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职业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工业时代职业教育新选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职业教育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5

《新工业时代职业教育新选择》: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在前工业时代,职业性学习具有整体性特征;进入工业时代之后,职业教育进入割裂状态,这一趋势一直保持到现在.在以工业4.0为标志的新工业时代,生产过程的分工将逐渐被打破,人类的生产将有可能回到整体化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职业教育也应因势而变,按照融合而非割裂的思维面对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工业时代;劳动分工融合;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8-0019-05

【作者简介】臧志军,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教师,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斷,显然,这一判断是基于对我国当前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的重新认识做出的,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对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重新认识.早在2014年,*主席就曾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并重点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可以说,新工业时代是中国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的产业革命也必将带来职业教育的重大革新.

一、职业教育的工业化特征

(一)前工业时代的职业性学习

早在现代职业教育诞生之前,人类传承生存技巧、培育职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就已存在了成千上万年.对一些仍处于原始状态的族群的研究表明,部族的年轻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成年人学习狩猎技巧,而成年人也会有意识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1]这种活动显然是后来的学徒学习的原型.在社会分工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后,一些职业开始相对固定下来,逐渐出现师带徒的现象,特别是在手工业高度发达后,师徒关系成为一种重要的技能传承结构.与学校形式的职业学习相比,学徒学习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

1.学习内容非结构化.师傅很少为徒弟编制结构化的教材,而是随机地教一些实用技能.尽管会出现一些专门为学徒编写的教学内容,如为店员学徒编的算术课本、为中医学徒编的《汤头歌》,但完整的教材仍不多见,所以总体上学习内容仍然是非结构化的.

2.师傅一般进行技能的整体传授.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明了个人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在传统状态下师傅的技艺传授与“教育”的标准相距甚远.师傅一般只通过具体劳动向学徒进行技能展示,而学徒主要通过模仿、反复操练来掌握技能.有调查表明,把技能当作一个整体来教而不是分割成一项项技能点甚至是师傅们有意识的行为,因为他们相信“学徒就是学规矩”,而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技能.[2]

3.学徒的劳动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产品.尽管几千年来人类的劳动分工不断细化,但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分工才真正达到极致.亚当·斯密曾对制一根针需18道工序、每个工人只专门从事其中一道工序感到惊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此彻底的分工对于斯密时代的人来说仍然是稀奇事.有研究表明,我国唐代就出现了唐三彩制作工艺的高度分工,有的工匠只从事掐丝工艺.但总的来说,这只会发生在官方的大型工场中,在民间特别是师带徒的过程中,学徒的学习任务是完成整个产品,而不仅仅是产品中的某一个零件.

4.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同一.传统状态下也有少数行会、商会为学徒创造一个集体学习的独立场,但绝大多数的学徒学习发生在工作现场,是通过“做”来学.当然这与“做中学”还有所区别,后者是通过“做”来学习超越具体场景的抽象知识,而前者只是通过“做”来学习具体技能.

以上的分析表明,前现代学徒学习的最大特征就是“整体性”,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到学习场域都强调整体,而不愿意将其割裂.这是与当时知识体系分工不明确、劳动对象相对简单等的经验技术发展阶段相适应的.

(二)工业时代的职业教育

韦伯观察到19世纪的普鲁士出现了传统学徒制的崩裂,大量学徒离开师傅进入工厂劳动,成为技术工人.[3]实际上,如果不是到19世纪末政府强力介入,德国的学徒制也要像英国一样瓦解了.伴随着学徒制的式微是职业学校的兴起,19世纪后半叶德国机械制造钢铁企业举办的工厂技校就是典型的职业学校.[4]在资本主义和机器化大生产盛行后兴起的职业学校中的学习与传统学徒学习显然存在巨大差异,主要表现在:

1.学习内容开始结构化.与工业生产中精细的分工相一致,职业学校对知识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分科式课程成为主流.每门课又按照知识逻辑或生产逻辑进行了重新排列.学生只有学完前一阶段的知识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与传统学徒的非线性学习大相径庭.

2.每位教师只传授他所熟悉的那部分知识与技能,所有教师的传授相加才能构成完整的技能体系.与知识的分科相适应,教师也是分科的.教师只掌握某一工作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专门人员”.

3.学生的劳动对象更多的是某一产品的零件,而不再是完整的产品.由于产业界的高度分工,越来越多的工人只生产某一产品的某一零件,亨利·福特甚至专门为整个过程只需3分5秒的装配活塞杆的简单劳动设计了一个独立的工作岗位.[5]与此相适应,学生也不像学徒那样需要完成整个产品,而只需完成对零件的学习即可.

4.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分离.职业学校的出现对学习场景和工作场景进行了物理分隔,于是职业学校开始努力再造工作场景,但多数尝试都不太成功.

进入20世纪,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生产劳动的分工越发细化,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追求技能的极简化、岗位化.与此相适应,职业学校也开始追求岗位能力培养,集大成者就是诞生于二战期间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CBE).它把职业教育活动的起点设定为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只需要掌握该岗位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即可.如前所述,大机器生产条件下的岗位设置是高度分工的结果,因此以岗位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设计只能带来知识与技能、学习者与学习对象、学习者与生产对象之间的割裂.这种割裂在马克思的话语体系里面就是“异化”.

职业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职业教育期刊

职业教育杂志

职业教育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结论:新工业时代职业教育新选择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职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