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海西论文范文资料 与法治海西建设中民众法治意识现状培育路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海西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2

《法治海西建设中民众法治意识现状培育路径》:本文关于海西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民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对法治海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海西州民众法治意识进行调查研究,梳理分析了民众法治意识的现状,提出法治意识培育路径.

关键词:法治建设;法治意识;现状;路径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为培育国民法治意识指明了方向.*同志在2016年12月9日**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并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因此,深刻把握法治意识的内涵,积极创新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对于全面提升民众法治素质,进而推动法治海西建设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法治新常态下提升海西民众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是海西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海西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提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但给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小康社会是指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殷实、文化繁荣、科教进步、*健全的社会.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小康社会得以建成的基本保障.

(二)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是促进全民守法,建成法治海西的内在需要

*同志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公民的法治意识实质上是在知法基础上对现行法律及法律实施效果的价值判断,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经过内心的审视后就会指引和支配公民的外在行为方式.可以说,公民法治意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指引公民的具体行为,推动全民守法.因此,一定要提升民众的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內心地对宪法和法律充满信仰与崇敬,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宪法和法律.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法治海西的建成,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二、海西民众法治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海西民众法治意识现状

通过20多年的普法教育,海西民众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海西民众良好的法治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然而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受历史因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海西民众的法治意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求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海西州各阶层人士的法治意识现状,笔者对部分公务员、个体经营者、农民工、农牧民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接受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海西州的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一)

2.民众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因年龄、工作性质的不同呈现多样化.对于法律知识的获取途径,59.40%的人选择通过普法宣传或者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法律知识,40.60%的人选择通过单位组织学习和党校、行政学院学习获取法律知识,此项选择基本是公务员群体.对于接受法律教育的形式,58.94%的民众认为举办法律讲座最有效,16.94%的人认为旁听法庭审理的效果好,24.12%的人认为自学效果更佳,支持自学的大多较年轻且学历层次较高,要求具体、详细的掌握法律知识.

由此分析得出,公务员群体的法治意识较强,打工者群体、农牧民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其法治意识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一些弱势群体权利受侵害后,维权意识淡薄.在知识分子内部存在着法治意识程度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如专业法律人士和普通的法律受众者,他们对法律掌握的程度、意识角度的培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年纪偏大的人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固有的观念很容易影响甚至完全左右他们对现实问题的看法,他们主要是借助传统的媒体(电视、报刊)获取法律知识,但法治对他们来说不会有明确的概念,对法律的具体表达方式是什么缺乏必要的了解.而年纪偏小的人倾向于通过新型的移动互联媒体(网络、手机)获取法律知识,虽然他们思想比较超前,但是他们的法治意识也是比较薄弱的,仍需要提升.

3.民众对法律的重要性高度认同,但对法律实施效果认同度不是很高.调查发现,40.16%的受调查者认为法律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42.31%认为比较重要,15.22%认为作用一般,有2.31%位受调查者认为“没作用”.在对法律实施运行效果的评价中,10.93%认为效果好,46.22%认为较好,而37.61%和5.24%则认为一般或比较差,接近一半对法律实施效果不认同.

4.日常生活中对法律的运用比较欠缺.调查中当被问及“当您在淘宝上买东西,收货后发现是假货,您会怎么做?”的时候,38.24%的人选择“与淘宝店家协商询问解释,用法律维权”, 22.94%的人选择“置之不理,自己吃点小亏啃下假货”,29.82%的人则是选择“自己解决,恶意发帖诽谤店铺”,另有一些人是“担心买到假货,从不淘宝网购物”.这一问题的调查突出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一些不是很严重的侵权,更多的人选择了忍气吞声,诉诸法律在群众心中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程序.调查发现务工人员中仅有79.74%选择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另有20.26%的人认为劳动合同不是很重要.这种对合同认识的不恰当往往导致劳动者工资难以落实,也进一步反映出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且劳动法律知识的匮乏.

(二)海西民众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1.传统人治观念的影响.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自古以来就缺少法治因子,而儒家文化中的人治思想、“官本位”“重义轻利”观念根深蒂固,人们仍主要生活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关系中,传统的“无讼”“和为贵”思想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大多数人办事时总要先想想自己有什么“关系”可以利用.当发生纠纷时,更是优先考虑在这个领域中有没有拥有话语权的人脉.这种现象更加凸显了人们对人治的依赖.

海西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法治海西建设中民众法治意识现状培育路径为关于对写作海西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海西交易所正规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