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阅微草堂笔记论文范文资料 与矜持下焦虑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心态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0

《矜持下焦虑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心态和》:本文是一篇关于阅微草堂笔记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焦虑”既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文学现象,在《聊斋志异》成书后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两股文言小说创作的潮流,即“模仿”和“反模仿”.两者都是“焦虑”状态下的基本反应.《聊斋志异》“传奇法以志怪”的写法促成了纪昀等人笔记体小说文体意识的觉醒和建构,作为台阁重臣和学术领袖,纪昀选择了旁观式的远离态度,即矜持态度,然而矜持之下隐然有着“模仿”和“反模仿”的痕迹.不仅如此,纪昀在创作《阅微草堂笔记》的同时,对笔记体小说进行了更深的“史”的勾索,回归儒家传统的文学审美,扩大传播途径,来对《聊斋志异》的盛行进行有意识的反拨.

关键词: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焦虑;著书者之笔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在笔记体小说史上,《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的对比研究一直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的清代文言小说部分里,把二者作为“拟晋派”和“拟唐派”的代表,笔者拟从《聊斋志异》对纪昀创作心态影响的角度,希望能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新的认识.

纪昀一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为经学研究,一为《四库全书》的编纂,一为《阅微草堂笔记》的撰写.经学的研究使他侧身于汉学家之列,《四库全书》的编纂特别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撰写使其成为当时知识界精英领袖的代表之一;而《阅微草堂笔记》的传播则引领了一个新的小说风尚.

一、“他者”“焦虑”和“矜持”

《四库全书总目》编撰始于乾隆三十八年,四十七年二月完成初稿,后历经修改,乾隆五十七年后方行刊刻.纪昀作为总纂官之一,躬于其役、用力最勤,兼之独立不迁的处世态度,使他在朝野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既是远在江南的袁枚也称其为“先生”(袁年长纪八岁).馆阁重臣和学术领袖的双重身份,使纪昀自觉实践乾隆帝在四库馆臣撰修《四库全书》过程中一再强调的“雅正”思想 ① ,而梁简文帝萧纲提出的“立身先须谨慎,为文且须放荡” [1] 3010 的创作观在纪晓岚的精神世界里并没有显露,生存环境的限制和“雅正”的自觉追求,使纪昀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对“发愤著书”“才子之笔”“笔记小品”等的文学观点、文学创作方法、文学形式等持一种超然远离的态度,不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文学创作方面,纪昀都有着一种道德理性对自身情感进行约束,虽然儒家的美学理想是“中和之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 43 ,但从文学的创作实绩来看,他是追求“绘事后素”之“素”,对文章之美进行有限度的约束,自觉追求朴拙的文风.这种超然远离的态度和“理解的同情”,可称之为“矜持”,矜持态度的形成,其原因既有纪晓岚独立不从流俗的品格,也有一种潜意识里对“他者”存在的一种回应.这从《四库全书总目》和《阅微草堂笔记》的有关论述里都可以看到上述之文学观点.

“他者”即《聊斋志异》.在《四库全书总目》里,《聊斋志异》被摒弃于小说家类之外,称之为“委巷小说”;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可以看到他周围已经逝去的人的描写,如爱女、爱妾、义仆等,态度近于“矜持”,并不曾有如袁枚《祭妹文》那样哀怨泣下的写法,这也是一种超然矜持的态度,虽然纪昀一样有着伤逝的情怀.在为亡儿汝佶所留存的文献进行评论时,他仍然有着对《聊斋志异》的批评式回应:“亡儿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颇聪慧,读书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举于乡,始稍稍治诗古文,尚未识门径也.会余从军西域,乃自从诗社才士游,遂误从 竟陵两派入,后依朱子颖于泰安,见聊斋志异抄本(时是书尚未刻),又误堕其窠臼,竟沈沦不返,以讫于亡故.等又惜其一归彼法,百事无成,徒以此无关著述之词,存其名字也.”从中可看到“他者”存在所产生的“焦虑”,已经压过他对亡子的伤逝之情.

馆阁重臣的地位,国家意识形态的自觉实践者,“质”“素”的风格追求,使纪昀在笔记小说的创作上持一种矜持的态度,即朱光潜先生视之为“自居‘法官’地位” [3] 480 的批评学者.中国古代的笔记体小说,其创作缘起于生活的岑寂无聊时情感又要有所渲泄,如百一居士《壶天录序》云:“予匏落不材,殆将衰老,旅馆寂寥,形影相吊,其藉以释心胸、破积闷者,每不出稗史诸书.茶和酒半,聊复效颦,征闻考见,信手录之,颜曰《壶天录》.” [4] 1 于是“笔记”作为一种灵活自由的著述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作者一方面宣称“无意于著述”,一方面又急于“付之剞劂”(借助门人弟子),这种矛盾的现象透露了笔记作者为文不敢“放荡”,往往以局外人的身份在“执笔记录”;道德理性的约束使他们的情感宣泄不致过于泛滥,同时创作中偶有“ 之谈”也可以推之为外界的因素,比如说故事的人,避免了道学家的谴责和攻击.论者多以为纪昀小说创作中的“拟晋”倾向是他在向“史”靠拢来寻找自己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因为“史”的意识的形成是主体和客体、自身和外界合力的结果,“史”意识中“他者”(外界事物)的存在可以使作为“执笔记录”的作者免掉道德的负罪感 ① .纪昀的矜持态度,一方面借“史”之“他者”来减轻创作小说时的“文体焦虑”感 ② ,同时也达到了情感宣泄的目的,又给读者造成一种纪氏小说有着“资考证、寓劝诫、广异闻”的主题功能的印象.《聊斋志异》的成功之处,在于如鲁迅先生所言之“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5] 214 ,而传奇小说是“笔记小说之变体” [6] ,纪昀为了消除“焦虑”所采取的策略之一就是从“史”的勾勒中找到“正体”,这个勾勒的过程是籍《四库全书总目》之“小说家”类的收录得以实现,可以说《四库总目》之“小说家”就是这个笔记体小说作品的简史.纪昀虽然承袭胡应麟有关《山海经》的论断,亦认为《山海经》是中国小说之最古者,但他还是倾向于魏晋小说的纪实特征.魏晋小说作为“古小说” [7] 的本然状态,这也是笔记体小说为自身正名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相对于“叙事婉转、文辞华艳”的“拟唐派”,“拟晋派”则呈现出“语言朴质无华,情节粗陈梗概”的风貌.

二、“模仿”和“反模仿”

阅微草堂笔记论文参考资料:

微信营销论文

微信投稿平台

微信投稿

微杂志

论文评阅意见

关于微博的论文

结论:矜持下焦虑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心态和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阅微草堂笔记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阅微草堂笔记全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