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出发论文范文资料 与为了需要而出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出发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2

《为了需要而出发》:这是一篇与出发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题记

众所周知,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从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的进军.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达到自我的学习”.儿童的学习生活,也必然要从他们的学习需求出发来形成学习的动力,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需求”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源泉.语文教育,构建人之语言和精神,为了人之“需要”而出发,是其应然之选.而课堂,是教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刺激新的学习需求的基本平台.

一、慧眼独具,去敏锐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

“需要”视野下的课堂观,旨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习得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是支持与引导,需要的是可以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环境.而我们在课堂上很少看到教师如何从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有的教师说:“学生学习还有‘学习需求’吗?我怎么感受不到?”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不是由学生直接向教师提出的,而往往表现在他们的错误中、困顿里、疑惑处、创新点,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去机敏地发现,及时地把握,灵动地处理.

1.“错误”不容“错过”

几年前听几位教师执教四年级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将“品尝”的“品”字漏掉了,教师马上帮他纠正就过去了.这里的“品尝”和“尝”是一样的吗?这“品”字能随便漏掉吗?显然这里隐含着一种学习需求:“尝”和“品尝”到底一样不一样?另一位教师课堂上也出现这个朗读错误,但教师却紧抓不放.“品尝”和“尝”的意思一样吗?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李时珍要辨别药材的药效和药性,只能仔细品尝,可不能随便尝尝就过去了;有的说:“品尝”就是细细地品味;还有的说:“品尝”表现了李时珍尝药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等所以,把“品尝”读成“尝”,绝不仅仅是粗心,而是内隐着一种源于语感不足、理解不到位的学习需求.只是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只顾着完成自己的“预设”而错过了.

2.“困顿”不能“混沌”

教学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第四自然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我先请同学们静静地聆听母亲唱的歌谣,再请大家读这一段文字.优美、悦耳、动听的歌谣让大家都深深地陶醉了.就在此时,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母亲的歌声是芳香的呢?”是呀,“音韵”本来是听的,现在书上却用了表示嗅觉的“芳香”一词来形容,这与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冲突,头脑中产生了困顿,从而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同学们在读读、议议中体会到了母亲的歌声是那样沁人心脾,如花的香味一般芬芳四溢,令人陶醉,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关注到了学生此时的对独特表达方式的“学习需求”,顺势而导,虽然不用教“通感”这种修辞手法,但这种独特的写法在学生困顿时学习,会“重锤敲击”在学生的脑海里,会“潺潺流动”在学生的心坎上,会从“混沌”到“豁然开朗”,因为这孕伏着学生学习的自我需求.

3.“疑惑”必须“解惑”

教学六年级下册李清照的经典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尾声时,我播放了蔡琴演唱的这首词.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班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蔡琴歌的味道不对.李清照的这首词不应该是这样忧伤的感觉,我们刚刚不是体会了吗,她心情非常愉悦的呀.”学生对蔡琴的歌声不应该是忧伤的疑惑,正是他此时的“学习需求”.庆幸的是,我马上表扬了他.是的,我当时只觉得自己知道蔡琴唱过这样一首歌,在语文课上融入歌曲,是一种形式上的拓展,课堂的内涵会更丰富些,却没有去先听一听这首歌.蔡琴歌声的忧伤基调与文本的情感确实不在一根弦上,是不应该拓展这首歌的.

4.“创意”必然“创新”

学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一年级识字活动课《畅游昆虫王国》时,请小朋友读“蝴蝶”这个词语,一个小朋友是这样读的:“蝴蝶蝴蝶舞蹈家!”因为前面教师说了“蚂蚁蚂蚁真勤劳”!现在学生自然迸发出了这样的创意,多么有创新意识啊.这样一说,有了一种情境,有了一种意义,有了一种联想.教师原本只要求读词语,学生源于对昆虫的喜爱,有了夸赞它们的需求,所以有了如此美妙的词语朗读.教师及时捕捉到了低年级学生的这种在一定的情境中,形象化、趣味化朗读的“学习需求”,微笑着表扬到:“你读得真好!你读的蝴蝶真可爱!”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孩子继续学习的热望.

二、课型重构,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成长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刺激新的学习需求呢?“批注式阅读”不失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及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易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的程度,并达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效度.

1.自主批注,实施自我学习思维在场

“自主批注”是一种“准备性”自学,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强调了学生的自我探索,使学习成为主动建构和积极习得的过程.当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交流表达、语言实践的话题,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过程中有效生成语文能力.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一文中直接描写夹竹桃韧性的第四自然段时先预设:这一自然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老师课前查了字典,什么叫“韧性”呢?字典上的解释是“指物体柔软而坚实,不易折断”.比如说橡皮筋就是有韧性的.那夹竹桃的韧性是什么?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呢?静静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可以圈画关键的字词,在旁边写写体会.

这样一个问题抛下去,课堂变得十分安静,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非常专注的.在这种安静的气氛里,流动的恰恰是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书上圈点批注,用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段话写下感受体会.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关注到学生想到了哪些,思考到了何种程度.

出发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为了需要而出发为适合出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出发在路上的心情短语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