懂道德、懂学习的人.

第一,教师应以满腔的热爱树立道德的榜样.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当教师能“行为世范”时,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跟着行动起来.作为教师,应拥有诸如言而有信、待人真诚、真心赞美、宽容善良等美好的品德,并以无限的热爱将这些品德流露于教学与生活中.

第二,教师应以满腔的热爱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不仅是“授人以鱼”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的学习素养的培养.故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训练学习思维、传授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升其学习能力.即使对于学困生,也应一视同仁地热爱,依据科学的方法,带动其实现转化.

2.懂感恩、懂生活的慈爱之情

裴斯泰洛齐一生都非常推崇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家庭中最自然、最基本的情感,可以使儿童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健康茁壮地成长.因此,实施“爱的教育”的最好场所,无疑是家庭,我们的育人工作要与家庭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家庭的慈爱中,学会感恩,学会生活.

一方面,应建立畅顺、真诚的家校沟通渠道,让学生在家校共育的环境中,培养起对长辈、父母和教师的感恩之情.家校共育的环境是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打造的,既需要通过家长会、家委会、主题家长培训、教学开放日、家长义工等形式,让家长能多渠道地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也需要教师通过家访、短信和微信等沟通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针对家庭教育方法较落后的家长,及时将“爱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个体的家庭教育理念中,以慈爱之心对待孩子.这样,学生在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中,感受着来自父母长辈、学校和教师的爱,自然而然便产生了对家庭、对教师的感恩之情.

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在家庭中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化的实践活动中习得生活技能,提升生活素养.例如,笔者在本校统筹安排了全校性的“我习得一项生活技能”的亲子类家庭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掌握一项新技能,如一年级上学期学会淘米做饭、一年级下学期学会洗菜摘菜等,而家长需参与其中耐心辅导,帮助其熟练掌握生活技能,学生在充满慈爱的家庭氛围中,学会了生活,提升了生活素养.

(二)以德施爱 爱满天下

1.懂团结、能付出的友爱之情

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环境,因此,裴斯泰洛齐强调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在集体中得到别人的爱,而自己也应为集体付出爱.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友爱的集体环境,成为懂团结、能互助的人.

笔者以为,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不仅要培养友爱团结的精神,即懂团结,还要了解自己的特长、培养帮助别人的能力,即能互助,才是友爱的完全体现.对学生而言,其集体环境包括班集体和学校集体,因此,教师可在这两种环境开展不同的活动.在班级内,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笔者开展的“万亩果园调查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统筹、有的摄影、有的总结、有的调查植物、有的调查动物,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培养了互助友爱的精神,还学会了科学的知识,懂得了科学的方法,夯实了科学素养.在学校中,可通过校内大型活动的开展,营造友爱的氛围,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所长.

2.有担当、能奉献的博爱之情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对社会、对人类的博爱.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博爱奉献于社会,成为有担当、能奉献的人.

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一词似乎太大,我们应开展多种贴近学生认知和生活的系列活动,让他们有途径、有方法将博爱回馈社会,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懂得如何奉献.这样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组织参观学习、参与社区活动、参加公益活动、参加社会募捐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本校与社区中心联动合作,既有社区志愿者对学生的心理沟通交流活动、社区文化站课外阅读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等,也有安排学生参与社区的敬老活动和与幼儿园的牵手活动,组织慈善公益的募捐活动等.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不仅极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能通过哪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奉献社会.

裴斯泰洛齐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有200年,但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因此他的“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仍给我们莫大的启发和教益.我们吸收其精髓,结合育人工作中的实际,以热爱、慈爱、友爱、博爱之情,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学习素养、生活素養、科学素养和责任担当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裴斯泰洛齐的“直观教学法”[J].基础教育课程,2016(9):84.

[2]袁传明,杨汉麟.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爱的教育””浅析[J].教育探索,2010(2):6-8.

以:p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以爱育德以德施爱为适合以:p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以:p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