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过马路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存在原因对建设城市慢行系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过马路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9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存在原因对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关于免费过马路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过马路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车道等行为成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典型特征.造成这些现象,还和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慢待交流系统设置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因此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的位置、宽度是否合适;隔离护栏等规范非机动车和行人轨迹的装置及配套的指示警示标志是否完全;信号周期是否恰当等问题都应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慢行系统

“中国式过马路”一词起源于网络,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人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在“中国式过马路”已成为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车道等行为的代名词,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和谐环境.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动车越来越多,电动车版“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愈演愈烈,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

1、“中国式过马路”存在的原因

和谐、良好的交通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多方协调推进、共同努力.“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1交通参和者法律、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的法治环境已得到相当改善,但公民规则意识和社会意识缺乏,公共场所没有排队习惯、办事喜欢“走后门”等现象普遍存在,当公民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缺乏遵守规则的习惯时,就很难保证很好的遵守法律规章.有些交通参和者缺乏法制观念,对交通法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认为“法规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不出事,就是可以的”,无视法律的严肃性.

1.2执法机关执法难度大、处罚力度小

《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行为处罚做了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执行.机动车有登记制度,当机动车有违法行为时,通过摄像头抓拍等辅助手段可以找到违章车辆,对非机动车和行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面对大量的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法行为仅依靠有限的交警力量去处罚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交警往往选择忽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处以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这种处罚力度根本达不到震慑的效果.大部分人存在侥幸和从众心理,自认为违章行为不会引发交通事故,再加上执法难度大、处罚力度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就会频频出现.

1.3城市交通资源分配不均衡

20世纪以来,机动车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不管是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还是行人都是交通活动的参和者,都享有对交通资源公平利用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更重视机动车的路权,却忽视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为了体现城市的“先进水平”马路往往修的很宽,过宽的道路不仅增加了行人过街的时间,也增加了行人等待的时间.为了使机动车过弯更平顺,交叉口转弯半径往往很大,这样一来路口的宽度又被人为加大,使行人过街时间增长.此外在交叉口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往往附属于机动车,交通法规规定在不妨碍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右转车辆可以通过交叉口.现实中,机动车在享受右转通行权利时却很少能够做到不妨碍行人通行,这样一来,本就很短的过街时间变得更短了.

1.4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

伴随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交通规划的重心放在如何确保机动车交通达到最佳状态.受此理念影响,交通设施的设置和规划更倾向于机动车,针对非机动和行人的交通设施却不够完善.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的位置、宽度是否合适;隔离护栏等规范非机动车和行人轨迹的装置及配套的指示警示标志是否完全;信号周期是否恰当等问题都应该深入研究.

2、“中国式过马路”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启示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也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慢行交通虽然出行速度较低,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结构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慢行交通系统是以非机动车和步行为主要构成的交通系统.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理念的提出是对过去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系统建设的修正,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慢行交通做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随着它的发展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抛开公众法律意识淡薄、执法机构执法难度大外,单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角度,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1转变观念,合理分配交通资源

交通资源具有公益性,要求交通运输系统的投资建设必须站在公共和社会利益的立场来制定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逐步打破“以机动车为本”的交通规划理念,逐渐建立起以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弱势群体为主的理念.“中国式过马路”最凸显的就是人和车的矛盾,应当在保障基本通行秩序的前提下,让机动车给予非机动车和行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这也充分契合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城市中大量的机动车在日常运行时,长时间都是只有司机一人,在运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和非机动车、行人和公共交通相比耗费的资源却多很多,因此城市中交通资源的分配应向非机动车、行人和公共交通倾斜,使更多的资源服务于更多的人.城市道路按功能不同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随着等级的降低其交通功能渐渐弱化,服务功能渐渐增强,提供给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行驶空间更多,但相反很多城市主干路两侧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次干道和支路中却只剩机动车道.应通过交通资源的倾斜,建设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引导人们转变出行方式,打造健康、环保、和谐的城市交通.

2.2合理建设交通设施

一是合理设置机动车道宽度.按现行规范我国城市道路标准机动车道宽度为3.75米,和国外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都要宽.

过宽的机动车道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车辆跨线挤占车道的现象,驾驶员不能安心各行其道,造成了交通拥挤,影响了交通安全并造成资源浪费,对非机动车和行人也造成很大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机动车道宽度还有缩减的空间,通过对机动车道宽度的缩减,也达到了缩短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时间的目的,提高了道路服务水平.

二是优化非机动车专用道.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交通属性差异较大,有研究表明,当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时道路交通效率极差,随着隔离效果逐渐加强,双方的通行速度也逐渐增大.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非机动车专用道,且和机动车道要设物理隔离,简单的划线隔离并不能解决机动车、非机动车互相影响的问题.现在非机动车中电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电动车和自行车间仍存在速度差,所以应考虑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宽度,增设电动车专用道.由于城市停车设施不完善,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专用道的运行效率.机动车挤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又挤占机动车道,形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混乱局面,容易引发多方式交通组成下的交通混乱和拥堵,诱发交通事故.因此专用道的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社会形成共识是基础,合理的道路宽度是关键,物理隔离和导流标志设置是保障.

三是完善步行交通设施.步行交通设施主要包括人行道、过街设施、广场等部件.人行道的设置应形成体系,依托路网的建设,根据人流量大小,形成层次分明、空间连续的人行系统.平面和立体过街设施的设置要考虑人行的特点及周边环境合理确定设施的密度及类型.对人流量大、周边功能复杂的路段应设置天桥或过街地道,对人流量相对较小、功能相对简单的路段应设置人行横道、安全岛、人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减少人流和车流的互相影响.人是步行交通的主体,步行交通设施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步行交通承担更多的是休闲、娱乐、健身、交往的功能,交通成为次要功能.因此,步行交通设施对周边环境和空间的规划要求更高.简单的人行道设置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多样的绿化、建筑立面和城市小品,打造有趣味的人行空间,创造丰富的空间休闲节点,满足人们休憩的需求已成为步行交通设施的发展趋势.

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不单单是道德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建设合理、完备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引导人们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措施.如果有一天,当城市的快速交通系统和慢行交通系统实现有机结合,居民有机会根据出行需求合理的选择交通工具,真正实现各行其道、和谐共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过马路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存在原因对建设城市慢行系统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过马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过马路作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