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2018论文范文资料 与2018,他们离开,他们留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2018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5

《2018,他们离开,他们留下》:该文是关于2018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作为文化事件的记录者和讲述者,我们选择在2017年结束之际记录这一年文化领域的逝者.让他们在离开的时候,留下来

2017年,这个星球上每分钟有111个人死去.他们中的大多数,会留下一个名字、两个日期,然后,被一些人记住,又被更多人遗忘.

作为文化事件的记录者和讲述者,我们选择在2017年结束之际记录这一年文化领域的逝者.他们中有人声名显赫,离开得轰轰烈烈,也有人看似默默无闻,但追溯过往却也惊心动 魄.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而这件事让他们的名字在健忘的时间中被刻得稍深了一点.我们希望写下这些曾被我们忽略的故事,让他们在离开的时候,留下来.

一个种子猎人·钟扬

(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

钟扬是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教授,但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种子猎人”.

今年,他在“一席”演讲,将他的工作叫做“种子方舟”:16年在西藏采集4000万颗种子,这些基因能被保存100到400年,为未来的人类所用.

钟扬是生物学界少有的多学科交叉学者.他最初学的无线电工程,后来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用计算机思维做基因研究.他的思路又广又奇特,曾想从基因角度研究大熊猫不断啃竹子是不是家族抑郁症.2000年到复旦任教,他逗学生说,转行生命科学,是因为搞这个的人寿命长.

到复旦任教第二年,钟扬对口支援西藏,一年150天在高原上采集种子.因为,“青藏高原有2000种特有植物,是每个植物学家都应该去的地方,而上海北京生物多样性排名倒数第一第二的地方,却集中着全国一半专家.”

钟扬常和学生讲猕猴桃的故事:猕猴桃原是中国特有,口感不好,没人吃.1904年,被外国人从宜昌农村剪了20根枝条回去,最后在新西兰用3根枝条杂交出风靡全球的奇异果.他总结收集种子的意义:“一颗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收集种子很不轻松.根据国际标准,每种样本种子数量需要5000颗,为了防止杂交,两个样本空间距离不能小于50公里.钟扬和学生开着车大海捞针一样在高原上转悠,时常进入无人区,公路到头了,就走野路,睡藏民都不睡的牦牛皮帐篷,心跳慢到每分钟44次,需要紧急输氧.

他和学生收集过高原上一种光核野桃,采了8000顆,装了两麻袋.钟扬在办公室门口摆了个台,路过的人都得吃7颗,并且把桃核用牙刷刷出来.藏族学生一边吃一边呸呸吐,跟他说:“老师你采错了,这个不能吃.”这8000颗桃核被送进种质库.

钟扬觉得,虽然现在不知道这种桃核有什么用,但它抗虫、抗病、抗旱、抗寒,说不定将来可以用非转基因方式和水蜜桃杂交,获得一种新型桃子.“我们知道潜在的意义是很大的,在没有兑现前,要紧的是把它收集起来.”

青藏高原的植物占我国植物的30%以上,有1000多种为当地特有,高原环境让这些植物具备尤为特别的基因,从来没被彻底盘点过,世界第一的种质库英国邱园也没有一颗来自西藏的种子.然而,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一些植物在人类还没有搞清用途前,已经灭绝.

钟扬时常有跟时间赛跑的感觉.他和学生采集的高原香柏已经提取出抗癌成分,花3年把全世界仅存的3万棵巨柏登记在册,还找到了专门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

复旦生物系系主任卢宝荣认为,钟扬最特别的贡献在于,培养了一批在西藏采集种子的学者.钟扬的第五个藏族博士刚毕业,其中四个都留在西藏大学继续“种子方舟”工程,他曾展望过“未来20年”:把西藏高等植物收集到75%.

钟扬给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取名云杉、云实,一个是裸子植物,一个是被子植物.他们出生时,复旦学生在院里贴喜讯:钟扬教授和张晓艳博士的遗传学实验取得巨大成功,结果为两新种:钟云杉、钟云实.两个孩子如今上了高中,一个汉语班,一个藏语班,他希望儿子将来能继续这项愚公移山般的事业.

在高原工作近20年,钟扬的健康受损.两年前他突发脑溢血,一年前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生说,他已经不适合在高原工作,但钟扬还是回到西藏.他有紧迫感:“希望老天再给我10年时间.”

2017年9月25日清晨5点多,内蒙古鄂尔多斯.一辆铲车和一辆轿车相撞,轿车里坐着的正是在去讲课路上的钟扬教授,他因车祸去世,时年53岁.

生前,他做过一个设想:一百多年后,假设那时还有癌症,大家发现有种植物有抗癌作用,查出来在西藏,已经没有了.“但是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人好像采过了”.最后发现植物种子还有5000粒,癌症被克服的可能性因此增加了一点点,他觉得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

一个宿舍服务员·袁苏妹

(1927年—2017年11月25日)

2017年11月25日,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Mathieson)在社交网站致辞,哀悼一位刚去世的90岁老太太袁苏妹.在港大,她更有名的称呼是“三嫂”.

她是香港大学“只会写5个字”的荣誉院士.原来只会写自己名字,被授予院士后,又新学了两个字“三嫂”.

1957年,三嫂和丈夫承包下大学堂食堂,丈夫设计菜单和烧菜,她负责照顾一日三餐.每天早上6点,三嫂把烧好的开水送到各个宿舍,然后下山买菜.大学堂在山上,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维多利亚建筑,三嫂常常需要提着20多斤重的海鲜或40只鸡,登山爬高回到宿舍.

三嫂的角色常常不像宿管,而像母亲.44年里,大学堂新生从每年几十人到一百多人,她对每个大学堂仔都了如指掌,毕业几十年的,她仍能一下叫出名字.74岁的香港 会主席陈祖泽在她眼里还是“乖仔”,她记得政要梁智鸿在港大学医时,“头型就是中分”,快80岁了还没变发型.

2018论文参考资料:

2018评职称不合格期刊

2018年杂志订阅目录

2018不合格期刊名单

2018形势政策论文3000

2018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知音杂志2018

结论:2018,他们离开,他们留下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2018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2018最时尚的微信图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