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社会工作者论文范文资料 与社会工作者助人行为比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社会工作者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8

《社会工作者助人行为比较》:本文关于社会工作者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社会环境影响着主体行为,不同的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主体行为.但是,我们通过对上海市两个社工组织及其社工人员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组织环境内,作为行动主体的社会工作者却有着极为相似的行为取向,社会环境之于社会主体的关系解释在这里遇到了困难.重新审视两位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我们发现,社会工作价值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两位社工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本源,才使他们克服了组织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助人行为.

〔关键词〕社会工作价值;组织环境;助人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9)02-0010-05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逐渐意识到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比如上海、深圳的社会工作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全国共有超过200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更多的学校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社工教育在国内获得了蓬勃发展.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较为规范的社工服务组织,从事社工服务的专业人员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事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社会工作本身的研究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社会工作研究领域,随着社工事业的发展,更多的研究者也逐步加强了对社会工作的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国内的学者和专家丰富了社会工作的理论,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工作实务当中,在戒毒、社会矫治、老年工作等领域发挥了社会工作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方向的发展.在社会工作研究当中,对于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这些关注点更多的是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方面,[1]是一种政策性研究.而直接将社会工作者作为对象,从个体层次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社会学学理上的研究还不常见.

本文将研究视角从社会工作者的整体层次回到社会工作者个人身上,力图从社会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研究视角来*社会工作者的个体行为,关注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并且对不同行动主体的行为进行对比.在社会工作实务处理中,他们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持有的态度如何?不同的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采取的行动是否一致?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可能会出现一致的表现或者不同的表现?本文将通过对上海两个社工组织中不同的社会工作者的调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二、社会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影响行动主体行为的基本因素之一,社会环境和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学首先关注的问题,从这个基本的关系发问,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行动主体受到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他们对社会环境的反应.关于社会环境和主体行为的关系,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社会环境影响着行动主体的行为方式,行动主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怎样进行行动,都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对于行动主体的影响更加推进的一步是,不同的环境会激发不同的主体行为,这也是本文对社会工作者首要考察的内容,看看不同的组织环境是否带来了不同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社会环境和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主体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行动主体也对周围环境施加着影响,从而使得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当然,社会环境是有层次的,有些学者指出社会环境应该是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的多重系

统,[2](15)而我们要考察的影响社会工作者行为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直接影响其行动作为的组织环境,也就是他们所属的社会工作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在何等程度上对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发生了作用.

笔者选择的调查地点是在社会工作发展较为迅速的上海市.近年来,上海市给予社会工作发展高度的重视,也使得上海的社会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2003年,上海市政府即推出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并举办了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随后的两年中,又相继颁布了《上海市社会工作师(助理)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注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暂行办法》、《注册社会工作者守则》及《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规范(试行)》等行政规章,以规范社会工作的发展.随着这些措施的出台,上海市也涌现了大量提供社工服务的组织.这些社工组织有些是通过政府力量办起来的,有着较强的政府背景,和政府的联系也相当紧密;还有一部分社工组织是依靠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和政府关系较微弱,在具体的工作中很少受到政府的影响.笔者根据这样的区分选取了两个社工组织,A组织和B组织,前者是有着较强政府背景的社工组织,而B组织则是从民间发展起来的社工组织.笔者发现,A组织和B组织在上下关系、组织架构、工作模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在这两个社工组织中工作的社工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环境.

首先,两个社工组织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也就是在政府、组织、民间社会这一上下关系上有着较大差异.A组织是上海市政府于2003年面向全市推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和政府的设置相似,这一机构在市、区、街道 都有设置,并且是层级状机构设置:在市一级称 “中心”,在区一级称 “社工站”,在街道一级是 “社工点”.可以看出,这种结构是和政府的行政架构是平行的,在职务关系上A组织接受上级本类组织和本级政府的领导,组织内的办公设施由政府提供,工作人员的工资由政府发放,可见其和政府是紧密联系的,在某种意义上是政府的延伸.B组织则是上海浦东新区社工协会孵化出来的一个非营利组织,2003年成立时由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召集组建,并且一直沿着完全非政府的方向发展,和政府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在资金来源上B组织主要是依赖社会捐赠和项目资金支持,当然也有政府的项目,但是在项目中和政府保持平级的合作者关系,其工作并不受政府支配.

如果B组织可以称为NGO的话,A组织则由于其政府背景也就成为了所谓的GONGO.政府除了向A组织提供资源外,也给A组织及其社工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每年完成的个案、小组要达到一定的数量,除完成专业工作方面的任务外,还需要完成一些政府部门布置的临时任务,甚至是政治任务.相比较而言,B组织中的社工则没有工作任务量的要求,也没有非专业工作的任务强加于身.B的工作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而A的工作则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可见,就社会工作本身的工作性质而言,A组织在政府的规制环境下,缺少社工组织发展的自主空间,而B组织由于和政府的距离相对较远而获得了较大的自主空间,有着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其次,从组织的内部环境来看,两个组织的组织架构也是不同的.A组织是一种层级化的职位设置和管理,而B组织则是平铺的网络形状性质的组织架构.在A组织中,较低一级要接受来自上一级(如社工点对于社工站,社工站对于社工中心)的行政领导,而处于组织领导层的管理者又往往是社会工作的外行,在社会工作组织中通常采用适用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理念来管理A组织,使得A组织对上下级之间服从和被服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和对政绩的关注超过了对社会工作本身的关注.因此,A组织中的社会工作者往往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仅要做好专业服务,还要经营好和上级的关系,更要迎合上级争取好的政绩.B组织有着和A组织完全不同的网状化结构,它的内部不是以行政层级来划分的,而是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的不同类别来划分的,如学校社工部、老年社工部、民族社工部等.各部门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不存在上下级之分.社工除每周相聚一次分享工作经验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自的服务点上提供服务.而在举行部门分享会和机构分享会时,机构的主任和督导均是以社工的身份出现,而不是领导的身份,所有的机构成员仅仅是分工不同,而没有职位等级上的差异.这种职位平行、身份平等的关系使得组织成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社工服务中去.

社会工作者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保障学论文

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语言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结论:社会工作者助人行为比较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社会工作者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工作者考试通过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