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孔子论文范文资料 与孔子的实用教育思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孔子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15

《孔子的实用教育思想》:关于免费孔子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孔子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 孔子创立的儒学实用教育理念、原则、方法和成果,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忽视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忽视自然科学教育的局限.当代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应坚持实用教育、情感教育、理性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孔子;儒学;实用教育;理念;方法;局限;启示

“半部论语治天下”,后世对论语的评价甚高,而其中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比较核心的思想之一,它不仅对当时,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儒道佛三家共同塑造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精神风貌,但起主导作用仍然是儒家文化,中国人从摇篮到坟墓,从出生到死亡,在文化遗传基因就深深打下了儒家的烙印,儒学塑建和构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格.“中国文化—哲学之所以重生成大于重存在,重功能大于重实体,重人事大于重神意(神灵也完全服务人事),也可说都是这种知命精神”.[1]从儒家教育文化中概括出来的教育思想也深受此种特征的影响.文章主要从教育理念、原则、方法、成果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育理念

纵观儒家教育思想,从产生到发展再到衰落,其不变的宗旨是培养一个经世致用的君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实用性风格,如在《论语·子张》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在《论语·子路》中“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但儒家的实用性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有很大不同,儒学虽强调学问的实用性,即做学问的终极目的和效用,其重点不强调表面的形式效果.孔子首先要求的是成为“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这里的君子是指有很高的道德,知识很广的人.君子以“谋道”为目的,以“成德”为任务,决不以“谋食”为目的.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朝闻道,夕死可矣”.詹姆斯的实用主义追求“有用即真理”,“它拒绝了抽象和不充分的东西,拒绝了字面上的解决,拒绝了不好的先验的理由,拒绝了固定的原则,封闭的体系与虚构的绝对和起因.它追求具体和恰当,追求事实,追求行动的力量”.[2]而儒家的实用性包含着形而上的追求,读书不仅是知识的增加和“谋食”,而且也是道德的提升和“谋道”,其终极目标指向“仁”.笔者认为儒家的实用性和哲学实用主义的分歧主要在于,儒家认为不管这种形而上的追思有没有产生作用,这种追求本身就是有意义而值得做的;实用主义则强调把形而上追求当作手段,如果这种追求不能在结果上产生效应或效果的话,这种追求是没有用的或没有意义的.

二、教育原则

孔子招收学生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有教无类”,“类”在历史上注疏较多,争议不断.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针对地域民族而言,二是针对社会地位而说.孔子一生确实在实践此原则,他周游列国广收弟子,不问出身贵贱和地位尊卑.孔子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而且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恰好体现了他先进的教育观.在这一点上他不循周朝礼仪,不顾等级制度,表现出大胆改革的精神.孔子对学生既不嫌贫爱富,也不仇视富家子弟,他的学生有家境富裕的子贡,也有一贫如洗的颜渊,对待学生视如己出,终生追求“仁”之真谛.

三、教育方法

儒学不像西方哲学重思辨和逻辑推演,孔子很少抽象地阐述问题,也很少在某一个概念或范畴上进行语言分析.在教育方法上,是实用理性之思维,“实用理性之思维重启发、暗示、点悟、极具具体情境性质,而不重抽象论证,详尽说明或推理过程”.[3]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这方面很多学者多有谈论,笔者在这里只提出比较重要的方法.

1.因材施教,实施个体化教育

孔子是一个很有感悟力和观察力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性格、能力、才智和兴趣是非常重视的.在《论语·先进》篇中对子路和冉有都问一个问题——“听到后都去实行吗?”但孔子对冉有的回答是听到后就去实践;对子路的回答则是父兄都在世,怎么能听到就去实行呢?这种截然相反的回答引起了公西华的疑问,孔子说,冉有性格退缩,所以要他勇敢些,子路性格太过于勇敢,所以要他谨慎些.孔子这种先进的教育方法,不仅体现他为人灵活洒脱的人格,而且也彰显了老师对学生主体个性的尊重和仁爱.反观如今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标准化生产人才的固定模式,教育逐渐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受教育对象的具体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夫子所推荐的求学治学之道,按照现在观点来说,这是对学习的定性研究,而并不是一个定量研究,学与思在学习中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其比例如何分配,孔夫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明或客观的标准.只学不思,就如叔本华所说的自己的大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或“吃别人留下的残羹剩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4]其结果就是“永远阅读别人,而从未被别人阅读”.只思不学,只会冥思苦想,其结果是越思考,思维越狭窄,最后成为闭门造车.《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美,不如学也”.但如果以常人理解的中庸之道去解读学与思的关系,“持其两端取其中”,这样的话,出现了两个问题:其一,学与思的两端的中间不易找到;其二,我们可能从语意上去安慰自己,即“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事实上人只有一颗专一的心.如果把心从形式上分成两半,一半学习,一半思考,或者把整体时间分成两半,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思考.那么,这种学与思的组合是否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呢?由于受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倾向于将学与思拆解开来,然后再视其为一个整体,那么解构后的整体还是当初那个整体吗?运用西方解构主义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认清中国哲学或文化的大致脉络,但是我们利用西方某一种时髦的方法并非能够体悟得到中国哲学或文化的精髓.因此,我们应该将其视为天然整体,以系统眼光看待之.学与思是一个整体和“全”,以学去否定思,那么读书学习就是加法,读书的人等于书本之和,书还是书,而读者不过是一个拼凑的数字;以思去否定学,那么读书学习就是闭门造车,读书之人的眼光视野就很难宽广.事实上,在一个既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又善于博采众长的人心中,学与思的矛盾永远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而智慧就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中.

孔子论文参考资料:

有关孔子的论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关于孔子的论文

结论:孔子的实用教育思想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孔子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孔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