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大众传媒论文范文资料 与大众传媒促进民族认同个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众传媒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8

《大众传媒促进民族认同个案》: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大众传媒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发挥着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作用.《中华儿女》杂志创刊以来,发挥人物类期刊的传播功能,为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爱国主义认同、民族情感认同、传统文化认同等积极努力,为中华儿女从一个期刊名称变成一个响亮的民族称谓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大众传媒;民族认同;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4.0009

中华儿女是全球华人的共同称谓.作为唯一以“中华儿女”冠名的媒体,创刊25年来,《中华儿女》杂志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纵情讴歌优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光辉业绩,以一本期刊独特的传播力,以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记载,把中华儿女这个神圣而又尊贵的称呼,提升为一种影响全球的强音,以大众传媒的力量促进了民族认同.

1 中华儿女名称的由来、演变及内涵

1.1 中华儿女名称的由来

中华儿女作为当代全球华人的称谓广泛流行,并成为海内外华人的专用符号,是在1988年《中华儿女》杂志创刊, 为杂志题写刊名以后.

1985年, 宣传部 在一封复函中说:“经部领导研究并报 书记处领导同志审定,今后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代称中国各族人民更好一些.”

1990年3月10日, 邀请在北京参加 全会的边疆民族地区和沈阳、北京、兰州、成都等军区的同志,以及党 各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全会的同志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研究进一步稳定边疆民族地区局势的问题.他在讲话中谈到“可以研究在国内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样的词,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感召力.”

1993年11月5日, 统战部召开第18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李瑞环发表讲话,首次使用“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这句话,他说:“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人民的团结;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和台港澳同胞的团结;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此后,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两个词语逐渐成为官方用语中的常用称谓.

1.2 中华儿女作为广义范围的概念

目前,作为在全球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族群,无论是什么国籍,客居他乡多么遥远,都把自己称作中华儿女.因此,中华儿女是海内外华人华裔共同的象征,是一种共同的血缘、内在的情感和祖先认同,只要是华人华裔,都被称为中华儿女.

1.3 中华儿女作为特定概念的内涵

作为特定的称谓,中华儿女特指那些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优秀分子.2010年7月, 在会见来自5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6000余名华裔青年时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梦.” 把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华儿女的基本要素总结为三个:第一个是“根”.中华儿女的根在中国,认同这个根,才能成为中华儿女.第二个是“魂”,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认同.第三个是“梦”,无论是在海内海外,怀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大家共同的梦.

2 《中华儿女》杂志对民族认同的贡献

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对社会凝聚力的主观感知方面,还是对公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都产生一定的直接影响.《中华儿女》杂志创刊以来,以精彩丰富的传播内容,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超越了社会的各种属性,在不知不觉中传递了人们对“中华儿女”概念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

2.1 《中华儿女》杂志强化了“中华儿女”的符号价值

民族认同的建构是民族国家进行文化融合和政治整合的过程,其要点在于民族统一和族裔多元的平衡以及文化和政治的良性互动.人类学家戴维·科尔泽曾说:“没有仪式和象征符号,就没有民族.”民族符号作为一种意义综合体,蕴含了本民族全体族群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这种强烈的象征符号有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本妮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一书中指出,印刷品的广泛传播发挥重要的凝聚作用,人们通过阅读相同的文本,形成了相互联系的读者群,从而为民族意识奠定了基础.《中华儿女》杂志创办以来,不断在全社会突出“中华儿女”这个响亮的称谓,使之成为显著的民族符号.“中华儿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血脉的文明标识,创造出了一致的心理归属,逐渐得到所有华人的普遍认同.

2.2 《中华儿女》杂志促进了一个称谓的政治认同

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国民心理和民族认同,而大多数国民的价值判断和公众舆论,又通过媒体和各种传播渠道传达给国家领导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领导人的各种决策及行为.中华儿女称谓就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申下形成的,是由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威决定的.《中华儿女》杂志创刊以后,陆续发表了一批影响深远的领袖系列文章,把党的三代领导人以及新的 领导集体作为报道对象,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如《解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杰出贡献》、《温家宝:感动中国的春天故事》等文章,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为报道内容,既让领导人熟悉了刊物,也让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中华儿女”这个称谓,从而促进了一个称谓的推广.

2.3《中华儿女》杂志以人物报道塑造了广泛的身份认同

信息社会的到来构建了特有的媒介时空.在媒介社会,人们在利用大众传媒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大众媒介所影响.大众传媒创造一个“观念世界”,受众追随媒介成为这个观念世界中的一员.当受众逐渐拥有一个共同身份——“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在文化、心理上更易联结为一个“共同体”,从而强化了民族认同的塑造.在25年的办刊实践中,《中华儿女》杂志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内容特色,以报道国内政要的工作和生活为重点,以挖掘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为特色,以记录社会精英人物的发展和成功为内容,主要刊登中国当代政要人物的传记、专访和回忆录等,备受中国政界、商界及其他主流社会关注,成为一本高举爱国爱国主义旗帜的高格调、高水准、高质量的人物期刊.《中华儿女》杂志精心选取的报道对象,由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来展现海内外的华人风采,用一个个典型代表人物强化民族情感,使身份认同更加明显.

大众传媒论文参考资料:

大众文艺杂志

大众文艺期刊

大众投资指南杂志

大众文艺投稿

大众文艺杂志社

传媒杂志

结论:大众传媒促进民族认同个案为适合大众传媒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湖南大众传媒出的明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