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生态脆弱论文范文资料 与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选择和保障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态脆弱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03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选择和保障探析》:本文关于生态脆弱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主要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和禁止开发区,主要为国家连片特困区.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常发展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易陷入“资源诅咒”陷阱,阻碍经济发展.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可规避“资源诅咒”,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为此,应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艺加工、创意文化等多种文化产业.同时,要在规划、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形成保障对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甘孜藏区;文化产业;保障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4-0057-05

生态脆弱区“指生态条件已成为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或社会经济按目前模式继续发展时将威胁到生态安全的区域”[1].目前,我国有8大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许多地方属于民族地区.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主要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和禁止开发区,也常常为国家扶贫的连片特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一个藏区州,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民族地区.全州共109.18万人,其中藏族人口 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 78.30%;面积为15.26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1/3;海拔平均为3 500多米,处于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同时许多地方兼具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特征,地势高寒,地质结构复杂脆弱,受人为活动影响强烈,生态退化明显,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资本水平偏低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甘孜藏区大力发展了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促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更趋向滑入“资源诅咒”陷阱,陷入恶性生态贫困循环中.生态脆弱民族地区要发展,就要开发资源,发展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又常陷入贫困境地,那如何谋求发展呢?本文以甘孜藏区为例分析认为,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发展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能规避资源“诅咒陷阱”,并提出多样文化产业选择和保障对策.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长期看,生态脆弱区是气候变化,地质变动形成的;从短期看, 许多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在人类发展中,必然出现可利用的资源减少,质量下降,人类生产成本不断加大,收益下降趋势;同时,环境质量差,必然产生大量疾病,导致人们生产能力下降;加之人口数量增加,为了生存,加重资源索取和环境破坏程度,导致生态环境、资源资本进一步下降,促使生产进一步下降,使人们陷入生态脆弱下形成的生态贫困循环陷阱中.同时,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常形成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剧了资源索取和破坏,易使地区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导致经济衰退.如甘孜藏区过去森林资源丰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大规模砍伐森林近50年,导致森林资源枯竭,环境破坏.1998年国家实施“禁伐令”后,甘孜藏区几乎一夜之间80%财政收入消失,经济一落千丈.甘孜藏区位于我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中段,矿产资源丰富,目前探明有74种矿产,有1 581处固体矿产地,512处矿点.同时,甘孜藏区地处长江、黄河源头区,长江上游重要的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流经该区域18个县,水能蕴藏量约3 731万千瓦,居全省市地州之首[2].甘孜藏区很早就开始有规模地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典型的森林砍伐为主导的经济终结后,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等规模开发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如大量的金矿、硅矿开采等.同时,在甘孜藏区境内规划兴建近30座大型水电站,大量自然资源开发型的产业模式使其趋向陷入“资源诅咒”陷阱:一是形成荷兰病效应,资源开发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在排挤作用下导致其他产业发展薄弱,如果甘孜藏区矿产资源枯竭,必然导致经济衰竭.二是形成不合理分工,矿产品资源的开发需求受制于发达地区生产需求,无意间甘孜藏区在地区分工中形成了原料输出区,资源经济价值大量外逸,很难形成地区发展资本积累,经济发展必然放缓.三是形成人力资本不足,资源开发对技术和人力资本要求低,导致优质人才外流,一旦资源衰竭,难有后续人才和技术保障其他产业发展,导致地区经济衰退.四是制度弱化,资源开发丰厚的经济租激励利益集团的寻租活动,导致资源租值大量耗散和分割,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和地区经济科学发展.五是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地开发者获得巨大收益,破坏了环境,而广大的农牧民却要承担生态破坏的环境成本,影响其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必将导致资本、技术、人才外流,阻碍资本、技术、人才流入,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如果说自然资源开发主导的产业容易导致“资源诅咒”,制约经济发展,那么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发展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能规避“资源诅咒”,促进经济发展吗?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通过研究发现,生产工具、技术(如知识、才能)、制度(如组织、法律)和价值观念(如信仰、道德、风俗)等人类文化资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源泉.温铁军认为“所谓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收入之差只是表象,背后所隐含的实质是资本量之差所造成的资本收益之差”[3].因此,文化资源资本化可增进资本收益.文化资源资本化就是要充分利用资本运动和增殖的属性,通过市场化运作,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发展文化产业,提高资源的商品化、证券化、货币化,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提高个人财富和经济增长.文化是可以物化的一种生产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主导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是其支柱产业;英国最早提出并实施了创意产业;日本、韩国等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许多欠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摒弃资源开发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发展文化产业,化解资源诅咒带来的普遍贫困状态.我国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常具有丰富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文化产业是一种优质的生态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作为国家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具有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在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区功能定位前提下,应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大力发展利于生态保护的文化产业,利于摆脱生态贫困和“资源诅咒”陷阱,有效减缓地区贫困,促进经济科学持续发展.

生态脆弱论文参考资料:

生态经济期刊

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生态经济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结论: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选择和保障探析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生态脆弱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生态脆弱的表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