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规范管理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规范管理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9

《我国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本论文可用于规范管理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规范管理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公益性岗位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一项就业援助制度.公益性岗位在解决困难群体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运行过程中,由于缺少统筹管理公益性岗位的体制机制和有效的管理办法,公益性岗位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我国公益性岗位及从业人员现状进行了分析,探寻了公益性岗位在实践中发挥的社会效益,以及规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就业援助

[中图分类号]C971;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0461(2017)09-0050-07

为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国家从2002年起就提出了公益性岗位政策①.200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将开发公益性岗位作为一项就业援助制度在我国法律层面上得到了确认.2009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可见,公益性岗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作为就业安全保护网来发挥作用的.

经过十余年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数量越来越多,既充实了社会基层管理和服务的力量,同时也解决了大量“4050”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自2002年,国家提出开发公益性岗位之后,国家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公益性岗位及从业人员的管理进行规范.我国公益性岗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但在实践运行过程中,由于缺少统筹管理公益性岗位的体制机制和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多单位存在着人员招录和日常管理不规范、管理责任不明确、岗位职责不清晰、闲散人等“吃空饷”、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在公益性岗位上滥竽充数、公益性岗位发挥作用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从课题组发放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高达48.27%,这表明目前公益性岗位上安置了许多年轻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成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主体,这与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初衷不一致.公益性岗位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我国公益性岗位出现了被滥用的现象.在此背景下,亟须对我国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进行研究.

一、公益性岗位有关概念界定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挥就业援助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2007年8月,在颁布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将就业援助这一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规定,对就业援助的对象、援助的方法和措施、援助的领域和行业等方面做出了规定②.2012年1月24日,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指出“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形成长效工作机制”.③虽然我国关于就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少,但是关于就业援助制度政策的出台或相关的研究起步却较晚.

理论界根据就业困难形成的原因将就业困难人员分为两大类④:一是“自然性”就业困难人员,指因自身生理原因,如身体残疾、体质过差等,或由于文化技能水平低下,如学历较低、缺乏技能或者技能水平较低等原因形成的就业困难人员;二是“社会性”就业困难人员,指因社会性或体制性原因,如下岗和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民工等,这些就业困难人员是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并通过劳动获得一定劳动报酬的各类岗位.

公益性岗位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公益性岗位的主体是政府

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但市场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必须介入劳动力就业市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结构转型的加快和企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化阶段,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困难群体由于普遍缺乏劳动技能,在市场上竞争就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政府必须积极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措施,创造条件、扩大机会,帮扶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此外,公益性岗位也需要政府与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的配合,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因此,公益性岗位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但不限于政府,也包括其他非政府组织.

(二)公益性岗位面向的群体是就业困难人员

当前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平等就业的权利,也有利于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公益性岗位是临时性和过渡性的

公益性岗位政策实质上是就业援助政策,旨在保障劳动力市场上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同时让这部分人员可以在从事公益性岗位期间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自学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在公益性岗位服务期结束后能够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顺利实现再就业.因此,“临时性”和“过渡性”是公益性岗位的两大特征.

二、公益性岗位及从业人员现状调查分析

由于缺乏公益性岗位方面的宏观统计资料,因此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公益性岗位发展现状及从业人员的现状.调研组成员面向浙江、山东、贵州、辽宁、黑龙江、陕西、河北、河南等多个省市发放大量调查问卷,共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 163份,其中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问卷2 693份,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单位问卷470份.

(一)公益性岗位发展现状分析

在被调查的470家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单位中有198家单位的性质为政府机关,占比42.13%;179家单位的性质为事业单位,占比38.08%;38家单位的性质为社区,占比8.09%;34家单位的性质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占比7.23%;此外,还有21家单位的性质为企业,占比4.47%(见表1).

规范管理论文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的论文题目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结论:我国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规范管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车间现场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