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散文论文范文资料 与林氏刊物散文话语特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散文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6

《林氏刊物散文话语特色》:该文是关于散文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 20世纪30年代,以林语堂为中心的《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等刊物,不断调整办刊策略,探索适应上海文化消费市场的途径,所刊登的散文以言必近情的话语内容、自然亲切的话语姿态和谑而不虐的幽默话语风格,满足了都市读者的文学阅读诉求,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林氏刊物;散文;言必近情;自然亲切;谑而不虐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6-0086-05

话语是说话人和受话人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展开的沟通活动.为使沟通顺利进行,作家会根据语境和读者对象的特点调整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其话语特色.显然,话语特色的形成和对话者密切相关.英国学者戴维·伯姆曾指出:“这样来理解对话,就意味着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河流,他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和和分享这一意义河流,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1]和京派作家居住在旧都北平而沉潜于内心对话形成的独语体散文不同,围绕着林语堂主编的《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的作家群体,置身于上海这一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中,对话的主要对象是以市民大众为主体的读者,在长期的摸索中,形成了这类刊物散文的话语特色.

一、话语内容:言必近情

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相继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这些刊物受到了读者市场的极大欢迎,编辑部收到的稿件堆积如山,佳作经常被延迟到数期后刊载,刊物的发行量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林语堂并未因此而满足.究竟如何让自己的创作理想成功、办出自己心中想要的理想杂志?这是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文学实践中从未停止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中国杂志和西洋杂志、中国散文和西洋散文的比较,他提出了“近情”的话语要求.

作为一个具有宽广文化视野的刊物编辑者和散文理论倡导者,林语堂尤为注重对西方资源的借鉴.他不断强调西洋杂志具有现代的人生观,接近人情.在创办《宇宙风》之初,他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西洋人要人人尽情工作,尽情作乐,皆所以得人情之正.现代人生观是诚实的,怀疑的,自由的,宽容的,自然主义的.现代中国人的人生观,承理学道统之遗毒,仍是虚伪的,武断的,残酷的,道学的,坐禅式的,真有朱子‘一闻钟声便觉此心把握不住’之慨.然不有现代人生观,何以为现代人?”[2]53他以西洋健康的人生观来比对承理学道统遗毒的中国人生观,提出了如何建设现代人生观的主张.在《写中西文之别》一文中,林语堂进一步梳理了西方文化“近情”的发展轨迹和现状:“西洋礼教社会自十八世纪中叶就开始动摇,又被浮尔德讽刺一阵,被卢梭吆喝一声,早已风驰电掣,雾化烟消了.继来的是浪漫主义之爱伦尼(romantic irony)及人道主义,加以科学机器之发明,心理学之深入,由是一个酸腐的,固封的,武断的文化变为宽容的,流动的,理解的文化.这个文化对于人情是比较理解的,对于女子,对于小孩,对于性的问题,对于结婚离婚,都是取同情理解而不取教训定罪的态度.”[3]林语堂认为,和西方相反,当时中国文坛笼罩在传统理学道义的遗毒之下,作家开口谈道义,闭口说立场,无疑会剥夺文学的本义,使得文学成为政治宣传的附庸.林语堂将这种文学观点称之为 “不近人情的文学观”,直斥道:“其文不近人情,其人亦不近情.人已不近人情,何谈救国?”[2]53在林语堂看来,不近人情的散文创作会陷入高谈阔论的怪圈,不近人情的散文作品会让读者望而却步、废然掩卷.他认为当时不少中国读者虽识字、有钱、有闲而不看书报杂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杂志内容的唱高调和不近人情.他以妇女杂志为例说道:“譬如今之妇女刊物除了打倒拥护之外,还有什么贴近人生的有趣味有意义的议论记述?中国杂志如果永远高谈阔论下去,中国的杂志无论怎样赠送大减价也总只有没落,没落,一百个没落.”[4]

那么,什么样的话语内容才是接近人情的呢?虽然,林语堂认为没必要限制散文的取材,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小,皆可取材”[5],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加取舍,只要符合“近情”的贴近人生心灵上的问题,“即是牛毛细一样的题目,亦必穷其究竟,不使放过.非小品文刊物所弃而不谈者,我必读之,或正经文章之阔大虚空题目,我反不谈”[6]11.要“近情”就要接近人的生活的本真状态,就要表现大千世界中的人生百态,不回避家长里短、琐屑细碎.因此,不以表现政治话题为单一目标而重视表现人生的琐碎,不以敷陈事理为要务而去观察社会现实,不发挥空谈议论而叙述人生真切的经验,就是林语堂在散文取材“近情”方面的要求.对于散文题材的这种取向,他表现得非常自信:“吾辈文人,向不知西洋文学为何物,独于西洋人生之甘苦,风俗之变迁,家庭之生活,社会之黑幕,谈之不厌,且谓从此可更亲切认识西洋文化之真面目,较之高谈阔论‘巴尔干形式之鸟瞰’而不识巴尔干地图之流,其志趣之高下为何如也.”[7]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月

第31卷第6期满建,等:林氏刊物散文的话语特色

在林语堂“近情”文学观念的影响下,《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上的散文在内容上不局限于宏大题材,而多从生活的小处细处着眼,将人间世态和宇宙万物形诸笔端.比如描述人间百味的散文有姚颖的《墙的悲哀》、徐訏的《新年谈忆旧和怀新》、徐仲年的《命名记》、何荣的《讲道德》、彭学海的《谈“骂”》、钟开莱的《说信条》、浑家的《论尊严》、王维凯的《论机遇》;叙写饮食男女生活百态的散文有丰子恺的《吃瓜子》、双红的《茶里的人生》、徐訏的《论女子的衣领》、季明的《杂谈理发》、奚白的《洗澡有感》、雷迅的《咳嗽》等;对现实大千世界进行速写的散文有李青崖的《偷鸡桥的盛会》、岂凡的《参观记》、丁太玄的《法院旁听记》、何容的《逛财神庙》、肖今的《北平图书馆散记》、钱可训的《检查记》等;描绘各地风情的散文有吴祖光的《上海年景》、何芳洲的《从一只小虫看上海》、司马訏的《秦淮河畔的除夕》、英弟的《广州人》、卜斯水的《湖北人的脾气》、大岳的《汉川杂谈》等等.在这些作家笔下,诸如人生经历、世俗情感、家庭琐屑、个人嗜好等都成为表现的内容,作家从衣食住行等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和需要出发,或通过说理抒情,或通过描绘人物、评论时事,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趣,“凡方寸之中的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是谓现代散文之技巧”[6]11,从而形成其近情的话语特色.

散文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林氏刊物散文话语特色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散文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张爱玲散文《迟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