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大众传媒论文范文资料 与大众传媒时代我国的城乡文化传播冲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众传媒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03

《大众传媒时代我国的城乡文化传播冲突》:关于免费大众传媒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大众传媒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是在两种不同的思维逻辑与价值观念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人类文明.大众传播媒介的繁荣导致文化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成为城乡文化冲突加剧的催化剂,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和影响,城市文化不斷吞噬着乡村文化.因此,若要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得以共同发展需要新的传播秩序的建立.

【关键词】城乡文化文化霸权社会断裂

文化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纵观历史每次文化的变革都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精妙地阐释了这种农耕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在没有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安定环境里,乡土文化得到不断地积淀与巩固.战争以后,国门逐渐被列强打开,西洋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洋文化是相对于乡土文化的城市文化,是在西方工业文明产生和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与传统乡土文化强调人文*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工具和理性.在西洋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漫长的社会转型,传统的乡土文化的发展也慢慢受到阻碍和挫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实施直接冲击着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乡土文化,城市文化已经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但传统的道德观念、家庭*等依然稳如磐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种文化犹如流淌在身躯上的血液,短期内不会瓦解消失.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变革,社会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变化促使文化的发展出现新的趋势,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备受社会推崇,而传统的乡土文化慢慢地被大众“冷落”.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显现,并且日益尖锐.

一、城乡文化传播失衡的现状

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以来,人们传播信息不再是面对面的口口相传,电视的出现让信息传播的介质更加多元化,信息的传播方式日渐丰富,并且越来越少受到时空的限制.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和壮大,是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冲突的催化剂,致使城乡在信息的接受和使用上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文化的传播也呈现出越来越不平衡的状态.

1.城市文化的“霸权”地位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经济条件宽裕的群体在使用媒介、购买媒介产品的能力上总是优越于生活相对普通的群体.而且,产生于现代城市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内容定位的时候也刻意倾向于城市受众.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乡土文化难以满足城市市民的需求,以至于城市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乡土文化边缘化

威尼斯手抄小报被追溯成大众传播媒介的起源,其传播的主要内容为交通信息和商品行情.由此不难看出,大众传播媒介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媒介产品的生产更多的定位于购买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受众定位势必又会影响媒介容定位,即主要生产、传播和城市生活相关的信息.这样的媒介属性和运营模式下,乡土文化自然而然被大众传播媒介拒之门外.

3.传统乡土文化被贬义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文化被贴上进步,时尚的标签.相反,农村的传统文化则被视为落后、愚昧的文化.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春节联欢晚会,由赵本山、黄宏等东北演员表演的小品,往往把农民塑造成愚昧无知,邋里邋遢的滑稽人物以博取观众的开怀大笑.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农民也就逐渐被赋予“不讲卫生”、“生活贫困”、“愚昧无知”、“素质低下”等特殊的符号.因此,农民这一群体成了大众审美的反面典型.

二、我国城乡文化传播冲突的根源

我国的城市文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形成的,然而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城市文化迅速占领了文化市场,成为广受青睐的主流文化.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是造成我国城乡文化传播冲突的原因之一.由于这种政策的实施导致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市民和农民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最终不仅仅造成城乡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信息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转换的状态,也就是说谁掌握了信息资源谁就掌握了经济资源,而经济资源又可以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在这样循环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距势必越拉越大,同时也使得城乡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严重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大众媒介在城乡普及率的差距,还表现在城乡媒介质量差距.受文化程度和经济实力的影响,报纸、电视的普及率城市远远高于乡村,有调查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彩电拥有量为农村的两倍.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大众传播媒介实施“公共事业,企业管理”后,它们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主动把目标受众集中定位于购买力较强的城市居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以及二元化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逐步被分解成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其中,强势群体大多为城市居民,弱势群体更多的集中分布在农村.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国家优先发展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在这种社会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城市文化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领导者和支配者.农村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唯城市文化“马首是瞻”,更甚者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主动迎合城市文化,从而更加剧城乡文化的悬殊.

三、我国城乡文化传播冲突的消极影响

1.传统乡村文化的消失

大众传播媒介对城市文化的重点传播,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看,给受众造成城市文化重要于乡村文化的错觉.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乡村居民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积极的吸收、认同着城市文化.乡土文化因不符合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失去传承.在当前,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学习、工作,随后将城市文化带回乡村,却鲜有城市居民深入农村了解乡土文化、建设农村.根植于乡村的工匠文化、艺术形式逐步被现代工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网络游戏、流行音乐等娱乐文化也越来越受农村居民的喜爱,而传统的民歌、风俗逐步被淡化、甚至消失.

2.社会的断裂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文化信息成为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传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逐步转变成以合同契约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定位及内容定位直接导致信息在不同阶层的流通.缺乏社会交流的社会阶层已有“各自为阵”的趋势.大众传播媒介对城市文化的充分传播和对乡土文化的边缘化,加剧了城市与乡村的“信息鸿沟”,势必会造成城市与乡村两个阶层的断裂.

四、构建城乡文化传播新秩序

和谐文化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和谐文化的建设不是要把不同的文化同质化,而是要让不同的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融洽地发展.

丰富对“农”的叙事结构.当前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对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信息加工中所呈现出的形式和结构过于单一,简单地把乡村文化与愚昧、落后对等起来,影响社会各个阶层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客观认识与评价.对乡村文化的呈现也不例外地表现为批判与舍弃.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应该重新审视现有的传播机制,不能按自己的思维逻辑与价值取向在公共传播活动中有所偏倚.改变城市意识形态里对乡村文化的歧视与冷落.

发掘乡村文化的积极特质.乡村文化被冷落不仅仅是因为城市文化的冲击,还因为自身的适应力不强.只有挖掘出乡村文化内在的特质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农家乐的风靡就是最好的体现.周末假日,生活压力巨大的都市人群更愿意走进乡间领略清新的田园风光,感受淳朴的乡村风情.

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不论哪种文化的消失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我们应致力于两种不同文化的共同发展,取长补短,增进双方的互动.

参考文献

①方晓红、庄曦,《解析跨城乡文化传播的意义》[J].《传媒观察》,2006(3)

②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3

③周鸿铎:《区域传播学导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24

④李伟波、车启来,《乡村青年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8(3)

⑤申凡:《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功能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38

(作者:西京学院助教)

责编:周蕾

大众传媒论文参考资料:

大众文艺杂志

大众文艺期刊

大众投资指南杂志

大众文艺投稿

大众文艺杂志社

传媒杂志

结论:大众传媒时代我国的城乡文化传播冲突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众传媒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众传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