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行论文范文资料 与三年室之路三点变中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行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04

《三年室之路三点变中行》:该文是关于中行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三年前的那天——2012年9月7日,是我第一次踏入工作室开第一次例会的日子.我的师傅吴维山老师那句特别的开场白至今清晰在耳:“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我却要说‘高徒出名师’.”一句话把我们听蒙了,也把我们逗乐了.一晃三年过去了,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三年来,师傅深藏若虚,用一个智者的包容和从容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指引着我,助推着我.如今回首,三年“室”之路,三点“变”中行,我发现自己正悄然行走在专业成长、专业自信、专业幸福的道路上.

一、从执着上课到阅读思考,试着理性一点

1995年师范毕业的我,幸运地进了一所市级示范学校——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学校在区域内的知名度,给予了我高起点的平台.依靠着团队的力量,凭借着自己的那点小聪明,还有自认为过得去的语言感染力和表演天赋,从教多年来,我四次参加区级赛课获一等奖,三次参加重庆市赛课获一等奖,两次代表重庆参加国家级赛课获得两次教育部颁发的一等奖,一次参加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颁发的一等奖.我爱上课,学校的研讨课,我愿上;区里的观摩课,我争取上;有和名师同课异构的机会,我抢着上.我爱课堂,曾以为好教师的全部意义不过如此.人一旦沉浸在狭小的自我意识里,是很容易达到自我认可的极点.

“郭蕾,你上了那么多的课,你的课有什么特点呢?”这是参加工作室不久,师傅问我的一句话.是呀,我的课有什么特点呢?我快速地在记忆中搜索曾经的“经典”:字理识字的《夏天的夜晚》,以读代讲的《观潮》,读写结合的《小兵张嘎》,训练听力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能体现什么共通之处呢?似乎只是仅仅展示了每个时期的“焦点”而已.教什么,我听从专家的指导;怎么教,我考虑听课教师的感受;怎么学,我用尽“时髦”的方式;怎么问,我尽量缩小学生可能出错的范围;怎么说,我尽力粉饰每一句课堂话语,尽显自己的文采.我的课为什么而上?

“课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下面应该有硕大而坚实的思想.”看着我一时语塞,师傅启发道.看来,多年来我自认为的勤奋都用在了冰山一角的雕琢上了,无暇顾及“一角”下的“根基”,以至于它很小,小到无法让那绚烂的“一角”有所依附,随波逐流,不知何往.

认识自己是困难的,它需要有人警醒;认识到自己又是残酷的,它需要有勇气去承认和面对.我开始静下心来,去坚实缺失的思想“底座”.说也奇怪,心静了,厚厚的理论书竟然不再枯燥了,干瘪的学术概念也有了生命的鲜活.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思想,王尚文老师的语感论,孙绍振老师的解读理论,王荣生老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建华的语用学,李季的对教学知识论基础的认识等越读越觉得自己微小浅薄,越读越觉得语文世界博大精深,越读越觉得语文教学魅力无穷.

当知识的外圈不断地扩大时,说话虽“谨小慎微”了,但做课却“胆大妄为”了.我敢于上老师们研究“死角”的课例,挑战老师们长期困扰的话题.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用”,什么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课?是回到以往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吗?语境和语用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的语文知识才是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知识?等无数的问题困扰着老师们.我想用课例来回应这些问题,于是选择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打电话》一课.这是一篇容易被老师们忽略的略读课.为了寻求教什么,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阅读王建华的《语用学和语文教学》、万元华的《基于语用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及《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相声人物塑造的研究》等关于相声学的文章.为了探索怎么教最有效,我从书本中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在和学生的一次次交流中探索儿童幽默言语能力形成的路径,从而设计最佳的课堂活动.我在课堂上引领着学生在相声语境中探索幽默语言的反语用原则,在生活语境中尝试语用,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语用课例的探索.

通过这次课例的探索,我惊喜地发现自己执教公开课的方式变了:少了一遍又一遍的试讲,多了一本又一本的阅读;少了对优秀教案的拼凑组合,多了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少了对专家意见的盲目听从,多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执着探寻;少了课后的沾沾自喜,多了对课例的不断反思.

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看到这句话时,我脑子里浮现出的是我们的工作室,树竹、花草、茗茶、书籍、围坐、谈笑等这不就是“窗子”和“镜子”吗?

二、从一事一做到事事相连,学会统整一点

教师的工作很忙,从早到晚,好像没有歇息过;教师的工作很茫然,从开学到放假,又说不出自己做了什么.课要上,作业要照常批改,除此之外,各类学习、各种会议也没少参加,各类记录表、评价表没少填写,教学计划、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经验、教学总结也没少写.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等完成一件事又来一件事.我认真、踏实地做着,却又有时感到无力、无奈.

加入工作室后,我又多了一个身份——学员,这样一来,还得从琐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学习、阅读、交流、写作.当大家正愁如何做到学习、工作两兼顾时,师傅又给我们找来两个区级课题让进行研究,这不是雪上加霜吗?看着我们一脸的难意,师傅说:“你们之所以觉得累,是因为总是只思考并努力完成好一件事,如果用研究的眼光和心态将事事相连不仅不累还会快乐.”会是这样吗?不信也得做.研究的课题来了,我还被硬安了个主持的头衔.说实在的,工作十几年,我虽然不讨厌科研,但对科研也没有多少喜好,领导安排一点,就做一点,领导安排紧一点,就努力一点,既没有科研的热情和主动性,也没有科研的经验和能力.

“没有谁是在完全会了才去做科研的,总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的.”师傅的话不给任何人打退堂鼓的机会,开始干吧!记得课题筹备会议上,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大家穷思极想,从午后阳光灿烂到傍晚暮色初起再到深夜繁星点点.就连天上星星的新名字都起好了,研究的主题还不知在哪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平时的工作中不是有很多问题吗?通过这一艰难的过程,大家都感慨道.我们不缺问题,缺的是抓住问题的意识和本领,缺的是专业的认知水平,缺的是统整问题的能力.通过师傅的启发,最后以“语用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实践研究”为研究主题.

中行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三年室之路三点变中行为关于中行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